第12章

摆摊前一天,考虑到空间的保鲜功能,林向晚开始大量制作糕点。

孟素云也过来帮忙,负责清洗红枣、给模具刷油这些活儿。连放学回来的林向阳,也被分配了用牛皮纸折叠简易包装袋的任务。

这时马大爷那边传来好消息——三轮车改造好了!

改造后的三轮车:后车轮处固定着木质车厢,四周用约一个手掌高的木板围起,车厢尺寸约1.5米×1米,能装不少东西。车子做工结实,骑起来很省力。

这第一批货,她准备了四个篮子,总共约四十斤糕点。她打算将其中二十斤放在三轮车上,另外二十斤则收进系统空间保持新鲜,准备随时补货。

第二天中午,早早吃过午饭,林向晚骑着三轮车出发了。约莫骑了半小时才到钢铁厂大门附近。路上她累得够呛,心想这要是手推车,恐怕得推上一个小时。

这时离下班还有一会儿,厂门口的空地上已经零零散散有了几个摊贩。有卖自家种的小青菜的,有支着旧木箱卖香烟火柴的,还有个老太太坐在小马扎上卖自家纳的鞋垫。

刚开始,只有几个提前下工的工人好奇地瞥上一眼,并无人上前。

等到下工的汽笛“呜——”地一声拉响,工人们厂门口涌出时,林向晚知道关键时刻到了。

“卖鸡蛋糕啦!”她清了清嗓子吆喝起来:“新出锅的鸡蛋糕、枣糕嘞!香甜软乎,不好吃不要钱!”说着,她特意掀开盖子让香味飘散:“便宜卖啦,比供销社便宜,还不要票!”

这“不要票”三个字像是有魔力,立刻就有几个穿着工装、满身是汗的男工人停下脚步围了过来。

“小姑娘,这怎么卖?”一个老师傅问。

“师傅,鸡蛋糕一块二一斤,枣糕一块三一斤。”林向晚笑着回答,随手拿起一个鸡蛋糕掰开,“您看,实实在在的鸡蛋和面,香着呢!买十个鸡蛋糕就是一斤,才一块二,供销社可要一块三还得要票呢!”

价格对比一目了然。

有人犹豫:“闻着是香,不知道味儿咋样……”

“您先尝一个,觉得好再买!”林向晚大方地递过一小块鸡蛋糕。

那人尝了,眼睛一亮:“嗯!是那个味儿,比供销社的还软乎!给我来五个!带回去给孩子尝尝。”

“我要三个鸡蛋糕!”

“给我称半斤枣糕!”

生意就这样开了张。

大多数人都是买三五个先尝尝鲜,但也有出手大方的。

这时,一个四十岁左右、身材高大、眉眼间带着严肃沉稳气质的老师傅走了过来。他穿着和其他工人一样的蓝色工装,但洗得特别干净,熨烫得平整。

他没多问,看了看成色,直接指着篮子说:"鸡蛋糕和枣糕,各给我来一斤。"

这可是开张以来最大的一笔生意!

林向晚心中一喜,大客户!甚至连价格都没问,手上利索地称重、包装,最后又额外各拿了一个放进纸包:"师傅,您买的多,这两个算送您的,一共两块五,您拿好,吃得好下次再来!"

那老师傅脸上严肃的表情缓和了些,冲她微微点头,付了钱便提着东西走了。

忙忙碌碌一个多小时……

林向晚清点了一下,中午这一趟卖掉了大约十斤糕点。

她并不气馁,毕竟刚开始,口碑还没传开。

回家匆匆吃了口饭,歇了会儿。她把中午剩下的十斤糕点,又从空间取出十斤,一共二十斤糕点全都带上了。

傍晚来的人比中午多。许是中午买过的人回去说了,这次她的摊位前明显热闹了许多。“就是这家,便宜不要票!”“她家枣糕真不赖!”

林向晚正准备收摊时,一个格外挺拔的身影朝着她的摊位走来。

那人穿着一身平整的军绿色常服,看起来二十四五岁的年纪,眉眼深邃,鼻梁高挺,小麦色的肤色透着健康的光泽。他身姿笔挺,步伐沉稳,带着军人特有的气质。

林向晚的心莫名跳快了一拍。这是她第一次在这个年代看到军人,不由肃然起敬。

他径直走到摊位前,声音低沉悦耳:"同志,这糕点怎么卖?"

"鸡蛋糕一块二一斤,枣糕一块三一斤,都不要票。"

他点了点头:"那麻烦你称一斤鸡蛋糕,一斤枣糕。"

"好嘞。"林向晚利落地开始打包。

趁着她打包的工夫,男人开口:"同志,你每天都什么时候摆摊?"

林向晚手上不停:"中午和下午下工时候都在。"

她心里判断:这又是个潜在的大客户!

打包好递过去:"一共两块五毛钱。"

男人从军装上衣口袋里掏出钱递过来,提起两包糕点转身就要离开。

林向晚又递过一个油纸包,里面放着一块鸡蛋糕和枣糕:"同志,拿着,这个送你尝个鲜,好吃下次再来!"

"谢谢。"他没有推辞,伸手接过。

说完,他再次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很快消失在人流中。

等霍延昭拎着鸡蛋糕和枣糕进门时,老两口正在小厨房里忙活晚饭。

听见动静回头,都愣了一下。

“延昭?你怎么回来了?也不提前捎个信儿!”霍老太太又惊又喜,迎了上来,拉着外孙的胳膊上下打量,像是要确认他是不是全须全尾地回来了,“你这孩子,一去就是一年半,连封信都难得见着一封,可把姥姥惦记坏了!”

霍延昭冷峻的脸上难得露出些温和,低声安抚:“这不一结束休假,立刻就来看您和姥爷了。”

这时,老爷子也从厨房探出身,手里还拿着锅铲,看见外孙,脸上严肃的线条柔和了些,目光落在他手里的油纸包上:“哟,稀客。手里拎的什么好东西?”

“在咱们厂门口买的,鸡蛋糕和枣糕。”霍延昭把糕点放在桌上,又顺手将从供销社买的奶粉、水果罐头和一大包奶糖都拿了出来。他知道姥爷没啥别的爱好,就馋点甜的零嘴儿。

老爷子凑近闻了闻,拿起一块还温乎的枣糕咬了一口,点头道:“嗯!不错不错,香甜不腻口,比供销社那干巴巴的强。”

他又拿了块鸡蛋糕递给老伴,“老太婆,你也尝尝,这味儿是真不错。”

老太太接过尝了,也点头:“是挺好,松软着呢。在咱厂门口买的?那以后买可就方便了。”

霍延昭看着老两口吃得开心,心里也高兴,盘算着等这些吃完了,再给他们买。

结果就是,老两口对着香甜的糕点没忍住,你一块我一块,晚饭倒是没吃几口,大半饭菜都进了霍延昭的肚子。

等到第二天,那点糕点被消灭干净了,老爷子咂咂嘴,意犹未尽,便让霍延昭再去买些回来。

霍延昭中午准时去了厂门口,目光扫过那片空地上零零散散的几个摊贩,却唯独没看见那辆熟悉的三轮车。

他想着是不是自己来早了?便在附近等了等,直到人流散去,那个摊位依旧空着。

“难不成今天中午不出摊了?”他心下猜测。

等到傍晚下工时分,霍延昭又去了一趟。他耐心地等了一阵,看着其他摊贩做了一轮又一轮生意,直到天色渐暗,他这才确定,人家今天压根就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