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辰希突然出现在身后,让林晚星的心跳漏了一拍。他穿着简单的灰色毛衣,与平日里衬衫笔挺的严肃感略有不同,少了几分距离感,但那双眼睛依旧深邃,让人看不出情绪。他手里端着马克杯,热气袅袅,应该是刚泡的咖啡。
“嗯……刚做完数据清洗的报告,正准备走。”林晚星稳住心神,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自然。她不确定他是否看到了她屏幕上的内容,更不确定他对自己那份“额外”的发现持何种态度。是觉得她多此一举,还是……
陆辰希的视线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那目光似乎带着一种审度的意味,然后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算是回应。他没有对报告发表任何看法,也没有询问她工作细节,只是侧身让开通道,意思很明显——她可以走了。
这种沉默让林晚星心里有些没底。她道了声“陆学长再见”,便拿起书包离开了实验室。回宿舍的路上,晚风带着凉意,吹散了她因专注工作而升腾的热气,却吹不散她心头的些许忐忑。她反复回想自己提交报告前的检查,确认逻辑是清晰的,证据是确凿的,表述也是客观的,并没有越界或夸大其词。可陆辰希的反应,或者说没有反应,让她无法判断这份努力的结果。
接下来的两天,邮箱异常安静。没有新的任务,也没有对上一份报告的回复。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比直接收到批评更磨人。她甚至开始怀疑,那天晚上他突兀的问话,是不是本身就代表了一种不赞同?也许在他看来,助理只需要严格执行指令,任何超出范围的“独立思考”都是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天上午,一堂枯燥的公共必修课上,林晚星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她悄悄拿出来,屏幕上是新邮件的预览,发件人:陆辰希。她的呼吸一窒,立刻点开。
邮件标题依旧是冷冰冰的【任务三】,但当她快速扫过正文时,目光猛地定格在最后一行。在罗列完新的文献检索要求之后,陆辰希用她所熟悉的、毫无感情色彩的句式,添上了一句:
“上次数据清洗完成尚可,异常点推断逻辑成立。观察力,是数据分析的基础。”
没有赞美,没有感叹号,只是一句冷静的陈述,甚至像在阐述一个客观事实。但“推断逻辑成立”这六个字,无疑是对她那个“节外生枝”的发现最直接的肯定!而“观察力”这个词,更是与他之前评价她文献附录时的“文献关联能力”形成了呼应,明确指出了她正在展现并被他认可的某种特质。
一股热流瞬间涌上林晚星的心头,冲散了连日来的阴霾和自我怀疑。她紧紧握着手机,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嘴角不受控制地向上扬起,又赶紧低下头,生怕被讲台上的老师发现自己的异样。这份肯定,来自陆辰希,其分量重逾千钧。
她反复将那句话读了好几遍,才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阅读新任务的具体要求。这一次,她的心态已然不同。之前的努力和思考都被看到了,被验证了。她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接受指令的执行者,她开始相信,自己拥有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在这个位置上是有价值的。这种认知,带给她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和自信。
新的任务要求她整理陆辰希接下来一周的部分学术日程,并首次提及需要她协助准备一次小型项目组内部讨论会的资料。这意味着,她将不再只是面对冰冷的文献和数据,而是要开始接触更核心的项目动态,甚至……可能会以助理的身份,参与到有他在场的会议中吗?这个念头让她的心轻轻一跳,刚刚平复的期待感,又掺杂了一丝新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