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话萧凌将目光落在房中的一幅字画上,忽然问:
“娘,我爹上次说他得了一幅好字送给我,这么久了也没见到。”
长公主顺着萧凌的目光,看到了房内的那幅字画,顺利被萧凌岔开话题。
“哦,你说你父亲新得的那字画啊……
是去年的新科进士谢云堂的字,就是之前太子太傅谢子安的嫡长孙。
据说是自创的字体,叫做瘦金体。
因为他这一笔好字,虽然科考只考了二甲十六名,但是被陛下特许进了翰林院。
你爹在陛下那儿看到了他的字,十分喜爱,在御前求了两张回来,看的如痴如狂。
待会儿我让人取了给你送来。”
“谢云堂?老太傅的孙子?怎么没听人提起来过?”萧凌装作诧异道。
“你日日在山上待着,你知道什么。”
长公主白了他一眼道。
两人又说了两句,长公主就走了,随后就有人送来了一幅谢云堂的字。
萧凌打开看到的第一眼,就想起了观景亭石桌上里见到的字迹,如出一辙。
若是说有什么不同,谢云堂的字迹更硬朗,谢云玉的字迹偏柔软。
萧凌知道这是因为女子腕力不足的缘故。
盯着手中的字帖看了很久,才收起来。
下午长公主问身边的人:“郡王回来后都在干什么?”
“禀殿下,在看您送过去的那幅字儿。”内侍王咏回答道。
长公主听了,笑了一下:“跟他父亲一样,对于这些书画,喜欢上了便如痴如醉。”
次日一早,难得萧凌在家,长公主准备的早饭颇为丰盛,一家三口围坐吃饭。
长公主抬头笑着问萧凌:“凌儿今日准备干什么?”
“准备去拜会一下字帖的主人。
昨日临摹他的字体,总是不得要法,想去亲自讨教一番。”
长公主听了笑道:“人家如今在翰林院任职,那你需等他下了衙之后,才方便去拜会。”
萧凌却道:“无碍,我今日去吏部先报到,忙完直接去翰林院找他。”
长公主听了没说话,不再纠缠这个问题。
反而在旁边的齐国公林长庆笑着说:
“凌儿你去学学,回来给为父教教。
他这个字,若是没有掌握要法,短时间确实不容易习得神韵。”
萧凌听了点头应下。
然后又问林长庆:“之前在山上也常见老太傅和师父下棋,怎从未听他说过。”
齐国公一哂道:“谢老太傅这人,不喜招摇。
他这个大孙子还不算是太有出息,听说他家还有一对儿龙凤胎孙子孙女。
那个嫡次孙已经中了解元,若不是去岁身子不好,恐就是咱们大雍最年轻的三元及第之人了。”
长公主在旁边听了,跟着叹气道:
“这谢家也是,自老太傅退下之后,在朝的就他那第三子,还是个户部的六品小官。
一代大儒,文坛宗师,居然后继无人。
若是孙子要是出息了还好。
若是不出息,那谢家门第必然跌落,京中再无他们的立足之地。”
萧凌听了母亲的话,心头一震。
忽然又想起谢云玉的那句:你我两家,家世不匹配。
又想起来太子的劝慰:京中的唾沫可是能杀死人的。
唉,为今之计,还是先在暗中助谢家一臂之力吧!
若是这谢云满真能连中三元,事情自然就有了转机。
然后又问林长庆:“爹,你说谢家那龙凤胎的老二是怎么了?”
“据说生下来身子就弱,这些年一直调养着。”
林长庆说完之后,忽然问萧凌:“你问这个做什么?”
“我这不是要去找谢云堂请教书法吗,总得带点拿得出手的礼物才行。
这谢家二郎听上去好像跟我一样,是娘胎里的弱症,我师父叫的那套调养的法子,正好能用上。”
林长庆听了点头:“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何况这谢云满是个有大才的。
你有事要麻烦人家,带套应景的礼物是应该的。”
在长公主眼中这些都是小事儿,听听就过去了,根本不当回事儿。
萧凌打算和谢云堂结交的事儿,算是在父母这里过了明路。
饭后萧凌起身,换了身竹青色的衣服,头戴同色系的玉簪,要配青色玉佩,施施然去了吏部。
刚走进吏部的大门,从门口小吏到左侍郎,见了这幅惊为天人的长相,就没有人不认识的。
“见过郡王。”
“见过郡王。”
“郡王安。”
萧凌面无表情往前走,边走边对周围人轻微点头。
刚走过去,后面的人就围拢在一起,开始悄悄议论:
“这位不是常年在万安山上待着,来咱们吏部干嘛?”
“你还不知道啊,陛下怕他出家,让他下山来吏部任职。”
“来咱们吏部任职?”
“对,任右侍郎。”
“我就说这右侍郎好好的怎么调去鸿胪寺了,原来是让出位置给这位呢。”
“嘘……莫要胡乱议论,这位姓萧,是皇家人。”
另一知情人道:“对了,他还是个美人灯,打小身子就不好,才被送到山上的。
得罪了太子还没事儿 ,要是得罪了这位,他要是有个好歹,陛下能把你活剐了。
总之,没事儿还是不要惹他了。”
左侍郎正好路过听见了,小声道:“他就是来走个过场,待不了多久。
且他这身份,也不用争功劳抢功绩的。
当个佛供着吧,日常莫要招惹他。”
众人听了点头。
吏部尚书陆俊臣年过五十,发须花白,胖圆脸,看上去十分和蔼。
正在公廨房坐着看卷宗,忽然瞧见萧凌进来,笑着站起身来行礼:
“郡王来了。”
萧凌恭敬还礼道:“见过陆尚书。
小王今日奉命前来点卯,以后都在这吏部共事,初来乍到的,还望尚书大人多多提点。”
陆俊臣听了,连忙将萧凌扶起来。
“郡王客气了。指点谈不上,之后若是公事上有不懂的,尽管来问老夫。”
萧凌点头。
简单了解一下自己的工作,领了官服腰牌之后,萧凌就转身去了翰林院。
进了翰林院的大门,方才的那一幕又重新上演了一遍。
一群人继续在一起讨论,不过这次他讨论的主要方向是萧凌的颜值。
“这寿安郡王长得可真是俊呐!”
“若论长相,咱们翰林院每三年一届的探花郎也不少,长得都俊俏。
但是和郡王比,还是差了点东西。”
“嗯,是差了点,你们说这到底是差哪儿了?”其中一人摸着下巴问。
“这话问的,毫无水准!
寿安郡王是什么人,那是皇亲贵族,从小金尊玉贵长大的。
一身权贵的矜贵自持之意,是从小磨炼出来的。
再加上这些年常住在溪云禅寺,跟着天一大师学习佛法,一身四大皆空的禅意,也不是谁都能有的。
这就是郡王不同于咱们翰林院的这些探花郎的原因。”
众人听了,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