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接到儿子站稳脚跟的消息,曹嵩立即携带幼子曹德及全部家当启程前往兖州,欲以雄厚财力助长子壮大势力。

"诸位可知随后发生了何事?"

"若得父亲资助,我军实力必将突飞猛进!"曹操激动地说。

叶辉将目光转向陈宫。

此刻陈宫满脸困惑与震惊。这番叙述完全超出他的认知范围——曹操何时讨伐过袁术?何时就任兖州刺史?这些闻所未闻的事迹,简直如同臆造的故事般荒诞。

见陈宫 ** ,曹操急忙使眼色催促。陈宫只得硬着头皮应道:"曹公莅临兖州,定能使此地更加繁荣,助曹将军如虎添翼!"

"大谬不然!"叶辉斩钉截铁地否定,"曹嵩非但未能带来助力,反而让曹操错失发展良机!"

二人交换着难以置信的眼神。以曹操的才干,获得父亲巨额资产后怎会不善加利用?

叶辉见状继续道:"巨额财富谁不动心?陶谦闻讯立即派出精锐骑兵夜袭曹嵩车队,不仅杀害曹嵩,更劫掠全部家财。若非幼子曹德侥幸脱逃报信,此事恐怕永远石沉大海。"

"什么?!"曹操闻言如遭雷击,一拳砸在石桌上,双目赤红,"陶谦老贼!竟敢如此!"

"确实有失州牧体统。"叶辉摇头道,"正因如此,曹操才会盛怒出征徐州。陶谦吓得魂飞魄散,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听闻仇人遭此报应,曹操胸中怒火才略得平息。

陈宫挑眉道:"叶先生所言的三国轶事......关于陶谦的描述未免太过庸碌,据在下了解,此君实乃枭雄之姿!"

"初掌徐州之时,当地豪族势大,他硬是率领丹阳精兵血洗了徐州世族,才真正掌控大局,坐稳州牧之位。"

"此后更是励精图治,剿灭徐州黄巾乱党,将这片土地治理得物阜民丰,人烟稠密啊!"

这般人物竟会被曹操吓出病来,陈宫实在难以苟同。

虽不知叶先生讲述的三国故事为何如此编排,更不解曹操为何深信不疑,但他总觉得其中颇有蹊跷。

听罢陈宫这番剖析,曹操也将探询的目光投向了叶辉。

似乎确有几分道理。

叶辉抚掌而笑:"阁下只见表象,未窥全豹!"

"愿闻高见。"陈宫拱手请教。

叶辉娓娓道来:"只因曹操为泄私愤举兵伐徐,连克鲁国、彭城,直逼东海郡郯县城下。"

"大军所过之处烽烟四起,十万生灵惨遭屠戮,尸骸堆积令泗水断流。"

"曹军更掘尽沿途坟冢,致使无数枯骨曝于烈日之下!"

"试想,这般滔天罪孽皆要算在陶谦头上,他又怎能安枕无忧?不忧思成疾才怪!"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曹操勃然兴兵。

十万黎民遭殃。

鸡犬不留,泗水为之阻断。

这......岂是常人所能为之?

陈宫再看向曹操的眼神已带异样。

连曹操自己也愣住了。

寡人......竟如此残暴?

这绝非孤之所为!

岂会纵容将士行此恶行。

堂中一时寂静无声。

陈宫只当是个离奇故事,并未深究。

曹操却陷入深思。

"若父亲当真死于陶谦之手,孤是否会丧失理智,铸此大错?"

"如此 ** ,如何能得民心?纵然夺得徐州,怕也难以长治久安。"

"昔日的屠龙少年,难道真要化身肆虐百姓的恶龙?"

正听得入神的典韦见三人沉默不语,嚼着薯片含糊问道:"先生,那曹......可曾攻下徐州?后来如何?"

不得不说,先生给主公编的这段故事,着实精彩绝伦。

叶辉继续讲述:"这就要说到陶谦病故的第二个缘由了。"

陶谦的几个儿子都是平庸无能之辈,他自己对抗曹操尚且吃力,若将徐州交给儿子们,迟早会被曹操吞并。因此,陶谦向孔融求援,恰巧刘备当时正在孔融那里!

孔融便请刘备出兵救援陶谦。

刘备毅然决定驰援徐州!

曹操回过神来,眉头微蹙。

刘备手下兵微将寡,也敢来救陶谦?

这岂不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不过,他的结义兄弟关羽、张飞皆是勇冠三军的猛将。

这股力量确实不容轻视。

"先生,刘备真的出兵了吗?"

这次发问的是陈宫。

他见过刘备,知道其实力有限,兵马稀少。

叶辉答道:"刘备已率数千兵马南下,突袭了曹军先锋于禁的营地。于禁不敌张飞,败退而走!"

"于禁?他不是鲍信的部下吗?怎么成了曹操的人?"

陈宫越听越困惑。

曹操追问道:"后来呢?就算刘备小胜一场,也改变不了大局吧?"

几千羸弱之兵,岂能扭转乾坤?

叶辉继续道:"谁知曹操因兖州突发变故,被迫撤军。这般阴差阳错,反倒成就了刘备的仁义之名。"

"陶谦为表谢意,假意要将徐州牧之位让给刘备。"

"刘备本欲接受,却被谋士简雍劝阻。"

陈宫好奇道:"面对徐州这般诱人的筹码,刘备竟能忍住?这简雍说了什么?"

作为谋士,陈宫对简雍的谏言很感兴趣。

"简雍指出,这是陶谦的试探。若刘备应允,性命堪忧。"叶辉解释道,"同时劝诫刘备,此时接手徐州形同趁火 ** ,必然得不到本地士族支持,难保长久。"

"不如借立功之机扎根徐州,徐徐图之。"

刘备听从建议,不仅婉拒陶谦,还信誓旦旦表示愿留下辅佐,共抗曹军!"

听到这里,陈宫不由冷笑。

"如此说来,陶谦这是赶走猛虎,又招来饿狼,自然寝食难安。"

这也解释了为何陶谦最终郁郁而终。

曹操闻言勃然大怒。

合着刘备不费吹灰之力,就要坐收徐州?

"且慢!先生方才说曹操突然撤军,兖州究竟发生何事?"

能让曹操放下杀父之仇紧急回师,必是根基动摇的大事。

“妙问!”叶辉对陈宫笑道:

“说起来曹孟德撤兵回兖州,还多亏了一位与你同姓的谋士!”

陈宫闻言愣住。

曹操目光倏地刺来。

与我何干?

陈宫袖中手指微颤。

“曹孟德征徐州时未带陈宫,此人便暗中联络河内吕布,更说动张邈里应外合,迎吕布入兖州端了曹孟德老巢!”叶辉掷地有声:

“换作诸位,老家都要被吕布占了,还有心思打陶谦?”

“我当真会……”陈宫踉跄半步。

曹操瞳孔剧震。

这位最初的谋士,此刻最信任的心腹——竟要引狼入室?

典韦手中薯片簌簌掉落,貂蝉握着竹笊篱忘了翻炒。满屋只余油锅滋滋作响。

“叶先生怕是记岔了。”曹操捻须强笑,“当年若无公台周旋,哪来兖州牧之位?更遑论……”

陈宫胸口发闷。

这般污人名节,与 ** 何异?

“此事原委倒也简单。”叶辉啜着茶慢条斯理道:

“边让乃兖州名士,曹孟德杀其夫夺其妻——巧了,边让生前与陈宫交好。”

曹操手中漆盏当啷翻倒。

怎么又成我好色误事?

陈宫眼底寒芒浮动。

原来祸根在此。

平心而论,陈宫暗自思忖:倘若曹操当真对边让痛下 ** ,还霸占其妻室,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继续效忠这样的暴君。

这般禽兽不如的恶行,根本不配做我陈宫的主公!

相比之下,就连反复无常的吕布都显得稍好一些。

至少吕布斩杀的是义父,而非生父。

**“促使陈宫决心背叛曹操、投奔吕布的关键因素,还有曹操在悲愤之下攻打徐州时的所作所为——屠戮十万无辜百姓、挖掘祖坟,残暴荒谬至极。”

“陶谦杀害曹操之父,你找陶谦 ** 合情合理,但将怒火发泄在平民身上,甚至惊扰亡者安息,简直丧尽天良!即便神仙降世,也难饶此等罪行!”

提及此事,叶辉连连摇头。

虽然“曹贼精神”永垂不朽,

但某些事……曹操做得确实太绝了。

**嘶啦——**

典韦听得连手中薯片都惊落在地。

叶先生,您可真敢说啊!

连这种剧情都敢编?

曹操不会对您不利吧?

他立刻警觉地盯向曹操,一旦对方有异动,便准备直接扑倒制伏。

陈宫则如释重负。

当叶辉讲到背弃曹操、助吕布破坏徐州之计时,他紧张得掌心冒汗。

虽说是虚构故事,却代入感极强。

面对曹操的目光时,他居然本能地感到畏惧。

如今他彻底释然——

故事里曹操的恶行罄竹难书,

自己的背叛完全合乎道义!

**曹操此刻陷入深深自我怀疑。**

怎会如此?

是我亲手毁了大好局面,

把陈公台逼到吕布那边……

他沉重地灌下一碗烈酒,

喉间灼烧感稍缓,

却红着眼追问叶辉:

“若曹操未杀边让、未夺其妻、未屠徐州、未掘坟墓……陈宫应当不会背叛吧?”

语气中透着心虚。

叶辉耸肩一笑:

“这事儿问我?我该问谁?”

“对吧,陈宫?陈会计?”

**咳!**

陈宫差点被呛住——

曹操正死死盯着他,

如同猛兽锁定猎物。

“呃……确实不会。”他硬着头皮道,

“若曹使君未行此等恶事,以在下秉性,断无可能背弃!”

场面一度尴尬。

曹操闻言,脸色终于由阴转晴。

曹操脸色翻得比书还快,麻溜地给自己斟满酒,端着碗朝陈宫凑过去:"陈会计,咱老曹敬你一个!往后村里大事小情都指着你帮衬了!"

"我曹某人绝不含糊,你也别跟我耍心眼!咱虽然偶尔犯浑,但保证痛改前非!"

话音未落,老曹仰脖就干了个底朝天。

陈宫哪能听不出话里有话。

连忙双手捧碗回敬:"有曹哥这句话,我陈宫要是敢吃里扒外,就让雷劈了!"

"你俩大老爷们腻歪啥呢?"叶辉叼着土豆片直乐,"不知道的还以为要拜把子搞对象呢!"

老曹和陈宫对视一眼,憋不住笑出了声,刚才那点别扭劲儿全散了。

典韦急吼吼插话:"先生快接着讲兖州那段!吕布那孙子到底占没占着地盘?老曹能干得过他不?"

"真想听?"叶辉故意卖关子。

三人脑袋点得像小鸡啄米。

"嘿嘿,今儿个嗓子冒烟——且听下回分解!"叶辉拍拍屁股站起来,油炸土豆片吃多了直上火。

眼看故事正到节骨眼上断了片,四人抓心挠肝的。老曹和陈宫掸着衣裳起身:"叶先生咱俩先撤,缺啥少啥言语声,我让曹大他们跑腿送来!"

叶辉嗯了声,示意典韦送客。

刚出院门,曹操突然拽着陈宫拐进小巷子。

看着陈宫满脸问号,老曹压低声音:"公台啊,你真当叶先生是说书呢?"

陈宫一脸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