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下午,林薇交接完手头的设计项目后,她被辞退了。

如她的上司所言:“你到底有没有契约精神?你知不知道你这么做甲方会怎么看我们?”

尽管林薇解释了:“那些视频不是我存的,我也只是吐槽一下。”

“互联网现在是什么样你不知道?你玩它,不知道后果?现在整个项目部要为你的无知负责。”

网络的爆火是林薇没有想过的,而因此失业也是她没有想过的。

咖啡杯被遗忘在桌角,渐渐冷却的液体映照出她恍惚的神情。

最先发现异常的是她的大学同学群。早上八点刚过,群里就炸开了锅。

“薇薇!你上热搜了!”

“快看微博!你昨晚的直播片段被剪辑传播了!”

“#设计师的深夜吐槽#已经冲到热搜第8位了!”

林薇颤抖着点开微博热搜榜,果然在第十位看到了那个话题标签。更让她心惊的是,这个话题的阅读量正在以每分钟数万的速度增长。她点进话题页,置顶的一条视频已经被转发了三万余次。

可是林薇根本高兴不起来。

“火了又怎样?我失业了!”林薇想回她的同学,可是不知为何,却总觉得丢人,索性把群设为了“免打扰”。

林薇握着发烫的手机,指尖在屏幕上无意识地滑动。

那些不断跳出的通知像潮水般涌来,每刷新一次,粉丝数就往上蹿一截。

一万、两万、三万……数字跳动得让她头晕目眩。

而她之前在网络发的设计作品,也从一开始的十几个点赞,逐渐开始几百个点赞。

但是这些却无法抵消“失业”对林薇的冲击。

刚经历了一段惨败的恋情,近乎“供养”关系的相处模式,让林薇但凡发了工资就想着给前男友买东西,以至于在被断崖分手后,她切身体会了人财两空。

而如今,她还有房租和信用卡要还。

银行卡里的存款,也只够她坐吃山空一个月不到。

“粉丝量……有个屁用……”林薇蜷缩在床上,感觉前途一片灰暗。

未来容不得她伤春悲秋,她打开软件开始找设计公司。

在输入关键词“设计”时……林薇看到了自己的脸。

“该死……”林薇忍不住骂出声,“我不会被封杀吧……”

林薇边骂边点开视频。

那是一个经过精心剪辑的三分钟视频,标题直白而戳心:

《一个设计师的深夜自白:我们还要为五斗米折腰到几时?》。

视频选取了她直播中最具代表性的片段:她谈论甲方奇葩要求时的无奈,讲述学妹转行故事时泛红的眼眶,还有那句“很多人根本不尊重专业价值”的尖锐批评。

剪辑者很懂得如何抓住观众的情绪,背景音乐选用了一段低沉而富有张力的钢琴曲,让整个视频既悲情又不失力量感。让林薇惊讶的是,视频最后还打上了一行字:“尊重创意,为专业付费——这是对所有创意工作者最基本的尊重。”

视频下方的评论区已经累积了上万条留言。

林薇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点开。

“看哭了,这就是我们行业的现状”

“作为一个文案,太有共鸣了”

“甲方爸爸们该看看这个视频”

“主播说出了创意从业者的心声”

“建议所有广告公司、设计公司都转发这个视频”

令她意外的是,评论区里并不全是设计同行,还有许多摄影师、文案策划、视频制作人,甚至是一些自由撰稿人和插画师。她的无意倾诉,竟然串联起了整个创意产业的心声。

更让她惊讶的是,一些业内知名人士也开始转发这条视频。

著名设计工作室“墨色设计”的创始人转发时写道:“行业需要更多这样的声音,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创意工作的价值。”

这条转发又带来了新一轮的传播热潮。

到了上午十点,话题已经攀升至热搜第五位。

“魔幻!”林薇感觉这件事开始不受自己的控制了……

索性丢下手机,去冲个淋浴。

“叮——”

一个陌生号码打了进来。

“您好,是林薇女士吗?我们是‘创意人论坛’,想邀请您在本周六的行业沙龙上做一个分享……”

林薇握着电话,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

就在她犹豫的时候,手机提示音再次响起

——又一个合作邀请。

这时,她注意到微博上出现了一个新话题:#甲方来看看#。点进去一看,是一些设计师和创意工作者在@自己合作过的甲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请他们“学习一下”。这个话题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发酵,甚至有一些知名品牌也被@了。

林薇的心跳又开始加速。事情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她的预料,从一场私人情绪的宣泄,演变成了行业性的讨论。她既感到惶恐,又隐隐有些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