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初雪今天穿着一件淡色系西装,线条简洁,色调干净。她一走上台,就像是一股清风吹散了场内暗暗盘旋的紧张氛围。
她步伐从容,不疾不徐,在讲台上打开了自己的PPT。
“我的方案不是从数据出发的,而是从人出发。”
随着她轻声落字,PPT转场。
画面里出现了一段温润的短片:傍晚,一位独居女性安静地拖地,轻轻拉上窗帘,点燃香薰灯;另一边,一位轻度洁癖的年轻男性用非接触遥控器调节音响音量,动作轻而专注。
画面淡去,台上光线映着沈初雪的脸,她神情自若,眼神清亮,扫过评审席,也淡淡瞥了一眼李悦。
李悦正歪着身子坐在椅子上,胳膊撑着下巴,嘴角挂着一丝“这不就是小学生作文”的讥笑,手指漫不经心地在桌上敲着节奏。
沈初雪没有受影响,她的声音平稳而清晰:
“首先,‘纯净生活’这个品牌,基于它本身的定价策略和选址倾向,它的核心目标人群,是中高净值人群,甚至是新贵阶层。”
屏幕上闪现一组清晰的数据对比:品牌定价、城市选址、用户客单价……所有曲线与李悦PPT中定位的“极简挑战”人群形成鲜明反差。
评审席有人点头,有人低声交谈。
李悦心里“咯噔”一声,表面却维持着姿态,翻了个极不耐烦的白眼,甚至在本子上随手画圈,故意发出“沙沙”声。
沈初雪依旧神色自若,轻轻一笑,语气不疾不徐,却字字清晰地落在众人心里:
“这些人,住着180平以上的精装房,不太可能愿意压缩自己去过‘一平米生活’。极简不是他们的追求,不被打扰,才是。”
这一句“才是”,掷地有声。
评审席立刻响起一片低语,显然被她的洞察打动。
李悦的脸色一下子绷住,嘴角的笑意彻底消失,鼻翼微微张开,像是被人当众打了脸。
她笔在指间转了几圈,差点掉落,却还要装作若无其事,心里却恨得牙痒。
沈初雪切换下一页,展示一份图文并茂的采访报告:
“我采访了五位现实生活中家庭资产在千万级以上的用户,有人是珠宝商,有人是投资人。”
“其中有一位这么说:‘我喜欢家里像一层薄雾,什么都别碰我。窗帘自己开,空气自己净化,我就靠在沙发上,听音乐,谁都不要来烦我。’”
她语调清澈,句句有画面:
“他们不是怕脏,而是在逃避信息噪音、社交压迫、身份焦虑。他们的‘纯净’是心理层面的,是自由。”
PPT上一行简洁文字浮现:
“非接触,更自我。”
几位评审轻轻点头。
沈初雪眼神微亮,声音更柔了几分:
“我希望这个品牌,是成为用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就像梦境。”
“每天入睡前的十分钟,是人类一天中最真实的片刻。我希望品牌进入这个‘梦的缝隙’。”
屏幕上出现了一段沉浸感短片,干净温柔的配乐下,是一位女生在家点一盏感应灯,拉窗帘、躺下——这一切都无需触碰,空间自动响应她的心情。
沈初雪提出:
“结合小某书和某音,我设想发起#梦境灵感日记#挑战,鼓励用户用10秒短视频,记录今天的灵感空间。”
“我们不去教育用户怎么活,而是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纯净生活’。当一个品牌成为人们表达生活的方式,它就有了灵魂。”
她讲完,屏幕熄灭。
她鞠了一躬,落座。
评审席静了一拍,一位高层咕哝道:
“这个‘梦境灵感日记’……有点意思。”
另一位轻声说:“风格很成熟,有品牌调性。”
几位评审低声交换意见,桌上的文件翻动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带着一丝微妙的躁动。就在这时,其中一位中年评审忽然推了推眼镜,抬起头,语气带着锋锐:
“等一下,我们在李悦的备份方案里,也看到了‘梦境灵感日记’这个名字……你们怎么解释?”
话音落下,场内的气氛陡然紧绷。
沈初雪怔住,心口猛然一紧,猛地转头去看李悦,眼神里带着不可置信。
李悦却面不改色,仿佛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一问。
她缓缓挺直腰背,眼神清澈无辜,嘴角甚至勾起了一抹几不可察的弧度。
她像一朵开在风口的白莲,纤弱却姿态完美,偏偏让人挑不出破绽。
在评审席另一端,李姐眉头微皱,目光冷冷地扫了李悦一眼,似乎想看出她是否心虚。但李悦眼底的自信与镇定,反倒像在暗暗挑衅。
沈初雪指尖微微收紧,心里忽然涌起一阵不安和愤怒。
而在最后排,胡文旭双臂抱在胸前,唇角勾起一抹看热闹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