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老宅里的鸡飞狗跳影响不到她。

此时站在院门口的她双手不自觉地攥成拳头,心中的火气已然按捺不住。

顾二河:我咋感觉娘生气了。

顾大川:娘站门口咋不进去,不冷啊。

院子里,八岁的顾小丫小脸憋得通红,费力地端着木盆。

小小的身子摇摇晃晃,一步一步艰难地往西厢房老三的屋子走去。

不用问,这肯定是去给顾三江送洗脚水。

毕竟以往干这活儿的,不是柳氏就是顾小丫。

顾二河一探头,就瞧见了这一幕,瞬间恍然大悟,马上意识到他娘生气的点在哪里了。

他明显感觉出她娘这几天对小丫的好,应该是想要弥补过往的错。

他来不及多想,脚步急促,迅速跑进院子,接过小丫手中的木盆。

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小丫,来,二哥帮你拿。”

顾小丫抬起头,眼中满是感激,看着手中的木盆被二哥拿走,赶忙双手快速比划着。

“二哥帮你送,你赶紧回屋睡觉吧。”

顾家对她好的,除了大嫂,也就二哥了。

她看到她娘站在门口,脸色阴沉的可怕。

顾小丫听到二哥的话,不敢多想,转身便往屋里跑去。

苏玉娘沉着脸走了过去,抢过老二手中的木盆,就往老三屋子走了过去。

顾二河猜测三弟今天肯定要倒霉,怕发生意外只能跟了上去。

顾大川对于她娘的行为一时摸不清,挠挠头跟着老二后边。

苏玉娘径直推门进了屋,只见顾三江正坐在书桌前看书。

听到声响,他头也不抬,理所当然地吩咐道:

“把水放下,出去把门关好。”

那颐指气使的语气,不知情的,还以为是主子在使唤丫鬟。

苏玉娘端着水盆,沉默不语,静静地盯着顾三江。

跟在她身后进来的顾二河,早就察觉到母亲在生气。

就连反应迟钝的顾大川,此刻也后知后觉地感受到了她周身散发的低气压。

两人乖乖地站在门口,大气都不敢出。

顾三江说了半天,却没听到动静。

心里不禁有些恼怒,心想做点事怎么这么磨蹭,屋门大敞着是想冻死他不成?

正要发作,质问道:“磨蹭什么呢,还不快……”

他一边说着一边转过身,话还没说完,就看见苏玉娘端着盆,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

刹那间,顾三江感受到了母亲极力压抑的怒火。

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地赶紧站起身来。

尽管他心底对这个母亲满是不屑,但看到她发怒,还是不由自主地害怕。

这便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绝对权威。

更何况,他还想着读书考取功名,不敢得罪母亲。

“娘,怎么是您端水进来了?顾小丫呢?”顾三江赶忙问道。

苏玉娘听得真切,他说的是“顾小丫”,而不是亲昵些的“小丫”。

很明显,顾三江根本没把这个妹妹当作家人。

却还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妹妹的伺候 。

她把木盆塞到满脸诧异的顾三江手中,走到书桌前。

只见桌上摆放着几本书,竟都是历史启蒙书籍。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还有一本《论语》。

她随手拿起一本,轻轻翻了翻,发现都是手抄本。

心里便猜到,这应该是顾三江自己手抄的。

她面无表情,冷着脸缓缓坐在椅子上。

“老三,你是不是心里一直埋怨我当年不让你去读书了?”

她抬眸,目光直直地看向顾三江,用肯定的语气说道。

顾三江被问得一愣,脸上闪过一丝慌张,否认道:“娘,我没有……”

他心里一直埋怨他娘断送他大好的前程,他恨自己为什么生在这样的人家。

但他不敢承认!

“我可能做错了很多事,但不供你读书,我觉得我做对了。”

她神色笃定,声音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强硬。

顾三江一听这话,顿时满脸涨得通红,满脸怒气地看向他娘。

要不是他娘,他肯定已经考秀才,甚至举人了,分明就是他娘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不服气?‘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什么意思?”

她顺手拿起桌子上的《论语》,在顾三江面前晃了晃,略带挑衅的看着他。

她原本打算过些时日再调理这几个儿子,可看到今天这一幕,她瞬间改变了主意。

今天,她就要砸碎顾三江的自命不凡,撕下他自私自利的脸皮。

“人生来就应该是正直的,不正直的人能生存,那是靠侥幸避免了灾祸。

强调了人应该秉持正直、诚实的品质,不耍心眼、不欺骗。”

顾三江虽然满心疑惑他娘怎么会知道这些,但又不想被看扁。

他微微皱起眉头,尽管心里不屑回答,还是硬着头皮回答了。

顾二河:爹真厉害,居然教娘读书了!

顾大川……娘说的啥?

“你不是很明白吗?那为什么不敢承认你一直怨恨我呢!

怎么,读书人都是你这样的吗?”

她冷笑一声,眼神中满是嘲讽。

此时顾三江才知道他娘问这句话的意思。

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再也压制不住。

他双手紧握成拳,大声吼道:“对,我就是怨恨你。

要不是你,我早就考上功名了,我凭什么不能怪你!”

顾大川实在看不下去了。

神色严肃地说道:“三弟,你怎么能和娘这么说话!”

“难道和你一样,整天唯唯诺诺,就知道小心翼翼讨好吗?”

这一刻,他彻底不管不顾了,只想宣泄多年积压在心底的怨气,内心的愤懑。

顾大川被弟弟这番话狠狠击中,眼中瞬间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伤心。

他自认为对这个三弟一直不错,没想到会如此看待他。

“哼!你大哥不论如何,为这个家付出那么多。

你呢?你为这个家做过什么?”

“你觉得我耽误了你的前程,埋怨我?你又有什么资格?你配吗?

凭什么你想读书,老娘就必须得让你读?”

“就凭你不尊重兄长,长兄如父的道理你都不懂?

忘了你六岁那年,是谁背着你,摸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镇上赶去看大夫的吗?”

顾三江听到这话,像是被重锤击中,刹那间,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袭来。

那年他六岁,夜半突然发起高烧,整个人烧得迷迷糊糊、人事不知 。

彼时爹娘去外祖家还没回来,是年仅十二岁的大哥。

在漆黑的夜里,瘦弱的身躯背起他,一路跌跌撞撞朝着镇上奔去。

幸亏大哥及时将他送到镇上医馆,否则他可能烧坏脑子,当一辈子傻子。

回想起这些,眼中的愤怒多了一丝愧疚与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