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小沐阳升入初中那年,学校正好成立了“少年户外探索社”,招募对户外感兴趣的学生。他第一时间报了名,还凭借小学时的户外实践经验和对安全知识的熟悉,成功当选为社团副社长。第一次社团会议上,社长提议组织一次“周末近郊徒步”活动,让大家体验户外的乐趣,小沐阳立刻主动承担起“安全负责人”的角色。

“徒步路线我已经查好了,从学校附近的森林公园入口到山顶观景台,全程5公里,难度不大,适合新手。”小沐阳拿着打印好的路线图,站在同学们面前,像个小大人一样认真,“但大家一定要记住,徒步前要穿舒适的运动鞋,带好饮用水和防晒用品;路上不能单独行动,遇到岔路要等所有人到齐再走;如果有人受伤,要第一时间告诉我,我带了急救包。”

有同学举手提问:“沐阳,要是遇到蛇或者其他野生动物怎么办啊?我特别怕蛇!”

小沐阳笑着回答:“这个问题我早就想到了!我跟爸爸请教过,遇到蛇不要跑,慢慢往后退,保持安全距离;我们还会带驱蛇粉,提前撒在路线旁边,减少遇到蛇的概率。另外,我还准备了‘户外安全手册’,每个人都能领一本,里面有常见危险的应对方法。”

同学们都被小沐阳的细心打动,纷纷表示会遵守安全规则。散会后,小沐阳拿着路线图和安全手册,蹦蹦跳跳地回家——他要跟爸爸妈妈分享这个好消息,还要请爸爸帮忙确认徒步路线的安全性。

林辰和苏晚听完儿子的计划,都特别支持。林辰第二天特意抽时间去森林公园走了一遍徒步路线,确认路况安全,还跟公园管理处沟通,让他们在路线沿途设置临时指示牌;苏晚则帮小沐阳完善安全手册,补充了“天气突变应对”“体力不支处理”等内容,还打印了彩色版,方便同学们阅读。

徒步活动当天,天气格外好。小沐阳穿着“山途”的儿童冲锋衣,背着装满急救用品的背包,像个小领队一样走在队伍前面。他时不时停下来清点人数,提醒大家注意脚下的路,遇到陡坡还会伸手拉一把体力差的同学。

走到半山腰时,有个女生不小心崴了脚,疼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小沐阳立刻跑过去,让女生坐在石头上,然后从急救包里拿出冰袋和弹性绷带:“别着急,我爸爸教过我怎么处理崴脚,先冰敷10分钟,再用绷带固定,这样能减轻疼痛和肿胀。”

他一边小心翼翼地给女生处理伤口,一边轻声安慰:“忍一下,很快就好。等会儿我让两个男生扶着你,慢慢走,实在不行我们就联系公园的救援车。”

女生感动地说:“谢谢你,沐阳,还好有你在。”

其他同学也围过来看,有人说:“沐阳,你也太厉害了吧,连急救都会!”还有人说:“以后社团活动,有你当安全负责人,我们就放心了!”

小沐阳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些都是我从爸爸和营地张叔叔那里学的,你们要是感兴趣,下次我可以给大家开个‘户外急救小课堂’。”

徒步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都玩得很开心,还在山顶观景台拍了大合照。社长在社团群里说:“这次活动能顺利完成,多亏了沐阳的细心负责!以后我们每个月都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沐阳继续当安全负责人,大家没意见吧?”

群里立刻响起一片“没意见”的回复,还有同学说要邀请小沐阳当“户外知识讲师”,教大家更多户外技能。小沐阳看着手机,心里满是成就感——他终于明白爸爸妈妈常说的“帮助别人会收获快乐”是什么意思了。

就在小沐阳忙着社团活动的时候,“山途”的海外业务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欧洲市场虽然开局顺利,但很快就遇到了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有消费者反馈,“山途”的产品说明书翻译生硬,很多专业术语看不懂;还有代理商反映,欧洲消费者对“售后服务响应速度”要求很高,而“山途”的海外售后团队还在组建中,偶尔会出现处理不及时的情况。

林辰在海外业务会议上,看着反馈报告,皱着眉头说:“文化差异和服务效率,是我们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产品说明书要重新翻译,找当地的专业翻译团队,确保语言通俗易懂,还要符合当地的表达习惯;售后团队要加快组建,在德国和法国设立售后中心,招聘当地员工,同时培训国内团队的外语能力,确保24小时响应。”

苏晚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做一个‘本地化用户调研’,邀请欧洲的消费者和户外博主,面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比如在德国柏林和法国巴黎举办用户座谈会,了解他们对产品设计、服务流程的具体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调整策略。”

会议结束后,林辰立刻安排海外团队对接当地翻译公司,重新梳理产品说明书;苏晚则负责筹备用户座谈会,联系当地的户外博主和消费者代表,确定会议时间和流程。

一个月后,用户座谈会在柏林和巴黎先后举办。在柏林的座谈会上,有位资深户外爱好者说:“‘山途’的产品质量很好,但设计上还有改进空间,比如冲锋衣的口袋位置,对我们欧洲人来说有点偏低,拿东西不太方便;还有售后服务,上次我申请退换货,等了三天才收到回复,希望能加快速度。”

在巴黎的座谈会上,一位户外博主建议:“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多做一些‘用户故事’内容,比如采访购买‘山途’产品的消费者,分享他们的户外经历,这样能拉近跟当地消费者的距离,增加品牌好感度。”

林辰和苏晚认真记录下每一条建议,会后立刻组织团队讨论改进方案。设计团队根据消费者的意见,调整了冲锋衣的口袋位置,还增加了可调节的腰带,更符合欧洲人的体型;售后团队在柏林和巴黎设立了售后中心,招聘了10名当地员工,同时开通了多语言客服热线,确保消费者的问题能在2小时内得到响应;营销团队则启动了“用户故事计划”,邀请欧洲的消费者拍摄短视频,分享他们的户外经历和使用“山途”产品的感受,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这些改进措施很快就收到了效果——产品退换货率下降了30%,社交媒体粉丝量增长了50%,还有更多当地的户外用品店主动联系“山途”,希望成为代理商。德国的一位代理商在邮件里说:“‘山途’对用户意见的重视和快速响应,让我们看到了品牌的诚意,也让我们更有信心推广你们的产品。”

除了应对文化差异,“山途”还面临着欧洲本土品牌的竞争。有几家本土品牌推出了“低价环保系列”产品,试图抢占“山途”的市场份额。林辰在团队会议上,提出了“差异化竞争”策略:“我们不跟他们打价格战,而是突出‘山途’的‘东方户外理念’——把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融入产品设计和户外文化中,比如推出‘竹纤维环保面料’的户外服装,竹纤维是中国本土的环保材料,既透气又耐用,还能体现东方特色;同时组织‘中欧户外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中国和欧洲的户外爱好者一起徒步、露营,分享彼此的户外文化,增加品牌的独特性。”

苏晚特别赞同这个想法:“‘东方户外理念’是我们的独特优势,现在欧洲很多消费者对东方文化很感兴趣,我们可以借此机会,让‘山途’不仅成为一个户外品牌,更成为中欧文化交流的桥梁。”

很快,“山途”的“竹纤维环保系列”在欧洲上市,产品包装上印着“竹纤维源自中国,环保又舒适”的字样,还附带了一张介绍中国竹文化的小卡片。同时,“中欧户外文化交流活动”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举办,10名中国户外爱好者和10名欧洲户外爱好者一起徒步阿尔卑斯山,白天一起穿越雪山、湖泊,晚上围坐在篝火旁,分享各自国家的户外故事——中国爱好者教欧洲朋友辨认中草药、用竹子制作简易工具;欧洲爱好者则教中国朋友滑雪、搭建雪地帐篷。

活动结束后,很多欧洲媒体都报道了这次交流活动,称“山途”为“中欧户外文化的使者”。一位参与活动的欧洲爱好者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这次徒步让我爱上了中国的户外文化,也爱上了‘山途’的产品。竹纤维冲锋衣既环保又舒适,徒步时穿特别合适,我已经推荐给身边所有的朋友了!”

“山途”的海外业务在差异化竞争中稳步发展,不仅巩固了欧洲市场,还成功进入了北美和东南亚市场。在北美,“山途”推出了“适合家庭露营的大空间帐篷”,满足北美家庭“多人露营”的需求;在东南亚,推出了“防蚊速干系列”,适应当地炎热潮湿的气候。每进入一个新市场,“山途”都会先做本地化调研,根据当地的气候、文化和用户需求,调整产品和营销策略,确保品牌能快速融入当地市场。

林辰和苏晚虽然忙碌,但从未忽略对小沐阳的陪伴。每个周末,只要没有紧急工作,他们都会陪小沐阳参加社团活动,或者带他去露营地体验生活。有一次,小沐阳的社团组织“亲子户外日”,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徒步和露营。林辰和苏晚都放下工作,陪着小沐阳一起参加。

徒步过程中,小沐阳像个小导游一样,给同学们和家长介绍沿途的植物和动物,还教大家如何用指南针辨别方向。苏晚则帮大家拍照,记录下温馨的瞬间;林辰则负责后勤,给大家分发饮用水和零食。晚上露营时,小沐阳还组织了“户外故事会”,让每个人分享一个自己的户外经历。

小沐阳第一个分享:“去年我跟爸爸妈妈去千岛湖露营,晚上看到了很多星星,爸爸还教我认北斗七星。有一天早上,我还在湖边看到了小松鼠,它一点都不怕人,还从我手里抢了一颗坚果呢!”

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举手分享自己的故事。林辰看着儿子自信的样子,悄悄对苏晚说:“你看沐阳,越来越有领导力了,以后说不定真能接我们的班,把‘山途’的理念传承下去。”

苏晚笑着说:“不管他以后做什么,只要他能保持这份对户外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就够了。我们培养他,不是为了让他继承事业,而是为了让他成为一个快乐、有担当的人。”

初中三年,小沐阳在户外社团里成长了很多,从一个普通的成员变成了社团社长,组织了几十场户外活动,帮助很多同学爱上了户外。他还凭借“户外安全推广”的经历,获得了“市级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领奖那天,小沐阳站在领奖台上,看着台下的爸爸妈妈,心里满是感激——是爸爸妈妈的陪伴和引导,让他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也让他学会了责任和担当。

就在小沐阳初中毕业那年,“山途”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海外销售额首次超过国内销售额,成为真正的全球化户外品牌。王总在全球员工大会上,激动地说:“十年前,我们不敢想象‘山途’能走向世界;今天,我们做到了!这一切,离不开林辰和苏晚的战略眼光,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更离不开全球用户的支持。未来,我们要继续深耕海外市场,把‘山途’的‘东方户外理念’传递到更多国家和地区,让更多人爱上户外,守护自然!”

大会结束后,林辰和苏晚站在公司的全球业务地图前,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山途”标志——从中国的上海、北京,到欧洲的柏林、巴黎,再到北美的纽约、洛杉矶,东南亚的曼谷、新加坡,每一个标志都代表着“山途”的足迹,也代表着他们夫妻二人的心血。

“时间过得真快啊,”苏晚轻声说,“还记得刚开始做‘山途’推广的时候,我们连一个博主都要反复沟通,现在居然能走向世界了。”

林辰握住苏晚的手,感慨地说:“是啊,一路走过来,有困难,有挑战,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长。最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一起,一起面对,一起奋斗。”

就在这时,小沐阳打来电话,兴奋地说:“爸爸妈妈,我考上重点高中啦!而且高中的户外社团已经联系我了,希望我能加入,帮助他们组织活动呢!”

林辰和苏晚相视一笑,眼里满是骄傲。苏晚对着电话说:“太好了,沐阳!爸爸妈妈为你骄傲!高中也要继续加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帮助更多人爱上户外。”

挂了电话,林辰看着苏晚,笑着说:“你看,我们的儿子长大了,‘山途’也长大了。未来,还有更多的路要走,更多的梦想要实现。”

苏晚点点头,靠在林辰的肩膀上,看着窗外的夕阳。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就像他们一起走过的岁月,充满了爱、奋斗和希望。她知道,不管未来遇到什么挑战,只要一家人携手并肩,只要“山途”的每一位员工都心怀热爱和责任,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能创造更多的美好与辉煌。

很多年后,小沐阳考上了大学的“户外教育专业”,立志成为一名户外教育工作者,把户外安全知识和环保理念传递给更多年轻人。而“山途”也成为了全球户外行业的领军品牌,不仅在全球拥有上百家门店和露营地,还成立了“山途户外基金会”,致力于户外环保和公益教育,帮助更多人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林辰、苏晚和小沐阳一起回到千岛湖的“山途露营地”。小沐阳带着一群孩子在草地上做户外游戏,教他们辨认植物、搭建帐篷;林辰和苏晚坐在湖边的长椅上,看着孩子们欢快的身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你看,”苏晚轻声说,“这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生活——有热爱的事业,有亲爱的家人,有值得守护的自然,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传递爱与责任。”

林辰握住苏晚的手,温柔地说:“是啊,这就是我们的幸福。未来,我们还要一起走下去,看着沐阳实现他的梦想,看着‘山途’帮助更多人实现他们的户外梦想,看着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美好。”

夕阳西下,湖面波光粼粼,孩子们的笑声传遍了整个营地。这是一个普通的周末,却也是林辰、苏晚和“山途”无数个幸福瞬间的缩影——他们用热爱点亮了事业,用责任守护了家庭,用行动传递了温暖,在户外的道路上,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了属于他们的、永不褪色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