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月没忘记自己来大超市的目的。
询问工作人员铁锅在哪,她直奔铁锅所在的货架去。
她没和孩子们说的是,这个超市,可比供销社大多了。
商品也是,绝对不是供销社有的。
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到了铁锅区域,看着挂在货架上的双耳,单耳,还有只有手柄的小锅。
宋明月掂量了一下,就知道不是真正的铁锅,太轻了。
宋明月只想要铁锅。
她在最下面的架子上,看到了平底的深口铁锅,感觉炼油很好,圈口不小,她看了看说明书,说是40CM。
再看看别的,有的是38cm还有36,34,32的。
还有更小的平底锅,又浅又小,还是单手柄的。
不知道还以为是他们摊煎饼的鏊子呢。
价钱还不便宜,要四五十块钱。
40cm的大铁锅,要258元。
宋明月放在购物车中,她需要这个大铁锅。
走了两步,看见挂着的带洞洞的圆盘,她好奇的看了眼,说是蒸笼的屉子,原来他们这儿,不是用高粱杆子做的,而是用铝的。
宋明月想着热包子馒头花卷也能用上,就拿了一个,这个屉子便宜,才9.8元。
都买了铁锅,锅盖,锅铲什么的也不能落下,吃饭的家伙,菜刀也安排上。
还有砧板。
宋明月看了眼,好贵!
算了,回去用树墩子当砧板也行。
买好这些,宋明月还找到了水管,一大捆,还不便宜呢,还有接口。
宋明月为了今晚能洗澡,买了管子,打算把卫生间的水,接到那边去。
不知道能不能行?
她可不想每次过来,身上臭臭的,被人用嫌弃的目光,捂着口鼻快步离开。
以后没少来这边,宋明月还给自己挑了一套衣服,以后过来穿这边的衣服,融入这边,免得被人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怕暴露自己不是这个年代的人。
衣服花样太多了,白色不行,粉色的不行,碎花裙不行。
宋明月逛了一会儿,总算看到了她这个年纪能穿的衣服,宽松的,颜色暗沉的,布料摸起来很舒服,她给自己买了一套,还给苏守成买了一套,以后他也会过来。
她穿着这边的衣服,他穿着60年代的衣服,又像什么话。
果然,不管什么年代,衣服都不便宜。
她买了两身衣服,就花了快三百块钱。
买衣服的还问:“内衣内裤要不要看看,今天做活动,十块钱一条,很多大姨这个年纪的来买,很好穿。”
一听十块钱一条,宋明月摆摆手。
走了几步,想到自己衣服都买了,裤头怎么能不换。
最后忍痛,给自己买了两条,给老头也买了两条。
看着有粉色的,想了想,女儿儿媳妇他们在那边不能传出去,穿里面别人也不知道。
宋明月问:“多买点,能不能便宜一些。”
国人讲价,无师自通。
宋明月也一样。
买衣服的小姑娘摇摇头:“我们超市不讲价,大姨你放心穿,都是纯棉的,和外面那些店里的不一样,好穿!”
宋明月只能接受这个价格。
一人买了两条,七个大人,买了14条内裤。
至于内衣,看着两个贴在身上,她觉得不自在。
买衣服的小姑娘说:“大姨,你现在这个年纪,还是穿内衣好看,大庭广众的,要是露出来,多难为情啊!”
宋明月低头看了眼自己穿的小背心,确实有点晃荡。
再看看别人,基本上都穿的严严实实的,看不出凸起和下垂。
宋明月问:“大家都穿这个?”
“对啊,都穿,就算在家,要是有外人在,也会穿着,不然不礼貌。”小姑娘拿了一个杏色,一个香芋紫色的给宋明月:“这个码大姨可以穿,要是拿回去穿不了,可以拿来换,记得不要拆掉标签,不要洗。”
宋明月心想,他们那边哪有水洗衣服。
能喝上一口水就不错了。
内裤都买了,内衣的话,家里三个女人,一人两个。
大儿媳比自己的大,买大一号。
小儿媳妇比自己的小,买小一号。
至于女儿,还没怎么发育,宋明月问:“十四五岁的小闺女穿什么的样的?”
买衣服的小姑娘立马拿来少女款的,很少女,看着就很喜欢,宋明月毫不迟疑给女儿买了四件,让她可以换着穿。
衣服这些,直接在这儿可以付账,不用去收银台,过收银台的时候,给他们看看小票就行。
衣服那些用一个大袋子装着,宋明月还有点不好意思,用东西盖着,免得被人看见。
买完想要的东西,推着购物车,鬼鬼祟祟的去了女洗手间,趁着无人留意,宋明月打开洗手间的门,就看见自家厨房门,打开门就到了60年代的家。
苏红梅就在厨房边上守着,看着又推了一个购物车过来的宋明月,惊喜:“妈,这些购物车不要钱吗?”
宋明月点点头。
苏红梅大喜:“是不是可以留着我们自己用?”
宋明月摇头:“等地窖清出来,把购物车清空,我要还回去的。”
苏红梅还以为以后就是自家的。
很快,她的注意力被她妈买回来的一车物资吸引:“哇,妈买了铁锅,这个铁锅和我们用的不一样,底部怎么是平的?”
“那边没有我们用的那种铁锅,都轻飘飘的,不知道是什么材质的,只有这个铁锅够重。”宋明月怕猪板油臭了,顾不上其他,让苏红梅把火烧起来,她要把猪油炼出来。
至于五花肉,今晚包饺子吃。
一顿吃不完,剩下的猪肉,放在猪油中一起油炸了,焖在猪油中,能保存很长一段时间。
怕猪油坏了,也能分装,去县里看看,有没有老乡缺猪油。
这可是好东西。
这两年干旱,人都活不起,猪就更不用说了,荤油大家都想要。
城里的人有工作,有工资,不靠地吃饭,手头没那么紧,舍得花钱。
他们这些地里刨食的就不一样,地没收成,只能饿死。
很多人已经赊了去年的粮食,现在大队也是颗粒全无,很多人打粮种的主意。
要是继续干旱下去,估计粮种也会被吃了。
宋明月家不怕饿肚子,他们家有粮食。
猪油要洗一洗才行,瓶装水舍不得浪费,宋明月用家里的木桶,去洗手间那边接水,只要她不说话,别人也不知道她装水干啥的。
就是有人看见她的木桶,说:“现在还有这种老式的木桶,是那个泡脚店用的?”
宋明月差点一桶水泼过去:“不是泡脚的,是水桶!”
对方意识到冒犯。尴尬一笑:‘抱歉抱歉,我误会了。’
看在她态度诚恳,麻利道歉的份上,宋明月大度的没和她计较。
仔细看看自家的木桶。
难道在这边,他们用这种木桶泡脚。
后来宋明月去足浴店按摩脚,见人抱出来的木桶和家里的差不多,才意识到,人家没误会,现在的人确实用这种木桶泡脚!
这都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