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林业局局长的职务含权量是40。

乡党委书记的职务含权量是42.5。

江大鹰有点不能接受,因为在兴宁,乡镇党委书记都要熬到一定年限,做出一定成绩,才有可能回到市里当个局长,那叫被重用。

很多乡镇党委书记,都眼巴巴地盼望着能调回城里干局长呢,哪怕是清水衙门的副局长也愿意,怎么我这个正局长的权力反而不如他们?

江振邦看出父亲的质疑,进一步补充道:“因为兴宁市面积小,乡镇多,从政治地位来讲,局长的政治地位是远高于一般乡镇街道党委书记的。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职务的含权量,只从权力出发,还是乡党委书记的权力覆盖面更广一些。”

是了,我的政治地位要比乡镇党委书记高!

江大鹰微微点头,心中有点理解了,回想起自己在三溪乡做一把手的时候,与现在手上的权力稍作对比,又转变了观念。

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

政治地位不等于权力,权力这东西很简单,钱越多,人越多,自主决策空间越大,你就越有权,级别和政治地位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江大鹰嗯了一声:“含权量不能等于政治地位。”

江振邦总结:“所以我们不能一分为二的看待事务,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乡镇一把手的权力是块块,边界清晰,出了自身辖区,说话就没用了。市直机关一把手的权力虽然是条条,但他那根线,能插到全市任何一个块块里去。”

“印把子、钱袋子、枪杆子……这种社会科学的东西,归根结底还是不能被数学彻底量化的。”

“但你这个公式还是有点意思。”

江大鹰仔细瞅瞅儿子,呵呵一笑。

无论官场还是职场,怎么看权力大小?

就是对方刚才说的三点:印把子、钱袋子、枪杆子。

但真经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很多进入体制内多年的老人都看不透这点,我儿子今天怎么就突然慧眼如炬了?还拿出一套看似颇有说服力的数学公式出来,讲的头头是道。

过去这小子可是一棍子打不出半个屁来的……

江大鹰将写着公式的纸拿起来对闺女招手:“江悦,你来看看你弟弟自创的公式对不对。”

老妈王秀红接话:“孩子给我来喂,你先吃饭。”

“好。”

江悦应了一声,回到餐桌坐下,用餐之余瞄了两眼那张纸,无语至极地笑:“老弟,你这是哪门子偏微分方程组啊?”

“呵呵,写着玩的,这个公式确实很不严谨,因为权力这个东西太复杂,我们只能尽量用一个模糊的数字去估测。核心还是看人,你管了多少人有时候还不算重要,管了什么级别的人才重要。”

江悦呵呵笑:“行,一本正经地满嘴说胡话这个派头比你爹看着像样,以后你当官,肯定比咱爸当的要大!”

“姐你别调侃我了,我工作的事儿爸你也别急,不过……”江振邦话音一转,面带正色:“我现在闲着也是闲着,总得找点事儿干。”

江大鹰随口问:“你之前不是说就想歇一段时间吗,现在又想干啥了?”

江振邦道:“我准备写一篇关于兴宁市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你个刚毕业的毛孩子,还给兴宁市战略规划上了?

江大鹰第一反应是无语,但因刚才儿子的表现,脸上不置可否:“说来听听。”

江振邦反问:“刘市长是不是要搞工业园区?”

江大鹰点头:“在招商,但都招了些小企业,咱们兴宁自身条件一般,人家大企业不愿来,给的政策再好,也得市里财政兜得住才行。现在就是硬着头皮上,先把地圈好,厂房盖起来,至于企业能不能来,来了能不能活,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江振邦沉吟道:“靠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这条路是没错的,但不能是咱们的主路。兴宁的底子薄,跟其他县市拼工业,拼不过。我们得找准自己的赛道,搞差异化竞争。”

“什么叫差异化竞争?”江大鹰被儿子嘴里接连冒出的新词搞得有点懵。

“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江振邦解释道,“我这几天为兴宁想了三个发展方向,您听听看有没有道理。”

“第一是特色农业,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种粮食,像三溪乡那边的山地,完全可以搞中草药种植,丰台就搞水果和蔬菜大棚,青山乡树多,就搞林下经济,种蘑菇,养家禽。每个乡镇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产品……”

“第二是旅游业,我们兴宁本身就是个旅游城市,有海湾,有山景,还有古城建筑群,但历来都没怎么开发,应该整合资源,对比其他东北三省的滨海城市,找准自身定位,打造特色风景……”

“第三,也是我认为最有潜力的,是泳装纺织业。”

“泳装?”江大鹰和江悦都愣了一下。

“对,泳装。”江振邦肯定地答道,“我们都知道,兴宁在这个产业上是有深厚积累的,早在十多年前,依托海滨度假产业消费需求,本地人就开始模仿外地的泳衣款式纺织生产,通过提篮叫卖等方式销售……如今全市范围内,家庭作坊式的泳装厂至少两百多家,初步形成了配套的产业链,还培养出一批经验丰富的工人。如果兴宁能抓住机会,引进技术和资本,打造一个泳装产业集群,并以此发展辐射到整个服装行业,将会是兴宁经济的一个巨大增长点。”

江振邦说的这些,并非凭空想象,而是他前世记忆中兴宁市后来真正走通的路。

江大鹰听着,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这个想法有点意思,尤其是农业方面的,他做过乡党委书记,对这个很懂,江振邦说的他不是没想过,只是没对方想得这么全面。

但沉思片刻后,江大鹰还是恢复了冷静,摆手打击道:“说的很好,但太笼统,没什么用,你现在纯粹是纸上谈兵,你了解乡下的实际情况吗?你知道一个项目从立项到落地有多复杂吗?”

“你说三溪乡种中草药就能种了?你说丰台适合种果树就适合了?还有泳装产业,怎么引进技术和资本?人家凭什么要来兴宁呢?这都是问题。不是你一张嘴说啥就是啥的,要组织专家和基层干部进行深入研究。”

江振邦点了点头:“爸你说的有道理,我也知道自己缺实践,缺一手的资料,所以,我准备下乡实地了解一下,您让林业局给我开个介绍信就行。”

“有了这个介绍信,我可以用工作的名义到各个乡镇去调研,跟基层的干部和群众交流,拿到真实数据,我这份规划才会有分量。”

江悦很疑惑地问:“老弟你写这个东西…是准备留在老家当干部?”

江振邦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先做调研,了解一下本县经济情况再说,要是有发展就留下。”

江悦眼睛一亮,表示支持:“可以啊,你这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然后,江悦对江大鹰说:“等我弟写完了规划,要是想留在兴宁发展,爸你就拿着报告去找刘市长汇报,不用写的有多出彩,只要中规中矩,多少给刘市长提供点不一样的发展思路,领导一高兴即便不会留我弟在身边做秘书,也能给他分个好单位。只要在领导那入了眼,何必去乡镇上班呢?”

对啊!此计可谓是深谋远虑、一石二鸟的万全之策!

江大鹰心中一惊,将目光看向儿子,眼神带着审视,陷入了沉默。

这小子,好像一夜之间就脱胎胎换骨了。眼神、谈吐、思路,完全不像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倒像个从政多年、运筹帷幄的老官僚…而且官还不小呢!

这真是我的儿子?都他妈的好像能当我领导了!

“行,大学没白上,我交的学费没打水漂,值了!”

江大鹰如此评价后,仰起脖子喝掉碗中稀饭,催促道:“你们俩赶紧吃,吃完饭跟我一起去单位,再把调研的事儿完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