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话是拦路虎,话也是敲门砖。

一句话可以成事,同样,一句话也可以坏事。

古往今来,案例不胜枚举。那些青史留名之人,能竞大业之人,其沟通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一定是非常优秀的。

江振邦过去年轻,不懂得语言艺术的奥妙,认为向比职位高的领导说好话就是在拍马屁,心里很恶心,不愿做那般谄媚之徒。

结果他在这上面没少吃亏,给一些领导留下了沉默寡言、缺乏情商的印象。

后来经过血与泪的磨炼,江振邦才造就了今天这般炉火纯青的沟通技巧。

他不是在拍马屁,他只是在通过言语照顾别人情绪。

别人听了他的话,收获了情绪价值,也会间接对他客气熟络起来,这极大降低了双方的沟通成本,进一步拉近了关系。

这是双赢!

周立伟就是例子,听完江振邦的话,立刻抛出了橄榄枝。

“孩子工作安排了没有…放心,以咱俩的关系,我肯定用心培养我大侄儿!”

江大鹰心中一动,但余光见儿子微微摇头,不动声色地说:“还没安排呢,但以后肯定少不了你照顾。对了,这小子挺有想法,想跑遍全市,针对农业、工业等各方面搞个调研,你这当叔叔的要帮帮忙啊。”

周立伟愣了一下,问:“什么调研?”

“周叔,是这样的,我准备以兴宁为例,写一篇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的文章。这就需要我对本市的基本情况进行摸排,了解下哪些乡镇种了什么农作物,哪些地方发展了什么企业……”

江振邦进一步解释道:“如果我能做好了这项调研,写好这篇文章,那我以后无论是参加工作,还是进一步深造读研,都有很大帮助。”

关于要撰写什么‘兴宁市未来十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报告’这种事,就没必要对外人说了,以现在江振邦的身份,确实容易让别人笑掉大牙。

不给兴宁出谋划策,只说写一篇研究县域经济的文章还算比较符合他的人设。

周立伟则面色一正,微微点头:“好,你这个想法很好,我支持。说吧,你想让我怎么帮你?”

“如果可以的话,您帮我开张介绍信就行。”

江振邦道:“我今天跟我爸来政府就是为了这事儿,林业局会给我开一张,如果您的土地管理局再给我开一张,我拿着两张介绍信,更有说服力,基层干部也会更配合我的调研。”

“没问题!”周立伟磕巴都没打,痛快地答应下来:“上楼我就让办公室给你写一张,你午饭前来取。”

“好嘞,谢谢周叔!”

众人又在花园角落闲聊几句,江大鹰向周立伟告别,转身带着一儿一女走进了西侧楼的林业局。

此时这一层楼里到岗的人就五六个,其中一位年龄偏大些的是老江的副手,各自遥遥打个照面,江振邦以晚辈身份叫了声叔叔便不再赘述。

“我去给你们泡茶。”

直到三人回到局长办公室坐下,江悦拿起暖壶接热水,父子俩单独相处,江大鹰望着儿子,陷入沉默。

“江局长你这么看我干啥?”

江振邦明知故问,心知是自己与以往判若两人的表现,让老爸感到陌生了。

但此前江振邦一直在外地上学,毕业后才回家待了半个月,江大鹰平时忙于工作,父子俩交流很少,解释为上学期间脱胎换骨了也能说得通。

“之前我一直觉得你性格内向,与其进体制内,不如做点生意更有前途,但现在看,你没准比我更适合当官。”

江大鹰感慨地说完,目光炯炯地看向江振邦:“你刚才的表现不错,给周立伟拍的那几句马屁很到位。而且事以密成,这件事对外不要说写规划,只说调研。”

“不要翘尾巴,继续保持吧,在领导和同事面前要做到花言巧语、春风拂面。他们反过来对你花言巧语,你就要谦虚谨慎,提高警惕了,在政府机关上班,你只有做到这两点才有发展。”

江振邦提醒:“我现在还是无业游民呢。”

“别急,早晚的事。”

江大鹰一手挠了挠秃顶的脑门,一手抽出抽屉拿出了英雄牌钢笔和一个新本子。

“把你的调研方案下来,我给你完善一下,咱们爷俩尽快搞定!”

江振邦说好,搬了张椅子坐到办公桌前,刚拿起笔要写字,却想起什么,道:“爸你最好联系一下市工商、统计、税务、农业等部门,向他们要到本市今年的最新数据。”

“具体包括全市各乡镇街道的面积、人口数量、人均收入,还有工业产值的构成,我市每个行业有多少企业,以及企业的分布情况……”

江振邦解释道:“有了这些宏观数据做支撑,我的实地调研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尽快完稿,要是什么都不知道,我两三个月都写不完呐。”

江大鹰愣了一下,嗨的一声:“这事儿你不说,我也要帮你要的,你先写吧。”

嘴上这么说,江大鹰心里却啧了一下。儿子要不提醒,他还真忘了。

先拿数据,再做调研,这才是正经的工作流程嘛。

看儿子伏案书写,江大鹰拿起桌上的座机电话,熟练地拨了一个号码,电话很快接通。

“喂,老马,我啊。”

江大鹰的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是这么个事儿……我们林业局准有个工作,需要你们提供一些数据……对对,就是今年最新的,各乡人口、产值、人均收入那些,你看着给整理一份……行,午饭后我就派人过去取!谢了啊!”

江大鹰分别给工商、统计、税务、农业四个部门的副局长们打了一个电话,就把事情敲定了。

江悦恰好端着暖壶进来,给父子俩的茶杯里续上热水,茶叶在杯中翻滚。

“我让人把林业数据也整出一份给你,再把介绍信开了。”

江大鹰却起身走出了办公室,两分钟后回来,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文件拍到桌子上,最上面的一张纸就是介绍信。

“数据那玩意儿别全信,底下报上来的东西水分大得很。”

江大鹰坐回椅子上,端起茶杯吹了吹,叮嘱儿子:“有的是坐在屋里拍脑袋想出来的,有些是为了完成任务瞎编的,一个指标,几个部门之间对不上账都很正常。”

江振邦点点头,表示明白,继续埋头书写调研方案。

这些官场上的门道,他非常清楚。

上面拍脑袋要数,基层只能闭眼睛给,上下一起瞎搞。

有些指标如果报了真实数据,导致排名落后了,那你就是不讲政治,没有大局意识,打回重报。

这就造成了明明是同一指标,各部门之间却对不上账的情况。

江振邦必须亲自去走一遍,才能写出详实可靠的报告。

一家人围着办公桌,江振邦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江大鹰和江悦则在一旁,时不时地提出些建议,帮他完善措辞。

上午十点半,一份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调研方案初稿终于完成。

去年,我国才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这时候电脑和打印机还是个稀罕玩意,别说县政府了,海湾市都没有。

但复印机在兴宁市倒是有一台,在兴宁市府办,也是个宝贝,还特别容易坏,更多情况是由专门的打字员,用打字机来打印文件,或者用油印机手工印。

所以,江悦只能拿着方案去市府办跑一趟,复印一份。

“别动,我先备个份。”

江大鹰从旁边一个上了锁的铁皮柜里拿出一台海鸥相机,对着方案“咔嚓”“咔嚓”拍了几张照,算是存了档,然后才让江悦拿着方案去复印。

“这相机不错。”江振邦的视线落在相机上,“我下去调研肯定能用得上。”

江大鹰瞥了他一眼,把相机递过去,又从抽屉里拿出一盒胶卷:“公家的,别弄坏了,这玩意儿精贵着呢。”

江振邦接过相机,挂在脖子上,感觉分量不轻。

他的视线又瞟向那个敞开的铁皮柜,柜子深处,静静地躺着成条的香烟。

江振邦笑了起来:“那个也不错,我虽然不抽,但下去调研肯定也能用到。”

江大鹰顺着他的视线看去,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

“拿两条吧,不许多拿。”他没好气地摆了摆手。

“两条哪够啊?你少抽点吧。”

柜子里约莫十多条烟,江振邦毫不客气的拿了四条,一条中华,一条红塔山,两条云烟,又用桌上纸的报纸包好了。

这是硬通货。

办事的敲门砖,沟通的润滑剂。

七八十年有个流行的顺口溜:省中华,市塔山,一般干部硬牡丹。

到了九十年代,奉省县一级的正科干部也能拿华子做口粮烟了,当然,抽者不买,买者不抽。

如果江振邦没记错的话,当下中华烟应该是320一条,红塔山120,云烟是90。

“还是差点意思。”

江振邦搓了搓手指头,对老爹笑道:“江局长,这份报告写成了,也是你们林业局的工作成绩。你多少得给我拨点经费吧?不说车要加油,我也要吃饭啊……”

“真是我欠你的,你就是来讨债的小鬼儿!”

江大鹰叹了口气,从裤兜掏出钞票,他拿出两张一百的,又凑了几个十块、二十、五十的小额票子,总共给了三百块。

“先用这些,不给再找我要,但记住了,每花一笔钱,你都给我记好账,留好发票!”

“明白。”

上午十一点整,江悦拿着方案原件和复印件回来了。

“复印件不太清楚,姐你还是给我原件吧。”

“行,但你这就要走?去办驾驶证吗?”

“我先去周局长那边取介绍信,一会再回来。”

江振邦背着单反相机,腋下夹着一条被报纸包裹中华烟,裤兜里揣着三百块现金,手上拿着文件袋,里面装着调研方案与林业局开好的介绍信,整个人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大楼。

江大鹰则拿着方案的复印件仔细端详,琢磨着按此落实的难点,是否需要进一步润色修改。

江悦则问:“你让他自己去周局那?”

江大鹰头也不抬:“带着烟去的,这小子溜须拍马的本事高的很,用不着我陪同。”

江悦笑道:“也是。”

“变化太大了!”江大鹰看了一会方案,忍不住感慨道:“你也看出来了吧?他之前就对兴宁的农业和工业做了功课,不少情况我都不了解……你说你弟弟既然这么聪明,当初高考怎么就那么点分?没像你一样考个重本呢。”

江悦沉默了一下,略带讥讽地笑:“其实他高一的时候一直是班里前五,自从被我妈带着对你进行抓奸之后,分数才落了下来。”

江大鹰干咳一声,有些恼怒:“你妈也是,那种事儿带着孩子干什么……”

江悦翻了白眼,严肃道:“江局长,你以后最好省身克己、戒贪知足,清白做人,规矩做事,千万不要因为你的问题,影响到我们姐弟俩的仕途!否则我俩带着我妈第一时间去纪委联名举报你!”

“…闺女你开玩笑的是吧?”

江悦不假颜色:“说了多少次了,工作的时候称呼职务!请叫我江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