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哈哈,我刚才差点以为自己真是个什么纺织公司的老总了。”

江振邦握着方向盘,车子在颠簸的土路上稳稳前行。张山坐在副驾,扭头看向后排的江大鹰,脸上挂着藏不住的笑意。

“江局,振邦刚才的表现可太绝了。”

江大鹰从脸上也是笑呵呵的,心中却感慨万千。刚才在厂里演戏,他这个当爹的心里都有点紧张,生怕对方旁敲侧击自己装得不像漏了馅。

结果儿子全程掌控节奏,表现滴水不漏,从行业术语到商业谈判的架势,活脱脱一个在商海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完全没让王海涛起疑心。

“可以,照你这个撒谎不眨眼本事,让你自己下去调研我也放心了,肯定吃不了亏。”江大鹰夸奖一句后,从腰间的皮套里掏出砖头一样的大哥大,熟练地拉出天线,拨了一个号码。

电话接通后,江大鹰的声音洪亮依旧:“小丁,没打扰你喂猪吧?”

“江局长!您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惊喜的男声。

“没什么大事,就是我儿子刚毕业,我带他出来转转,长长见识。”江大鹰随口说道,“正好路过你那片山,去你那吃顿晚饭,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太好了,我这就让我媳妇杀只鸡,您可一定要来啊!”

“我们一会就到。”

挂了电话,江大鹰把大哥大收好,对儿子说:“这人叫丁建国,是国营厂的一个下岗职工。当初为了安排这群人,政府出台了政策,指派林业局将荒山野岭以一个优惠的价格分片承包给他们,他们承包了这些地之后,既是林业局的扶持对象,也是义务护林员。”

“丁建国脑子活,拿着买断工龄钱和亲戚朋友合伙承包了两个山头,种菜种水果,养鸡又养猪,日子过得很不错,家里还安了一部电话。咱们去他那儿,正好能了解下特色农业的情况。”

丁建国这个名字,江振邦并不是第一次听到,他甚至认识对方。

但那是在前世的2010年,江振邦调任丰台镇担任党委书记的事情了。

那时的丁建国早已不是一个小小的规模农户,他不仅开了家养猪场、还搞起了粮食加工,又创建了属于自己的饲料公司,等到2025年,丁建国的家族资产已过十位数。

但此刻,江振邦只能明知故问:“这个人住在丰台的哪个村?”

张山接话:“下山子村,我告诉你怎么走。”

车子拐下土路,又在坑坑洼洼的机耕道上颠了二十来分钟,看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

驶入一条勉强能通车的上山路,没一会便听到了哞哞的叫声,接着可以隐隐约约的看到成群的牛羊在在林间中悠闲地吃草。

山腰上,建落着一套三间大瓦房,一个看起来约莫四十多岁,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正站在院内朝山下张望。

他身穿一条迷彩裤配白衬衫,脚踩一双解放牌胶鞋,衣着简单但洗的很干净,看着不像是农民,更像是个工人或干部。

当男人见到吉普车进入眼帘后,立刻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

“江局,您来得好快,小鸡刚下锅!”男人快步上前给江大鹰拉开车门。

江大鹰下车后雷厉风行地往前走,嘴上道:“别太麻烦,随便吃两口就行。”

“不麻烦,炖个鸡麻烦什么,反而是太寒酸了。之前我一直邀请您,您太忙没时间,这次来了,我却没什么准备。下次必须给我个机会再让我好好弥补,您提前一天打个电话,我烤个全羊、再炖个牛头来招待。”

丁建国热情陪笑,转头叫张山一声三哥,目光看向了江振邦,他正在举着相机对着三间大瓦房拍照。

“这位帅小伙是……”

张山介绍:“江局长的大儿子,江振邦…振邦你管他叫叔就行了。”

“丁叔叔你好。”

江振邦放下相机,主动伸手跟丁建国握了手,后者点头笑:“好好,又高又壮,五官俊朗,真是一表人才。”

丁家嫂子也热情地招呼着:“快进屋坐,饭马上就好了。”

屋里陈设简单,但收拾得干干净净,灶台上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炖鸡正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有个三十多岁的壮汉在菜板旁切菜,见到江振邦等人只是点点头。

进入里屋,一张大圆桌摆在面前,摆了几样拌黄瓜、花生米等凉菜。

众人落座,江大鹰坐在主位,丁建国从兜里摸出一包红塔山,弹出一根,用双手递给江大鹰:“咱这农村买不到啥好烟,江局长您赏脸。”

江大鹰接过来叼在嘴上,呵笑道:“你真是有钱了,这还不叫好烟?”

丁建国立刻道:“这都是借您的光,不然我哪有今天?”

江大鹰没说什么,只是当丁建国点燃火柴给他点上后,凑近了轻吸一口,随后摆摆手。

丁建国又转向张山和江振邦让烟,张山笑:“你忘啦?我一直是烟酒不沾啊。”

丁建国笑:“三哥你可以不抽,但我必须要让!”

接着是江振邦,他也摇头:“谢谢丁叔,我也不会。”

丁建国这才收回那支烟,自己点上,丁家媳妇端着一盘西瓜走了进来,嘴上道:“在井里没泡多久,可能还不太凉,但自家种的,可甜啦!”

“来来来,江局,吃瓜。”

“我自己来,你别客气。”

大夏天的没必要喝什么热茶,就这一口西瓜,绝对解暑。

丁建国吃着西瓜,端详了一下江振邦端详,跟江大鹰闲聊:“江局,令公子还在上大学吧?恕我直言…那眉眼虽然挺像你,但看着你可比帅多了。”

江大鹰把瓜皮往饭桌上一放,呵呵道:“那说明我养的好,从小到大营养都不缺他的。这小子大学刚毕业,在我手下实习呢,今儿个来你这,也是因为林业局在搞农业调研,所以来你这了解下情况。”

“哦?!”

“丁叔,我就不跟你客套了,你总共承包了多少亩地?有几个合伙人?都种了什么农作物,养了什么牲畜?雇佣了多少员工?”

江振邦迅速吃完西瓜,拿出笔和本,进入了工作状态。丁建国微微一愣,但很快给出答案。

江振邦一边仔细聆听一边书写记录,等记录在案后,又抛出了一些问题,丁建国一一如实回答。

毫无疑问,丁建国是个能人,93年所属厂子减员增效,他不得不从工人变成了农民。

起初这两个山头可不是这般光景,不仅没有什么树林,山腰上也没有房子,丁建国只是带领家人和朋友在山腰上搭了个简易木屋,住在漏风的木屋里,喝着山泉水,啃着硬馒头,硬是吃苦耐劳,用两年时间把这山变成了聚宝盆。

山上草多,他们就搞放养,牛羊在山坡上悠闲吃草,膘肥体壮。

山里有两条小溪,清澈见底,他们就在溪水里拦网,养殖林蛙,卖给城里的饭店,销路极好。山脚下长满了红柳,他们就联系本镇的编织厂,把柳条子一车车卖过去,又是一笔收入。

眼下,丁建国养了三百多只鸡,四十多头羊,十头牛和五十多头猪。

除此之外,丁建国还搞了几个简易大棚,用于早春耐寒蔬菜的种植,并与人合伙承包了一个百亩的水果园,种了西瓜,苹果,梨,桃等多种水果。

去年一年,丁建国收入十多万。

当江振邦问起他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时,丁建国也直言不讳。

“主要是东西卖不出去,找不到好买家。牲畜还好说,镇上有大集,现杀现卖就成。”

“但这水果和蔬菜就麻烦了,光靠镇上这些人消化不了,想卖到城里,供销社和那些二道贩子给的价很低。所以我现在准备搞一台车,拉去城里摆摊卖这些水果和蔬菜……”

江振邦又问:“这些水果有没有罐头厂收购?”

丁建国摇头:“他们给的价更低,我这都是好果,承包费+人工…合不上成本。”

江振邦笑道:“丁叔,我大言不惭地说两句,你别生气,好不好?”

“嗨,我生什么气呢。”

丁建国递出一根烟给江大鹰,看对方摇头,自己一边点燃火柴,一边笑道:“你是大学生,有学问,又在大城市生活过,要是能给叔出出主意,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江振邦道:“要我说,你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还在把自己当成普通农民,想着怎么把东西卖出去就算了。现在是市场经济,你应该换个思路,把自己当成商人,想着怎么把东西卖出一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