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自从公司那场“灭服级”危机被强行逆转后,陈建斌和苏玉成的建筑公司,就像开了VIP通道,直接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他们作为本市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不仅以极低的成本完美交付了项目,还因为使用了官方推广的新技术而获得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业内的广泛关注。
公司业务量激增,陈建斌和苏玉成忙得脚不沾地,但脸上的笑容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家庭经济的宽裕,让施清雅和林婉宁也彻底放下了心,能够更专注地陪伴孩子。
时间一晃,秋风送来了凉爽,也送来了神兽归笼的开学季。
当初那场关于幼儿园的讨论,在三个孩子“我们仨必须锁死,钥匙我扔了”的强烈意愿下,最终毫无悬念地落在了阳光幼儿园。
阳光幼儿园门口彩旗飘扬,巨大的充气拱门上写着“欢迎小朋友们”的标语。
然而,这喜庆的氛围却丝毫无法安抚那些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孩子。
幼儿园门口堪称大型人类幼崽与父母的生离死别现场。
“我不要上学!我要妈妈!”
“爸爸你别走!哇——”
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此起彼伏,有的孩子像树袋熊一样死死挂在妈妈腿上,有的则直接躺在地上打滚耍赖,还有的隔着铁门,对着自己的父母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老师们连哄带骗,家长们狠心又无奈,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在这片嘈杂的背景音中,陈家和苏家的小分队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陈悦背着一个小书包,神情平静地站在中间。
他的目光没有像其他新兵蛋子一样焊在父母身上,而是在冷静地打量着幼儿园周围的环境,评估着这个未来三年的主战场。
他的右手被姐姐苏馨涵紧紧牵着,左手则被妹妹苏馨妍牢牢霸占。
苏馨涵和苏馨妍两个小丫头穿着同款的粉色公主裙,起初还紧紧地牵着妈妈的手,小脸上也带着一丝对陌生环境的胆怯和即将分离的难过。
苏馨涵的下唇微微撅起,苏馨妍的大眼睛里也开始有水汽在聚集。
然而,当她们的目光转向身边那个如同小松树般沉稳站立的哥哥时,所有的不安仿佛瞬间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苏馨妍第一个叛变,她松开妈妈的手,迈开小短腿,“哒哒哒”地跑到陈悦身边,不由分说地牵起了他的左手。
苏馨涵见状,也立刻反水,小跑过去,熟练地牵住了陈悦的右手。
当姐妹俩同时感受到哥哥手心传来的温度时,脸上的那点难过瞬间挥之而去。
她们一左一右地紧紧挨着陈悦,仰着小脸看着他,仿佛只要哥哥在,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什么龙潭虎穴,她们都无所畏惧。
陈悦感受到了两边传来的力道,他停下观察,转过头,分别看了看两个妹妹。
他没有说话,有点对妹妹们粘人的感到无奈,但还是对着她们,露出了一个安定人心的、平静的微笑。
这个微笑仿佛带着奇特的魔力。
两个小丫头看到哥哥那双沉稳如水的眼睛,心中所有的不安和难过顷刻间烟消云散,随即又被一股更强大的安心感所取代。
是啊,有什么好怕的呢?哥哥在这里呢!能和哥哥每天都在一起,上幼儿园好像也变成了一件值得期待的趣事。
苏馨涵立刻收起了即将掉落的眼泪,小手回握得更紧了。
苏馨妍更是重量级,直接踮起脚尖,对着陈悦的脸颊“吧唧”就是一口,大声官宣:“哥哥在哪,我就在哪!”
o(^▽^)o
这极具戏剧性的一幕,让准备了一肚子告别台词的两对父母,当场CPU都干烧了。
“你看这两个小没良心的!”林婉宁指着自己的女儿,又好气又好笑地对苏玉成吐槽,“前一秒还委屈巴巴,哥哥一笑魂都丢了!感觉我们俩才是外人!”
苏玉成朗声大笑起来,拍了拍旁边同样一脸得意的陈建斌的肩膀:“行了行了,有小悦看着她们,我们反而更放心了。走吧,别耽误孩子们进去了。”
在老师的引导下,陈悦一手牵着一个妹妹,在其他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中,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幼儿园的教室。
三颗小小的脑袋紧紧挨在一起,构成了一道独特而又和谐的风景线。
进入教室后,一位年轻的老师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拍了拍手,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现在,大家自己找个喜欢的位置坐下来好不好?”
教室里顿时一阵小小的骚动。
大多数孩子都下意识地朝着中间区域和前排涌去,还有几个胆小的孩子,依旧抱着老师的大腿不肯松手。
陈悦没有动,他在打量着整个教室的布局。
教室的桌椅是那种四个小朋友一组的小方桌,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来。
很快,他的目光锁定在了教室最里侧,靠着窗户和墙壁的角落里,那张黄色的小方桌。
“我们去那边。”陈悦轻声对两个妹妹说。
他没有给她们提出疑问的机会,右手牵着苏馨涵,左手拉着苏馨妍,像一艘小小的破冰船,坚定地绕开那些还在犹豫和哭闹的孩子们,径直走向那个天选王座。
他率先在靠墙的位置坐下,然后拍了拍自己右边的椅子,对苏馨涵说:“小涵,坐这里。”
苏馨涵听话地坐下,紧挨着哥哥,安全感直接拉满。
接着,他又拍了拍自己左边的椅子,看向苏馨妍:“小妍,你坐这边。”
苏馨妍也开心地坐下,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领地。
就这样,陈悦稳坐C位,将两个妹妹护在自己的绝对领域之内,只留下对面的椅子还空着。
老师注意到了这三个与众不同的小朋友。
她有些惊讶地看到,那个小男孩,从进教室开始就异常镇定,并且非常有主见地带着两个小女孩找到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安顿下来。
那两个小女孩,全程没有丝毫哭闹,满眼都是对那个小男孩的信任。
她带了几年的小朋友,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和谐又有主心骨的小团体。
她微笑着点了点头,在心里对这个小男孩,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