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看着彻底崩溃的五万黄巾贼寇,张任双目圆瞪,心中震撼不已。

不堪一击…

这四个字浮现在张任心头。

他本以为与黄巾贼寇作战会是一场苦战,没想到刘邦如此轻易地击溃了贼军。

这样的运筹帷幄,这样的指挥若定,堪称当世名将!

刘邦这群人,当真是从涿县走出来的泥腿子吗?

击溃贼军后,剩下的事情就是收降俘虏。

这五万贼军之中有不少被裹挟的百姓,拥有战斗力的贼寇差不多一万。

刘邦让关羽、张飞等人,从这一万可战之兵中,选拔出最为精壮的两千青壮,收归己用。

将自己麾下的将士,凑到三千之数。

刘备见刘邦做此决定,对刘邦道:

“大兄,我们这样做是不是不好?”

刘邦转头对刘备反问道:

“有啥不好?”

“黄巾贼是贼寇,我们是官。

将贼寇收为己用,怕是对名声有碍。

而且我们还是刺史公麾下的官。

刺史公会不会因我们收编贼军,而心生不满?”

刘邦闻言顿时笑道:

“玄德啊,你多虑了。

刺史公关心的是什么?

是咱们能不能打胜仗,能不能拿下贼酋的脑袋。

如何处理降卒,他并不关心。

更何况我只挑了两千人,剩下的都要押解回城。

至于名声,那就更好办了!”

刘邦当惯了上位者,知晓上位者的心思。

刘焉要的是什么?

要的是利益!

只要自己能给他提供足够的利益,刘焉就会支持自己。

这些细枝末节反倒不重要。

刘备是一块璞玉,不过他现在还稍有些稚嫩,关键的时候不敢动手捞好处。

如果没有自己,刘备即便是带着关羽、张飞这些弟兄们打了胜仗,最终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最后是人也捞不到,名声也捞不到,甚至连功劳都捞不到。

对于这个族弟,刘邦还得慢慢培养才是。

刘备发问道:

“大兄打算怎么做?”

“你先别问,先带着云长、翼德把被黄巾贼裹挟的百姓都聚起来!”

刘备得令,与张任、关羽、张飞诸将一起,将百姓们赶至一处。

这些百姓们望着刘备与众将,眼中都显出畏惧之色。

他们是被黄巾贼裹挟了没错,可被裹挟之后,这些百姓们也跟随黄巾贼攻州掠县,算是帮凶。

虽是迫不得已,却也犯下了罪行。

他们的命运,就捏在刘邦手里。

也不知刘邦会如何处置他们。

刘邦对着这些百姓们说道:

“吾乃涿郡都尉刘睿,刘德然!

本都尉知道,你们跟随黄巾,是受了贼寇的强迫。

现在贼寇已被本都尉击破,你们自由了!

愿意归乡之人,可以还乡。

不愿归乡者,可随本都尉去见刺史公,刺史公一定会妥善安置尔等。

被贼寇挟持着跑了这么久,你们都饿了吧?

本都尉现在就放粮,让你们吃个饱!”

“尔等放心,你们身为大汉子民,大汉是绝对不会放弃你们的!

本都尉,也绝对不会放弃你们!

只要有本都尉在,就绝不会任由你们受贼寇欺凌!

有本都尉一口吃的,就有你们一口饭吃!”

听了刘邦之言,这些被黄巾贼裹挟的百姓们感动不已。

有很多百姓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他们在乡里的时候,世家豪族不把他们当人。

被黄巾贼寇裹挟着的时候,黄巾贼也不把他们当人。

没有人关心他们有没有吃饱,过得好不好。

而眼前的刘邦,这个涿郡都尉,是真把他们当人了!

刘邦下令埋锅造饭,让百姓们吃上一口热饭。

上千士卒一个多月的粮草,也仅够这数万百姓吃上一顿。

可就这一顿饭,也让百姓们感激涕零。

如果没有这一餐饭,不知有多少人会饿死。

“刘睿刘都尉…当真仁义啊!”

“我见过无数官吏,从未见过仁义如刘公者。”

“刘公活命之恩,我们铭记于心!”

“刘公仁义无双!”

看着百姓们一个个感激涕零的模样,刘备震惊道:

“大兄,这…这是民心!

这就是传说中的民心,对吗?”

“对,也不对。”

刘邦笑道:

“想要收取民心没那么简单,这些百姓们只是心生感激罢了。

这数万百姓感激于我,自然会把我的名声传出去。

这样的人多了,天下有识之士就会知晓我刘德然。

玄德,你现在还觉得我收降两千黄巾青壮不妥吗?”

刘备摇了摇头,说道:

“与这等大势相比,两千青壮微不足道。”

“这就对了。”

刘邦拍了拍小老弟的肩膀,说道:

“玄德你要记住,谋官需要借势。

用兵需要顺势。

养名则需要造势。

遇到事情要多思考,将来才能独当一面。”

刘备认真地点了点头,心中对大兄越发敬佩。

大兄既懂用兵,又懂治民,还懂为官...真神人也!

自己也要努力,才能为大兄分忧。

刘邦带着贼酋的首级与俘虏大胜而归,刘焉欣喜不已,摆酒为众人庆功。

他果然如刘邦所预料那般,丝毫没提刘邦招募黄巾青壮之事。

这是他跟刘邦之间的默契。

刘焉知晓刘邦是聪明人,又有本事,这样的年轻人前途不可限量。

刘邦帮自己办事,自己给刘邦好处,这本就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刘焉握着酒杯,对刘邦笑道:

“贤侄一战破贼五万,扬我大汉天威!

此事吾必上报朝廷,对贤侄论功行赏。

如今幽州之危虽解,可青州黄巾依旧猖獗。

青州刺史龚景紧急求援,青州不可不救。

我想请贤侄去青州走一趟,以解青州之危。

不知贤侄是否愿意?”

刘邦当即拍着胸脯保证道:

“为族叔分忧,是小侄的本分!

为大汉除贼,守护汉土,更是为将者的本分!

此战于公于私,于情于理吾都应当出战!

又岂有怯战之理?

不过…”

经过这几日相处,刘焉也琢磨出来了,刘邦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他话虽然说得漂亮,可没有好处的话,是不会做事的。

“贤侄还有何顾虑,尽可直言。”

刘邦说道:

“族叔,我听说那青州黄巾有十万之众,而且是黄巾精锐!

绝非幽州这五万乌合之众可比。

吾想要破贼,恐怕力有未逮。

还需族叔支持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