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留之际,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意念沉入脑海空间,看着里面满满当当的物资,心中满是不甘。
他还没来得及看看百年之约到期后的新世界,还没来得及弄明白自己异能的来源,还没来得及……
意识彻底坠入黑暗的前一秒,脑海中那二十个足球场大的空间突然爆发出刺眼的白光。
一股温暖却强劲的力量包裹住他即将溃散的意识,紧接着,天旋地转的眩晕感袭来,仿佛被卷入了时空的洪流。
“唔……”
不知过了多久,何雨辰在一阵头痛欲裂中睁开眼。
映入眼帘的是斑驳的石灰墙,挂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红色标语。
空气中的消毒水味混杂着淡淡的煤烟味,与他记忆中2049年的医院截然不同。
他挣扎着动了动,发现自己躺在一张铺着蓝白条纹床单的硬板病床上。
左臂打着厚厚的石膏,头上缠着纱布,手腕上插着粗笨的针头,连接着一个贴着“葡萄糖”标签的玻璃输液瓶。
“这是哪儿?”何雨辰皱眉,刚想动用意念探查空间。
一股不属于他的记忆突然如同决堤的洪水般冲进脑海。
尖锐的刺痛让他忍不住闷哼出声,双手死死按住太阳穴。
这股记忆清晰而鲜活:现在是1954年秋,他叫何雨辰,今年22岁。
父亲何大明是解放军师长,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冲锋时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
母亲是随军军医,看到丈夫倒下后不顾一切冲过去,却被敌机投下的炸弹波及,当场牺牲。
父母双亡后,他追随父母的脚步奔赴朝鲜战场。
却在一次阵地防御战中被炮弹碎片击中头部,昏迷半年多,直到今天才彻底清醒。
记忆还在不断涌现,一个熟悉的名字让何雨辰浑身一震。
他还有个叔叔住在四九城,叫何大清,是个厨师。
叔叔家有个比他小两岁的堂弟,叫何雨柱,在轧钢厂食堂当厨师,为人仗义却爱较真。
还有个比他小十几岁的堂妹,叫何雨水。
“何大清?何雨柱?何雨水?”何雨辰猛地瞪大眼,心脏狂跳不止。
这不是他前世看过的那部几十年前拍摄的电视剧《情满四合院》里的角色吗?
何大清是剧中主角何雨柱的父亲,何雨柱外号“傻柱”,何雨水是他的妹妹!
他竟然穿越到了四合院的世界!
何雨辰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快速梳理着记忆:这个世界的“何雨辰”是烈士遗孤,父母的牺牲让他性格坚韧却有些沉默,参军后在部队表现优异。
这次重伤回国后,按照政策会退伍。他这种情况不应该安排工作了。
政府应该给他的是战时残废抚恤金,每月43.33元,他应该够这个标准。
而他的叔叔何大清,几年前因为易中海和聋老太太的算计,和白寡妇去保定了。留下何雨柱和何雨水兄妹俩相依为命。
“原来如此……”何雨辰喃喃自语,前世看剧时,他还为傻柱的仗义执言、命运波折感慨过,没想到如今竟成了这个家的一份子。
他试着动用意念,惊喜地发现脑海中的空间还在。
二十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里,粮食、工业设备、黄金、武器、技术图纸一应俱全,甚至连空间的“时间冻结”和“独立隔层”功能都完好无损。
更让他安心的是,瞬移和意念操控能力也还在,只是因为这具身体刚从重伤中醒来,力量暂时有些虚弱。
“1954年……百年之约立下才五年。”何雨辰眼神逐渐变得锐利。
他清楚记得,百年之约从1949年开始,灵气被封存,妖魔鬼怪蛰伏,人类社会在科学与工业的道路上快速发展。
而四合院的世界,正是这个特殊时代的缩影。
物资匮乏却人情浓厚,邻里间既有家长里短的琐碎,也有危难时的互相扶持。
就在这时,病房门被推开,一个穿着军装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看到何雨辰醒着,脸上立刻露出激动的笑容。
“雨辰!你终于醒了!医生说你能醒过来就是奇迹!”
何雨辰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对应的记忆——这是父亲的老战友张叔叔,如今在军区后勤部工作。
“张叔叔……”何雨辰开口,声音还有些沙哑,却带着属于这具身体的熟悉感。
“哎!好孩子,感觉怎么样?头还疼不疼?”
张叔叔快步走到床边,伸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眶有些发红。
“你爸妈要是泉下有知,看到你醒过来,肯定会高兴的。”
提到父母,何雨辰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原主残留的悲痛,也有他对烈士的敬重。
他轻轻点头:“好多了,张叔叔,让您担心了。”
张叔叔欣慰地笑了笑:“你放心,部队已经给你安排好了,等你伤好出院,就先去四九城休养。
正好你叔叔家的雨柱和雨水也在那儿,相互也好有个照应。”
四九城,四合院……何雨辰心中了然。
他知道,自己的新生活,即将在那个充满烟火气却也暗流涌动的四合院里展开。
而他带着来自2049年的“家底”和异能,不仅要在这个时代好好活下去,或许还能弥补剧中那些遗憾。
甚至在百年之约的大背景下,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他看向窗外,1954年的阳光温暖而纯粹,透过老式木窗洒在病床上。
何雨辰握紧了拳头,感受着脑海中空间传来的力量。
心中暗下决心:这一世,他不仅要守护好身边的人,更要抓住这个跨越百年的机会,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何雨辰心中微动,顺着记忆回想,原主头部受创严重。
医生曾多次跟张叔叔提及,脑部弹片虽已取出,但神经损伤不可逆。
不仅无法再从事体力和脑力劳动,只能长期休养,还可能随时出现头痛、意识模糊甚至失控的状况。
在这个年代,这种症状被通俗地称为“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