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二天。

天刚蒙蒙亮。

一则重磅新闻如同一颗深水炸弹,,在汉东省激起了滔天巨浪。

整个政商圈子,都被这则消息搅动了。

新闻的主角,是山水集团的董事长高小琴。

她主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现场记者云集,镁光灯闪个不停,几乎要晃花人的眼。

高小琴站在台前。

她没有穿往日那身标志性的艳丽旗袍。

取而代之的,是一身素雅的职业套装。

往日的妖娆与强势,被一种刻意表现出的诚恳与谦卑所取代。

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歉意,对着镜头微微鞠躬。

这副模样,让在场所有熟悉她的记者,都感到无比陌生。

她对着数十家媒体,念着一份早就准备好的稿子。

那稿子,一字一句,都出自李毅秘书之手。

她宣布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决定。

山水集团,将与大风厂的工人代表,达成全面和解。

不但无条件归还所有被法院判给山水集团的股权。

还将额外拿出一笔钱。

一笔巨款。

与省政府合作,共同成立“汉东省下岗职工再就业扶持基金”。

一时间,所有人都愣住了。

省电视台、汉东日报,所有主流媒体,都行动起来。

用最显眼的版面,最黄金的时段,报道了这次“世纪和解”。

报道的基调,是压倒性的正面。

高小琴,一夜之间,从一个备受争议的女商人。

被塑造成了一个深明大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典范。

她的形象,在公众面前焕然一新。

消息传到大风厂。

正在为未来发愁的工人们,先是不敢相信。

确认消息后,厂区里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他们敲锣打鼓,放起了鞭炮。

像过年一样热闹。

工人们自发凑钱,做了一面巨大的锦旗。

上面用金线绣着八个大字。

“人民卫士,一心为民”。

他们抬着这面锦旗,浩浩荡荡地,一路送到了省政法委的大门口。

那一刻,李毅这个名字,在汉东普通百姓的心里,分量重如泰山。

平房小院里。

陈岩石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新闻里的画面。

他看到高小琴那张“真诚”的脸。

又看到工人们发自内心的笑脸。

老人沉默了很久,一言不发。

他知道这背后发生了什么。

也知道李毅用了何等雷霆的手段。

最后,这位老革命只能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那叹息里,有欣慰,也有说不清的复杂。

与外界的欢腾完全不同。

京州市委书记办公室里,气氛冷得像冰窖。

李达康盯着手里的《汉东日报》。

报纸的头版头条,是高小琴和工人代表握手的大幅照片。

照片上每个人都笑得很灿烂。

那笑容,在他看来,却无比刺眼。

他的脸色阴沉,捏着报纸的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光明峰项目。

他主政京州,冲击GDP,打造核心政绩的王牌。

就这么被李毅轻描淡写地废掉了。

大风厂这颗“钉子”,他费尽心思想拔掉。

结果非但没拔掉,还被李毅拿去,铺成了他自己的登天之路。

旁边的秘书小金,低着头,连呼吸都放轻了。

他心里却在想着:

“书记这次,是真栽了个大跟头。”

“本想杀鸡儆猴,用强拆立威,结果鸡没杀死,反被猴耍了。”

“这个李毅书记,完全不按规矩来。”

“硬生生把一场群体性事件,办成了一场完美的个人政绩秀。”

最让李达康憋屈的是,他找不出任何攻击的理由。

李毅解决问题的方式,无懈可击。

工人拿回了股权,还得到了补偿。

企业保住了,社会稳定了。

李毅站在道德和民意的高地上。

他李达康,连一句抱怨的话都说不出口。

他想靠强拆立威的算盘,在这场政治秀面前,摔得粉碎。

省公安厅,厅长办公室。

祁同伟也在看新闻。

当他看到电视里高小琴的身影时,眼神有些复杂。

他震惊于李毅的手段。

更震惊于高小琴“投降”的速度。

他本以为那会是一场艰苦的拉锯战。

没想到李毅只用了一个晚上。

就让这只最艳丽也最带刺的鸟儿,收起了所有爪牙。

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在他心头一闪而过。

那个曾经在他怀里温存的女人,如今已是别人的战利品。

但这种失落,很快就被一股更强烈的兴奋所取代。

他庆幸自己的选择。

这位新老板的手段和魄力,已经超出了他的全部想象。

他所渴望的“胜天半子”,或许真的只有跟着这样的人,才能实现。

而在京城。

一间装修奢华的私人会所里。

赵瑞龙正端着一杯红酒,和几个酒肉朋友高谈阔论。

手机屏幕亮起,一条新闻推送跳了出来。

他随意地瞥了一眼。

脸上的笑容,在下一秒凝固。

“高小琴……捐赠……扶持基金?”

他不敢相信地念出声,立刻点开了详细报道。

当他看到高小琴那张“悔过”的脸。

看到“省政府合作”那几个字眼时。

一股被背叛的怒火,猛地冲上头顶。

“砰!”

价值不菲的水晶杯,被他狠狠砸在对面的大理石墙壁上。

瞬间碎裂。

红色的酒液,像血一样流淌下来。

“操!”

赵瑞龙一脚踹翻了身前的茶几,状若疯虎。

“高小琴!”

“你这个贱人!”

“敢背着老子投降?”

他通红的眼睛转向北方。

“还有那个姓李的,叫李毅是吧?”

“动我赵瑞龙的人,你他妈活腻了!”

咆哮声在包厢里回荡。

吓得周围的人,大气都不敢出。

他知道,这不只是损失一个企业。

这是他在汉东的布局,被人生生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这笔账,他记下了。

风暴中心的汉东,权力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省委常委会上,沙瑞金书记公开表扬了李毅。

“李毅同志处理‘一一六’事件,有勇有谋,有情有义!”

“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值得所有同志学习!”

面对赞誉,李毅站起身,表现得极为谦虚。

他表示这都是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及李达康书记和高育良书记的支持下才完成的。

他把功劳分了一圈,姿态做得滴水不漏。

李达康看着李毅那张谦和的脸,感觉胸口堵得慌。

他恨不得当场拍桌子,揭穿这个年轻人的虚伪。

可他不能。

他像被网住的野兽,越是挣扎,就被缠得越紧。

高育良同样一言不发,脸色难看。

两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李毅收割声望,自己却有苦难言。

省检察院里。

侯亮平看着这一切,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他一直信奉程序正义。

但李毅用无可辩驳的结果告诉他,在复杂的现实面前,能解决问题的“霸道”,似乎比僵化的“程序”,更受民众欢迎。

陈海私下对他说:“猴子,我感觉,我们以前对‘正义’的理解,可能太简单了。”

“李书记他……或许走的是另一条我们看不懂,但行之有效的路。”

而高小琴,因为这次“义举”,彻底洗白了形象。

山水集团虽然付出了五个亿。

但却换来了一张更重要的“船票”。

在一次私下的会面中,李毅看着面前恭敬站立的高小琴,淡淡说道:

“基金会的事情,你办得很好。”

“以后,安心做生意。”

“有我李毅在一天,汉东就没人敢再动你。”

这句承诺,让高小琴彻底放下了心。

风波平息。

李毅强势截胡了李达康的政绩,又收服了高小琴这员商界大将。

汉东的棋局,正一步步按他的剧本上演。

然而,就在他事业高歌猛进之时。

一个甜蜜而又猝不及防的“意外”,正在悄然向他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