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夜没想到啊,这定远城外,居然遇到了做土匪的常遇春。
这高大英武的模样,这二十左右的年纪,手上的虎头湛金枪,又姓常。
这他娘的不是常遇春,还能是谁?
只不过秦夜猜出了常遇春,常遇春却不认识秦夜,眉头一皱:
“俺的大名已经如雷贯耳了?不对啊……俺打劫从来不说完整的名字啊?你怎么知道我名字?”
秦夜心想,这不就是机会?既然知道这位是常遇春,那要从他这里蒙混过去,也不是不行吧?
同时他还有些激动,没想到在马皇后的人生里,这么早就遇到过常遇春?
不过,历史记载,常遇春确实是在定远一带做了一段时间土匪,在这里遇到,也不奇怪。
当然,天幕外的朱元璋也很激动啊。
毕竟常遇春英年早逝,对于朱元璋来说,也是一大遗憾。
这个跟着自己出生入死,还救了自己好几次命的兄弟,在大明开国武将里,绝对是排第二的。
如果说私交,甚至可以说是第一。
毕竟这货心眼子不多,为人重情重义,朱元璋非常欣赏,还把两人的儿女订下娃娃亲。
也就是常遇春的女儿常氏和朱标这门亲事。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常遇春那真是没得说的。
如果没有常遇春,这大明天下真未必能打下来。
可常遇春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依旧是打了几年仗,一天好日子没享受,就死了。
当时已经是皇帝的朱元璋,纵然铁石心肠,也是哭的泣不成声啊。
如今,在这天幕之中,再次看到了当年还年轻的常遇春,朱元璋立马就激动的站了起来。
“遇春,是遇春!!!”
大臣里,开平王府开国公常升,常遇春的二儿子,和三儿子武德侯常森,都激动的对着天幕里的年轻常遇春磕头,眼里带泪。
……
天幕里。
常遇春疑惑的看着秦夜:
“你是何人?为何认识俺?”
秦夜立马开口:“常遇春,你之大名,确实已经在这一代,如雷贯耳。只不过,所有人提及你,都是叹气惋惜!”
常遇春一愣:“啥意思?怎么还叹气惋惜?”
秦夜点头:“不错,叹息你英姿勃发,却入山为匪。惋惜你一身本事,却只能行匪盗之事。可惜了,不是真英雄,大丈夫,堕了名头啊!!”
常遇春急了:“什么?俺常遇春虽然是土匪,虽然打家劫舍,可却从不滥杀,世人竟如此小看我?”
从不滥杀?
这话不仅给秦夜气笑了,天幕外所有人都整无语了。
朱元璋更是直翻白眼。
常遇春这个杀神,说不滥杀?
那这世界上,就没有滥杀的人了。
他之所以早死,很多人就说是他杀孽太重,遭报应了……
“世人小看你?”秦夜背着手说:
“你这话,就有点不讲理了。世人知你大名,可你给大家留下的名头是什么?
是土匪,是山贼,是打家劫舍的混账,是拦路抢劫的罪人!
世人也知,常遇春,英武霸气,能力不低,一身武艺,万夫莫挡。
可你呢?有着一身本事和极好的样貌体质,放着一世好名声不博,却偏要在这里当土匪玷污自己。
唉,何其悲哀?何其可惜?何其让人揪心难受,捶胸顿足啊……
本该是一方响当当的大英雄,如今却……算了,不说了,你要自甘堕落,谁能咋滴?”
常遇春愣住了。
秦夜这番话真的是……让他怀疑人生了。
是啊,自己一身本事,不甘命运的不公,结果反而做了让人唾弃的土匪……
这是自己想要的?愿意看到的?
自己以后,就要一直如此下去?
秦夜:“我觉得,我的话,已经深深的触及到了你的内心,打动了你的灵魂,你还要不要打劫我们?看着办吧!”
常遇春闭上眼睛:
“想我一生,出生贫农,因不甘老死于田间地里,故而学一身本事……现如今……居然……”
他突然觉得,自己该是做大事的人。
而不该,就在这里当个土匪。
想到这里,他郑重的对秦夜行礼抱拳:
“这位兄台,这一顿说的,惊醒梦中的俺,俺就感觉是脑瓜子被打开,你给俺一下子注入了很多正确的东西,让俺……嗯……
算了,俺不爱读书,一个粗人,俺说不清楚,总之就是,俺明白你的意思了。”
秦夜笑着点头:“你明白就好,记住,你若梦在这里,将来一生,便在这里。可你,甘心就在这里?这里还不如你那田间地头来的安心!”
常遇春似懂非懂,说:
“多谢兄台,俺悟了。兄弟,你走吧,俺不打劫你!”
秦夜深呼吸一口气:
“好!”
说着,就带着一脸懵逼的马姑娘离开。
刚走几步,常遇春突然开口:
“等一下……”
“兄台,我们还能再见吗?”
秦夜没有回头,只说:
“会,一定会,有一天,我会找上你的,你等我吧!”
常遇春郑重点头。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他感觉,眼前的这个男人,随意的几句话,似乎让他迷茫的人生,好像变得不是那么的迷茫了。
虽然还是迷茫,还是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干什么,究竟该去哪儿。
但是,秦夜就好像是他人生里的一盏灯,只是这盏灯,还未曾为他点亮……
“兄台,俺等你……”
……
走出很远后,马姑娘才松了口气,说:
“方才那人好凶恶,大哥面对他却镇定自若,还能化险为夷,小妹佩服。”
秦夜说:“他啊,呵呵……”
心想以后这常遇春,可是非常尊敬你这个大姐的……
……
如此这般,一路到了这定远县城外。
天下哪里都不太平,定远县也是。
进城的城门口,连个官兵都没有,来往的民众很多,衣冠端正的,却没几个。
就连现在的秦夜和马姑娘,也都是蓬头垢面。
进城后,两人才真正松了口气。
城里,郭子兴郭公,就住在郭府。
因为他家里颇有家产,又交友甚广,结识壮士很多,故而这乱世之下,他也依旧过得还算安稳。
而这段时间,郭子兴其实心头也是非常火热。
因为他在定远有一定的名声,而他听到如今各地都有小规模起义。
甚至还传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这是上天在预示,元朝真的要灭亡了?
乱世之下出英雄,有着无数的机遇出现。
而他,有钱,有名声,要不要也振臂一呼?
而就在他纠结的时候,下人来报:
“老爷,有一女,自称是宿州马公之女马氏,名秀英。特尊父命,来定远投靠老爷您!”
“哦?是马公之女,快请进来!”郭子兴赶紧开口。
郭子兴在定远名声不小,而马公在宿州,那也是一方豪杰。
两人都差不多,有钱不说,还乐善好施,喜结好汉雄英。
故而,在各自的地方,那都是响当当的人物,都是受人敬仰的存在。
只可惜,相对来说,马公胆子就小了些。
时逢乱世,杀个人算得了什么?他广结好友,只要处理得当,谁能奈何他?
可惜,他却害怕,远逃他乡,如今生死未知!
郭子兴就不一样,同样的名声,他却胆子更大。
如今还想着响应造反呢!
不多时,秦夜和马秀英都走进郭府堂屋。
“宿州马家马公之女马氏,见过世叔!”
马姑娘见面就行礼。
“哎呀,侄女不必多礼,我和你父亲马公是至交故人,何须如此。”郭子兴说着,就叹了口气:
“只可惜,马公一世英名,怎么就一不小心,惹上人命……”
马姑娘叹气:“父亲他一生乐善好施,散尽家财救济世人,可惜如今……”
“是啊,马公为人,让人敬佩,这定远不少英雄好汉,也都听过他名。”郭子兴叹气。
随即对马姑娘说:
“侄女若是不介意,不嫌弃,以后就在郭府住下,就是我郭府自己人。如何!”
“多谢世叔,我父亲也是让小女投靠郭叔叔,郭叔叔愿意收留小女,感激不尽。”
马姑娘落落大方,不矫情,不做作,这性子让郭子兴很是喜欢,连连点头:
“好好好,以后就是一家人。哦对了,这位公子是?”
他疑惑的看着秦夜,自然是明白马公没有儿子的。
秦夜拱手:“见过郭公,久仰大名。在下也是宿州来的,因路上不太平,一路护送马姑娘。”
“郭叔叔,秦大哥多次救我,于我有大恩。此大恩,永世难报,故而认其为义兄。若是……若是郭叔叔……”
郭子兴抬手制止她继续说,而是笑着对秦夜拱手:
“小兄弟也是个英雄汉,如今世道乱的很,你能护送我这侄女一路到我这里来,绝对不是常人。
我郭子兴平生素爱结交英雄壮士,对重情重义之人,正义慷慨之士,更是敬重万分。
而今小兄弟你,可谓是正对我胃口。既然你是我侄女义兄,不如这样,就留在我郭府如何?
你放心,我郭子兴,必然是以客人相待,绝不对怠慢小兄弟。”
秦夜在心里不得不佩服这些古代能成事儿的人,那都是在某一方面有些绝对的能力的。
马皇后充满人格魅力不说,就这郭子兴,人家能成为红巾军大帅,一代枭雄,那也真不是没道理。
凭什么他振臂一呼,就能有一方人马、各路英雄壮士迅速投靠?
他会做人啊,你不服不行。
想到这里,秦夜也就正好留下,说:
“既然郭公愿意收留,秦夜便留下!”
郭子兴高兴极了。
他正在想着,各地都在造反起义,他也有这种想法,正是收拢人才的时候。
这秦夜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若是留下,必然不亏!
马秀英也非常开心。
天幕外。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叹了口气。
“咱的妹子啊……那时候可真美……原来就是如此去了郭大帅这里……那时候的咱……”
断头台上,秦夜忍不住开口:
“那时候的你,还不知道搁哪儿要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