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秦王朱樉对秦夜是深信不疑的。

晋王朱棡半信半疑。

燕王朱棣也信的七七八八。

不管如何,几人都不希望秦夜死,所以给秦夜弄来很多吃的。

吃饱喝足。

武英殿。

朱元璋看着下方的蒋瓛。

“陛下,查了,关于这个秦夜的信息,几乎为零。他没有亲人朋友,孑然一身!

是一个月前新中举人,因为都察院御史缺人,就由他补了缺!”

朱元璋眉头紧皱,说:

“孑然一身?一个月前的一切,都没有?”

“回陛下,没有,不知道是什么人,不知道祖籍何处,不知道……”

朱元璋一拍桌子:

“是你们没查出来,还是吏部和都察院的疏忽?一个御史,一个举人,居然没有任何信息?是如何考上举人的?如何做的御史?”

蒋瓛跪下:“陛下……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他是仙人!”

“仙人?”朱元璋眼睛一眯。

结合今天天空出现的画面,以及画面里几十年前的秦夜。

其实朱元璋也信了一些。

可仙人又如何?威胁到大明江山,威胁到他皇室稳定,也得死。

“行了,你下去吧。”

蒋瓛退下后,朱元璋就开始思索起来。

虽然很想立马弄死秦夜这个不确定因素,但又想看妹子……

……

另一边,东宫!

吕氏听完了今天发生的事,气的拳头紧握。

“秦夜?哪儿冒出来的混账?居然在我儿册封大典上捣乱?还什么仙人,什么仙人能被绑在断头台上无可奈何?”

“可是……娘,那天上的画面,和他不变的容颜,作何解释?”朱允炆说。

吕氏深呼吸一口气:“那画面巨大,我在东宫也能看到,确实奇特,绝非寻常。但不管这秦夜是不是仙人,他对你绝对是巨大的威胁。

他若是不死,你这皇太孙就坐不安稳,满朝文武未必服你,天下未必服你。那怕是当了皇帝,恐怕也……”

朱允炆恶狠狠道:“我好不容易到了这一步,绝不能让他坏我好事。

皇爷爷为了稳固我的地位,尚且为我扫清一切障碍,让我可以平稳继承皇位,稳坐江山。

却没想到,这个该死的秦夜,居然成了我最大的障碍。所以,他,必须死!”

“你要如何做?”吕氏问。

朱允炆冷笑一声:“皇爷爷现在不杀他,是因为还有看他回忆里,画面中的皇祖母。

等他的回忆结束了,看不到皇祖母,爷爷就没有留着他的必要了。届时,他必死无疑!”

…………

……

第二天!

第一束阳光破开云雾,越过高山,温柔的照射在秦夜脸上。

说实话,在这断头台上,秦夜被绑着,睡的真不舒服。

好在,九月还不算太冷,否则真吃不消!

醒来后的秦夜,就喃喃自语:

“好个老朱,不放我也就罢了,还想杀我?你等着,到时候你求着老子下来,老子都不下来了……”

正想着,一群官员陆陆续续的进宫了,比平时早朝早多了,甚至不用来早朝的也来了。

人比昨天朱允炆的册封大典还多,偌大的奉天殿外广场上,居然有近两千官员。

可以说在京的官员,七品以上的都来了。

一下子让的皇宫广场热闹非凡。

以前的官员们上早朝,那是能不来就不来。

毕竟,朱元璋自马皇后去世,刀鞘没了,说杀就杀人啊,收不住。

而朱标去世后,刀柄都没了,逮谁砍谁啊。

所以能不来早朝的,打死不来。

不得不来的,出门前都提前写好遗书,安顿好家人,怕回不来了。

那上朝,跟上坟似的心情。

可今天不一样啊。

大家都想来看天幕啊,那家伙,喜气洋洋,欢声笑语。

因为走的着急,今天遗书都没写了。

来了皇宫广场,都各自站好,等着看热闹。

这搁秦夜穿越前,那就是二十世纪末集体放大电影的场面啊!

可谓是人山人海啊。

朱元璋本来醒了也就赶紧过来,想早点看妹子。

结果到了奉天殿外,傻眼了。

他没想到大家比他还急!

秦夜也无语了。

“好多人啊……”

“这么早都来了,搁这儿追连续剧呢?”

当然,秦夜自己也着急。

他也想着赶紧加入马皇后的人生,赶紧经历,迅速到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重的时候。

好动用“随心所欲改变其人生”的一次机会。

到时候救了马皇后,马皇后没死,出现后才能让自己下这断头台啊!

等到朱元璋入座后,他见今天来了这么多人,就哼了一声:

“都挺闲啊?都来了?”

吏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开口:

“陛下,早朝嘛,得来!”

“哼,早朝用来这么多人?”

詹徽:“许是……都想参加……”

“咱看都是想看热闹?怎么,公事都不用干了?”朱元璋皱眉。

这时候,几乎所有官员都开口:

“回陛下,臣等昨夜熬夜都已经处理完公事……”

朱元璋:“…………”

秦夜:“好家伙,为了看热闹,都挺拼啊?”

朱元璋气的无话可说,就对着秦夜说:

“开始吧!”

秦夜:“你真不打算放我下来是吧?”

“哼,你这辈子,没机会下来了。咱妹子这一生被咱看完那一刻,就是你死的时候!”

秦夜也不客气:

“好好好,朱重八,算你狠。你有种这辈子都别放我下来,谁要是放我下来,谁他娘的猪狗不如!”

朱元璋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句话的严重性,冷哼一声说:

“说够了?开始吧!”

秦夜懒得废话,走着瞧吧!

天幕再次出现,画面浮现。

朱元璋紧紧的盯着,画面里,马秀英和秦夜入住郭子兴府上。

画面过得很快,基本上都是秦夜看到马秀英的画面。

马秀英在郭家学习文化,被郭夫人张氏教针织刺绣等等。

一幅幅画面闪过,很快两年过去。

马秀英越发的亭亭玉立,其模样端庄,秀外慧中,成了个大家闺秀。

郭子兴夫妇非常喜欢她。

甚至还收为义女。

期间,马秀英也得到消息,其父亲马公,已经确认死了。

从此以后,在这天底下,最亲的人,只有义父义母,和之前就认得大哥秦夜!

而这段时间里,秦夜在郭府,也没有闲着。

他帮着郭子兴拉拢各路人才,还经常在外行侠仗义,帮助郭子兴建立了深广的人脉。

为此,郭子兴也想秦夜收为义子,只不过秦夜几次都搪塞过去。

很快,来到了至正十一年,一三五一年五月。

刘福通率众揭竿起义,迅速攻下颍州城 。

并打出旗号:“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一时间,四方群起而响应之。

蕲州、黄州起义者,均以彭莹玉为宗,以徐寿辉为首,攻下德安、沔阳、安陆、武昌、江陵、江西诸郡。

湖南、湖北起义者,以布王三、孟海马为首,奄有均州、房州、襄阳、荆门、归州、峡州。

徐州起义者,推芝麻李为首,攻克徐州城。

天下起义之事纷纷响应,乱世之局无法控制。

……

定远城!

郭家!

大厅里。

郭子兴背着手,看着秦夜。

大厅里还有郭子兴的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郭大舍,次子郭天叙,三子郭天爵。

还有一旁的郭夫人张氏,养女马秀英。

郭子兴此刻开口:“秦先生,其实你在我郭子兴眼里,也是一家人。虽然才相处一两年,但我郭子兴,信得过你。

这段时间,你帮我网罗人才,广积名声。如今,光定远一带,无数人杰就欲推我为首,揭竿起义,响应义军。”

秦夜一笑:“响应起义是必须的,但时机不到,还得等待!”

“这是为何?”郭子兴不解。

秦夜说:“当今天下,各地起义军虽多,但大多难成事。可现在的他们,风头正盛。

若是这时候响应起义,咱们就算名声不小,却未必能吸引多少人加入。

毕竟,这些先起义底子好,风头大。我们这后起者,反而弱势。

就算起义了,也是小规模,甚至可能被他们找理由吞并,徒为他人做嫁衣!”

郭子兴点头:“那……何时起义?”

“需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简单的说,要让这些大规模起义的人,和元军朝廷刚。等到他们慢慢被消耗,不太行了。

这时候,咱们时机成熟,再高调起义。如此一来,既能避免被大势力吞并,又能一举成为后起之秀,成为更多人的希望,吸引更多人加入。

而且,还能在他们起义后的经验下,我们能避免很多不好的经历,还能避免成为出头鸟被元朝重点打击。”

秦夜说着,深呼吸一口气:

“另外,咱们不着急,这定远一带的百姓和雄英壮士们,会比咱们急。

等拖延一段时间,郭公振臂一呼,他们那早就按耐不住的心情会瞬间被揪起!”

郭子兴连连点头:“好好好,秦先生这番话非常有道理。那什么时候起义,我听先生的。”

秦夜点头。

一旁,马秀英起身:

“义父,这段时间,大哥在外也结交许多能人壮士,听他的,准没错。”

郭子兴哈哈大笑:“那是自然,得秦先生,我郭子兴人生大幸。有秦先生在,何愁大事不成?”

秦夜摆摆手:“我啊只是给个建议,帮郭公联络人脉。将来给郭公寻一人,他才是能帮郭公成大事者!”

郭子兴疑惑:“哦?谁?”

秦夜一笑:“一个臭要饭的!”

马秀英笑了:“大哥又说笑,一个臭要饭的,能是什么人才?还能帮义父成大事?我不信!”

秦夜看着马秀英,说:

“笑吧,你就笑吧……”

“到时候你就不吱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