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不在家,对孩子有亏欠,所以平日里尽可能地弥补包容。
但在他心中,媳妇远在孩子之上,谁也越不过媳妇在他心中的地位。
“你这老东西,就会拿话哄我。”沈秋芳抽出手,都老夫老妻了,还肉麻啥?
“我绝不是哄你,我是真心话,只要你舍得,我现在就把那几个兔崽子赶出去。”
“你不怕他们不给你养老送终?”沈秋芳试探着问。
顾守信说:“他们不养我就去告他们,不养也得养,再说了,还有老二和闺女呢,他们是好孩子,不会不管我们的。”
孩子大了,会有自己的家,只有老伴才是一直陪在身边的人,他不会傻到为了孩子让老伴受委屈。
沈秋芳阵阵心酸,老头子怎么也不会想到,上辈子这些个好孩子死的死,远走他乡的远走他乡,留在身边的都是不孝的棒槌。
“别担心,有我呢,绝不会让你受苦的。”
沈秋芳对着他胳膊一阵掐,“老家伙,你要是死我前头呢?”
上辈子要是老头子没死在她前头,她下场也不会那么惨。
“不会,我绝不会死你前头。”顾守信保证。
为了媳妇,他也要活得久久的。
“那你就对自己好一点,以后咱们谁的孩子也不带了。”
“我不带了,我们就顾好自己。”
辛苦带大的孩子,说那样的话,他也寒心。儿孙自有儿孙福,他想得开,只要老伴不管,他就不管。
“对了,爸叫你回去有啥事?”
公婆去乡下十年了,从没回来过,他们也只在过年过节回去,如今不年不节的让老头子回去,肯定有大事。
顾守信脸色有些不好,“商量让老二回城的事。”
这个老二不是二儿子顾卫军,而是孩子们的二叔顾守仁。
后婆婆娘家以前是资本家,她和老爷子结婚后生了两个儿,顾守仁和顾守义。
顾守仁娶的是后婆婆娘家堂侄女,也是个资本家小姐,三叔顾守义娶了老爷子老家一个远房亲戚家的闺女。
六几年那会子,后婆婆娘家被清算,全家都下放了,后婆婆提前得到消息,让顾守仁两口子交出家产,主动下乡去了最艰苦的大西北,她和老爷子带着顾守义一家搬去乡下避风头。
如今下乡的差不多都回城了,老俩口也想把二儿子一家弄回来,叫了顾守信去商量。
“你怎么说?”沈秋芳问。
顾守信讥笑一声,“我就是去充个数,听一耳朵就回来了。”
沈秋芳知道老头子心里有疙瘩,还记恨着后婆婆,怎么会管这事。
这事她也不好插手,就没多问。
东屋里张萍越想越气,又提离婚。
老大还是那句:“离了婚,你去哪?”
“我回娘家。”
老大拿着煮好的鸡蛋在滚脸上的伤,“你和你娘家几个嫂子关系并不好,你回不去的。”
媳妇和娘家嫂子关系不好是他乐见的,媳妇要是和娘家关系太好有后盾,他拿捏不了,才是对他不利。
在家里,他让媳妇冲在前头,为他争取好处,要是闹过了,他再出面打圆场,爸妈不会怪他,怪也只怪媳妇,媳妇又没退路,只能依赖他。
“娘家又不是我嫂子的,是我爸妈,我哥的,她们管不着。”张萍赌气道。
老大说:“这么多年,你跟你几个嫂子较真儿,吵嘴,你几个哥哥管过吗?他们都是站在自家媳妇那边的。”
“就算我哥不管,还有我爸妈呢。”
“你爸妈就更不会帮你了,他们是要靠儿子养老的,不会为了你这个嫁出去的女儿得罪儿子,再说了,你爸妈重男轻女,你又不是不知道。”
“那我就自己租房子,我有工作,我还养活不了自己吗?”
“你不要孩子了?”
张萍看着三个儿子,咬了咬牙,“我把孩子也带走。”
老太婆拿走她的钱,她就带走老太婆的孙子,这辈子都不让她见!
“那你的工资养活不了你和几个孩子。”
张萍哇地一声哭出来,“那我该怎么办?”
“不离婚啊,咱们还继续过,你有地方住,也不用和孩子分开。”
“你妈骂我,你妹打我,邻居都对我指指点点,这日子还咋过?”张萍又气愤又委屈。
老大看了她肿起来的脸一眼,“那怪谁?你自己非得当着一家子的面把话说死,你要不是一口咬死没钱,妈能来咱们屋里拿钱?你要不骂妈,许恬能打你?还有孩子,要不是你教孩子那些话,他们能挨这顿打吗?就连我也是被你连累才被老二打的。”
“合着都是我的错,你们一点错没有?”
老大叹了口气,“我也有错,应该多少拿点钱出来,不然也不会闹成这样。”
他怎么也没想到妈会来他们屋里砸锁拿钱,他以为还像以前一样说说而已,他们忽悠几句,过几天就不了了之了。
难道妈今天真的被他们几个气狠了?
看来以后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躲着不出声了,得换个方案。
张萍还在哭,老大哄道,“行了,我伤得比你重,又不是你一个人挨打,我和三弟不也挨打了吗?”
“那怎么一样,你们是儿子,我可是儿媳妇。”
钱没了,还挨顿打,重要的是让何小玲那个贱人看了笑话。
老大将鸡蛋塞她手里,“你都嫁进来八年了,早就是顾家人,一家人同甘共苦,有什么不一样?别哭了,把脸敷敷。”
张萍一边哭一边敷着脸,但没再提离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