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四月初二日上午,城南运河码头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漕船,船上的乘客,就是由总兵曹友义率领的南迁前锋。
整个船队由一百三十多条大小漕船组成,排成的长龙绵延数里,一眼望不到头。
作为整个南迁的前锋,不仅是后续出发的主力的先导,负责探查航路上的水文以及各种杂事安排。
最重要的还是试探沿途各地,对天子南迁的态度。
京师的陷落必然会引发天下动荡,本就步履艰难的大明,对地方的掌控将进一步减弱。
掌控各地的士绅豪族,还有多少人忠于大明,对大明还能剩下几分忠心?
整个情况可以说是千变万化,无比复杂。
为了确保南迁前锋行程顺利,朱友健特地安排刚刚立下战功的曹友义,担任前路总兵官。
曹友义的五百家丁,也在对阵闯贼的时候表现出色,再换装了天津积存的精良兵甲之后,战斗力进一步提升。
不仅如此,朱友健还与沈廷扬商议,从沈家船队中,借调了一百个好手,负责掌控直属朝廷的官船。
“曹卿,朕就将前锋拜托给你了。”
朱友健亲自送别,为前锋船队壮行。
曹友义满脸激动,单膝下拜,接过壮行酒一饮而尽:
“末将以性命担保,定不负陛下重托!”
朱友健将人从地上扶起,又温言鼓励一番,这才目送着曹友义登上旗舰——一条高大的漕舫船。
这条漕舫船隶属漕运总督衙门,原本负责从扬州运粮入京。
头长一丈,艄长九尺,一次可载粮千石。
不过,这一次这条船北上,装的并不是粮食,而是被人私下调用,载着某位官老爷的官眷,从扬州北上,一路游山玩水。
“贵眷们”本是要直入京师的,不合半路上得知,京师已经陷落,更有消息称,自家老爷已经降了新朝大顺。
现在外面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官路又已经彻底断绝,不得已的“贵眷们”,只好在天津下船,寓居世交家中。
这条意外空闲的大船,也被行营调用,被朱友健赐给曹友义做了旗舰。
“出发!”
在曹友义意气风发的高喝声中,高大的船体缓缓离开码头,如同一条大鱼一般滑入宽阔的运河当中。
其他的船只,也依次有序出发,加入南下的队列。
穿越大明十二天之后,朱友健的南迁计划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出发的船只越来越多,一切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朱友健也没留下来的必要,想着回头还有一大堆事务需要处理,正欲起身时,忽然听到外面一片喧闹。
朱友健不知发生了何事,也没打算事事插手。
可他的车驾刚走出码头,就被人匆匆追了上来。
朱友健心中不悦,端坐轿中问道:
“何事惊慌?”
陈默将人挡在外围,询问清楚后来通报:
“陛下,前锋船队那边出事了,那些租来的漕船都不肯启程,说是运费必须再涨三成才行。”
大明立国后不久,就增设漕运总督衙门通过漕运要务,运河上的漕船,也都归属漕运总督衙门。
然而,到了明末时期,士绅集团高举道德文章的大旗,早已经将触角延伸到了整个天下的方方面面。
但凡有利可图之地,就逃不出士绅集团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