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更新时间:2025-11-08 04:48:12

第11章

翌日。

顾俊飞伸着懒腰从炕上醒来,把《雪豹》的稿子整理好,昨天熬夜写了两万字,累的要命。

端着搪瓷缸走出门外蹲下开始刷牙,一切收拾利索后骑上自行车直奔邮局,今天赵静没来闹腾,让他心情格外美丽。

砖瓦房檐的麻雀时不时被惊起,国营理发店的老师傅正在门口沙沙磨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蒸馒头的香气,街边早点摊的木桌上有不少人正吸溜着刚出锅的豆腐脑,供销社的售货员正拿着鸡毛掸子掸灰,枣红色木料的柜台有些开裂,各种商品泛着计划经济时代独有的光芒等待被挑选。

拿出昨晚贴好的信封投入邮筒。

上面的地址清晰可见。

尚海市黄浦区绍兴路74号,故事会。

《镖行天下之天下镖局》昨天就已写完,共计两万字,昨天陶思瑶花费一下午时间重新誊抄一遍,娟秀的字迹宛如笔墨画般赏心悦目,成功俘获顾俊飞审美。

哼着小曲来到班里,原本面无表情的陶思瑶在看到顾俊飞出现的那一刻,瞬间喜眉笑眼。

“吃了吗?”

“吃了。”

顾俊飞照常把书包塞到课桌时触碰到个坚硬的物体。

是一个巴掌大的铁皮盒子,上面有只红眼睛大白兔做奔跑状。

大白兔奶糖。

作为第一代国产奶糖的代表,并于1959年作为神州国庆十周年的献礼产品,以浓郁的奶香和绵密的口感著名,在当下这个年代是绝对的奢侈食物,更不用说他们这个小县城,零售价1毛钱1颗,像这种铁盒装的大白兔奶糖根本没得卖,只有去省城才能买得到。

“你给我的?”顾俊飞看向同桌。

陶思瑶抿嘴点头。

顾俊飞好奇的目光在大白兔奶糖和陶思瑶身上的衣服流转,按理说能随便把一盒大白兔奶糖送人的家庭定然富裕,可陶思瑶的服装却全然体现不出这点。

“挺贵吧,咱俩一人一半,以后不要买了。”

“不是我买的,有人送给我的,我不爱吃糖。”陶思瑶低声道:“我就想看你写的故事。”

“那简单。”顾俊飞笑道:“以后我负责写初稿,你负责帮我校稿誊抄怎么样?等稿费下来咱俩一人一半。”

陶思瑶眼神流光溢彩,连连点头后赶紧摇头:“我不要钱,我就是觉得你写的故事很好看,以前我也喜欢写。”

顾俊飞眼神一亮。

呦嗬,还是同行。

“那你可以把你写的东西让我看看吗?”

陶思瑶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一样,浑身上下都写满抗拒,脸上更是不自觉闪烁出几分羞涩,像是被老师没收日记,还要当众朗读一样。

顾俊飞不强求,要知道让一个i人变成e人是个很不容易的过程,起码陶思瑶比刚来的时候要开朗几分。

“你接下来打算写什么?还是镖行天下吗?”

“不是,我今天已经投稿给故事会了,看看后续发展,先写别的。”

顾俊飞没有刻意压低声音,这本来就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爱好。

“大作家,跟我走,有好事等着你。”

闫明冲进来拉着顾俊飞离开。

何国强抬头看着顾俊飞的身影消失在班里,这才朗声道:“切,我真不明白,一个每次投稿都被拒的家伙有什么脸三番五次打扰人家编辑,真以为自己做出几道题就牛了,”

“任何人也没办法保证一次就能通过。”坐在前排的钱大明打抱不平:“大家都是同学,你也没必要这么说吧。”

“钱大明,你什么时候成顾俊飞的狗了?”

“你说什么?”

“我说你是顾俊飞的狗,昨天你还吃人家剩下的。”

“人家剩的是白面馒头和炖肉,我就是喜欢吃,你能把我怎么着?你想吃还吃不到呢。”钱大明毫不在乎,冷笑回怼:“就你这种人还当班长,你当个屁,每个月的补助就是喂狗也好过给你!”

“草尼玛,你再说一遍!”

“我草尼玛,我就说了,怎么了?”

被闫明拉到操场的顾俊飞丝毫不知道到班里已经吵成一锅粥,此刻的他正在聆听闫明的兴奋。

“绝了,大作家你这办法真是绝了,猜猜我昨天挣了多少?”

“三五十?”

“整整110块!”

“你把杏干全都卖了?”

“何止。”闫明笑的合不拢嘴,左顾右盼确认没人这才从兜里掏出一沓钞票:“两百斤杏干卖了105块钱,剩下一大锅糖水我3分钱一杯,卖了5块。”

“等等,这账不对吧,一共两百斤杏干,5毛钱一斤,满打满算也才100块,你是怎么卖105块的?”

闫明嘿嘿一笑:“不知道吧,昨天电影院门口有俩大傻子带着女朋友买最后一包杏干,为了面子互不相让,从5毛钱愣是加到5块,哈哈哈。”

顾俊飞笑笑。

任何时候年轻人最不愿意丢的是面子,更何况还是在女人面前。

“给,这55块钱是你的。”

“留着吧,当下次的启动资金,你总不能每次买杏干白糖这些原材料都不用钱吧?”

闫明理直气壮道:“当然不用,我爹手下有个人现在专门帮我收杏干,我就是给他们钱,他们也不敢要,至于白糖就更不用说了,我家偏房还有一大袋呢。”

顾俊飞知道闫明这小子从小无法无天惯了,当然这也不是他的错,换成任何人有个当局长的爹,主任的娘,还有不知道什么高位的爷爷奶奶姑姑大爷......都会如此。

“好吧,原材料你不花钱我能理解,但是有一件事必须听我的。”

“你说。”

“以后你不能抛头露面,找个中间人,给他点工资,你就负责杏干的制作,这也算是一种秘方。”

“我一个人就行,干嘛浪费那些钱?”

顾俊飞耐心解释:“这年头政策还不明朗,搞个体户还具有一定风险......你先别急着反驳,我知道你爹是大官,你认识的人多,但你也不想因此连累你家吧,这是很重要的风险因素,表面上看我们是多花了点钱,但实际上我们会更加安全,就算出事也有斡旋的余地。

反正我就需要你答应这个条件,不然我宁可不参与,以后这种事别想让我掺和。”

作为重生者,顾俊飞很清楚在明年,也就是1982年会有一场民营经济的倒春寒,疯狂生长的民营经济会让社会产生各种严肃问题,例如“倒爷”横行,走私贩卖活动猖獗,投机诈骗成风。

因此国家在1月和4月下发紧急文件,要求打击经济犯罪,严惩投机倒把,许多原本好好的个体经济遭受无妄之灾。

毕竟在当下,“投机倒把”很难做出定义,大多数地区搞得都是“一刀切”。

经典案例就是“八大王事件”。

看顾俊飞如此严肃,闫明思索再三最终点头。

“好吧,我听你的,我家有个远房亲戚就在县里,让他来当中间人。”

“可靠吗?”

“晾他也不敢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