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阶段性测验,像一块沉重的巨石,砸乱了苏晓晓所有的节奏。一门她本以为准备得还算充分的专业课上,试卷的难度远超预期,那些拗口的理论概念和复杂的案例分析题,绞得她脑仁发疼。交卷铃声响起时,看着答题纸上大片的空白和不确定的答案,一股强烈的沮丧和自我怀疑将她淹没。
她浑浑噩噩地随着人流走出教室,傍晚的天空灰蒙蒙的,压得人喘不过气。失败的阴影笼罩着她,连带着对晚上直播的热情也降至冰点。她甚至想过取消直播,把自己埋进被子里,逃避这一切。
但想到那些或许会准时守候在屏幕前的观众,想到也许……也许“星辰”也会在,一种莫名的责任感又拉住了她。她不能这么不负责任。最终,她还是拖着沉重的步伐来到了活动室。
晚上十点,直播准时开启。晓晓努力想挤出一个笑容,却觉得脸上的肌肉无比僵硬。“大家……晚上好。”她的声音带着显而易见的疲惫和沙哑,“今天……我们简单做点黄油曲奇吧。”
她机械地称量着材料,动作比平时慢了好几拍,解说也变得断断续续,时常走神。直播间有细心的观众发现了她的异常:
“主播今天好像不太开心?”
“是不是累了?声音听起来没精神。”
“没关系哦,简单做点轻松的就好!”
这些温暖的关怀让晓晓鼻尖一酸,强撑的情绪几乎决堤。她低下头,掩饰着泛红的眼圈,小声说:“谢谢大家……我没事,就是下午考试……考得不太好。”
她本来不想说的,但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需要一个出口。她一边揉着面团,一边断断续续地、像自言自语般地诉说起来:“明明很努力复习了,可是看到题目的时候,脑子还是一片空白……感觉特别挫败,好像所有的付出都白费了……”
她的话语里充满了迷茫和无助,不像是在直播,更像是在对一个安全的树洞倾诉烦恼。直播间的弹幕变成了温暖的安慰墙,大家都在分享自己考砸的经历,鼓励她振作起来。
晓晓感激地看着这些留言,心情稍微缓解了一些,但心底那份深重的失落感,依然盘踞不散。她下意识地,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在线列表的最顶端——那个星空头像,安静地亮着。“星辰”一直在,但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挂着。
他听到了吗?听到她这些幼稚的烦恼和抱怨了吗?他会怎么想?会觉得她脆弱、不堪一击吗?一种微妙的、不想在他面前显得太软弱的心理,让她勉强打起了些精神。
就在直播接近尾声,晓晓将裱花袋中的曲奇面糊挤在烤盘上,准备做最后装饰时,一直沉默的“星辰”终于开口了。但他的留言,却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星辰】: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参加区里的数学竞赛。准备了很久,目标是前三。
这条没头没脑的、看似与当前话题毫无关系的个人分享,让弹幕安静了一瞬。晓晓也愣住了,挤曲奇的动作都停了下来。
【星辰】:初赛很简单,我是满分。复赛时,我看错了一道大题的题干,理解完全反了。
他继续用平静无波的文字叙述着,像是在讲一个与自己无关的故事。
【星辰】:最后那道题25分,我一分没得。总排名,第51。
【星辰】:当时觉得天都塌了,在家关了自己一天。后来老师告诉我,那套题全区只有7个人做对了那道题,我其他的分数很高。如果没看错题,我是稳进前三的。
【星辰】:那次之后,我养成了一個习惯:无论题目看起来多简单,审题至少三遍。那个错误,比后来拿的任何奖牌,都让我记得更牢。
他的故事讲完了,没有一句直接的安慰,没有“别难过”,没有“加油”。他只是分享了一个自己多年前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失败经历。
然而,这段文字却像一股暖流,悄然注入了晓晓冰冷的心田。她仿佛能看到一个倔强的小男孩,因为一个低级的失误而懊悔不已,然后又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一步步成长为他现在这般冷静强大的模样。
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她: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中学习。连他这样看起来无所不能的人,也曾有过如此“愚蠢”的失误和巨大的失落。
一种奇异的、被深刻理解了的共鸣感,取代了先前的沮丧。晓晓看着屏幕上那段文字,眼眶再次湿润了,但这一次,不是因为难过,而是因为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他看穿了她的脆弱,却没有轻视,而是用一种最笨拙、却也最真诚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脆弱,来抚慰她。
“谢谢你……‘星辰’。”晓晓的声音带着微微的哽咽,但语气却坚定了起来,“我明白了。一次考试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找到问题在哪里。我……我会好好复盘,下次不会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了。”
她将烤盘送入烤箱,看着温暖的橘红色灯光亮起,感觉自己的心也仿佛被照亮了。之前的阴霾虽然没有完全散去,但已经透进了光。她甚至开始主动和观众讨论起刚才试卷上那些做错的题目,分析错误原因,直播间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气。
直播结束后,晓晓看着烤箱里逐渐变得金黄的曲奇,心里充满了一种柔软而温暖的力量。她点开与“星辰”的私信对话框,有千言万语想说,最终却只化为一句:
“你的故事,比任何安慰都有用。谢谢你的……‘黑历史’。”
她按下发送键,想象着网络那端的人看到这句话时的表情。是会无奈地挑眉,还是会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然而,几乎是在信息发送成功的瞬间,一个极其细微、几乎被她忽略的疑点,突然闪过脑海——“星辰”在叙述那个故事时,用的某个连接词的习惯,和今天下午测验前,她偶然听到陆辰希在走廊里与同学讨论问题时,用的那个独特的转折词……一模一样。
是……巧合吗?
还是,这笨拙的安慰背后,隐藏着她一直在追寻的、关于身份的又一个微小确凿的证据?
这个发现,让今晚这份温暖的感动,瞬间又蒙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