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更新时间:2025-11-11 10:26:53

看着他发懵的样子,崇祯心中暗笑,接着道:

“朕从内帑拨银10万两予你,以应不时之需,并擢升你为指挥佥事,持朕手令秘密调兵筹划,时刻提防骆养性一干!”

说完,将方才写好的御令抽出一张,让王承恩递给他。

这几日骆养性去了天津,正好可借机做点事,宫里有多少眼线,还真无从知晓。

“此外,朕赋予你便宜行事之权,爱卿自己拿捏!”

“臣领旨谢恩!”

李佥事欣喜若狂,职位晋升一级,又是查晋商又是成立军情处,还破天荒给这么多钱。

他蛰伏快五年了,早就看透大明腐朽及尔虞我诈,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在除了要惩治蛀虫,皇帝还让提防骆养性,不禁对未来充满想象,同时也压力倍增。

想到这一时期皇庄那点破事,崇祯思虑片刻开口:

“爱卿选一百心腹之人,全都换上便装莫带绣春刀,备足帐篷两日干粮,午膳后到西华门待命,回去吧。”

“臣遵旨,臣告退!”

没敢多问李若链领命而去,今日见驾的收获太大了。

安排好这档子事儿,崇祯大脑再度飞速运转。

一旁的王承恩大气不敢出,生怕惊扰圣上。

过了好一阵,崇祯定了定神:

“叫人去传曹化淳、方正化前来,朕有要事相商!”

“奴婢遵旨!”

整个皇宫危机四伏,锦衣卫和太监就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必须用可用之人。

太祖当年考虑得无比周到,可惜本尊不懂利用着了文官的道,现在的崇祯可不会那么傻了。

出门吩咐完毕,王承恩回到御前,微微垂头站立。

崇祯仔细望了他几眼,挤出一丝浅笑,神情变得更为放松。

他方才把关键词都写了下来,算是有了初步规划,那就开干便是。

“大伴啊。”

“奴婢在!”

圣上眼神又像之前那样怪怪的,王承恩屁眼又是一阵紧缩,一度想到了御膳房的黄瓜。

“朕看你整日操劳左右,司礼监掌印欠缺许久,就由你来担任吧!”

“皇爷,奴......奴婢......”

这一记御音太震撼,王承恩万万没想到天子是要升他的官,瞬间感到自惭形秽。

方才自己想多了,真该抽几耳光,以后可不能那样想象天子,还是黄瓜更适合。

“你不谢朕的恩典吗?”

这个死太监,比崇祯大七八岁,虽能力一般但绝对忠诚,在最后时刻陪伴帝王殉国。

对于吊友,崇祯当然不能亏待他。

“奴婢叩谢皇爷天恩!”

“起来吧,朕让你担当此任,你肩上担子可不轻巧。”

“奴婢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甚好!”

年前掌印太监挂掉,至今还未重新任命,吊友嘛理应重用,值得被深度信任!

联想到司礼监人等,包括王之心、王德化之流往后劣迹,还有亡国时那些视死如归的阉人,崇祯继续道:

“传朕口谕,即刻将方正化、高时明、李凤翔提拔到司礼监帮衬予你,王德化、王之心去留,朕自有主张!”

“遵旨!”

王承恩立马明白,皇上要给他一个新班底,崇祯也是基于历史作出的合理考量。

如今整个内廷中曹化淳威望最高,除他之外就数王德化、王之心,张彝宪那个名义上的大内总管,都只能服从老曹。

这几人当下均在司礼监充当秉笔,还兼管其它机构,老曹乃东厂掌印同时提督京营。

虽东厂已经败落,但手里仍有不少人,权力很大。

此人忠诚也有头脑,后世说他打开城门迎闯王纯属乱弹琴,人家那时早都告老还乡了。

张彝宪兼着兵仗局及内库掌印,与朝臣私底下眉目传情,这种家伙没啥卵用。

哦,差点忘了,太监本身就没卵。

至于想把二王清理出去,皆因两人后来都是叛徒,得让狗日的出去咬人。

“大伴,有几件事需要你速速办理!”

理了理情绪,崇祯又道。

“请皇爷示下!”

“持朕手谕,立即请孙承宗、李邦华、黄道周入朝,钱龙锡也给朕召回来!

调南京兵部右侍郎毕懋康入京听用,让他将手下工匠一并带来!查找军中武将黄得功、周遇吉,立即调入京师!”

想了想,接着道:

“着陕西曹文诏之侄曹变蛟,卢象升军中杨廷麟、虎大威即刻进京!

江西教谕宋应星、山东按察使司王徵,南直隶吴江县医者吴又可,通通给朕请来!

以上人等到京后,务必及时禀报,不得有误!”

“奴婢遵旨!”

寻思一番,还有个范景文没提,待朝堂理清稳当再调不迟。

另一个牛人孙传庭还在京师当小官,随时都可任用,得把他放在最合适的地儿。

至于算半个牛人的杨嗣昌,此人应该还在老家丁忧,不知怎的崇祯对他不太感冒,让那家伙暂时守孝算了。

“此外命人去福建两广,寻找南洋传入我朝新物种,名曰番薯,全国土豆、玉米等物择优选取,一并买个几万斤种子。

朕要把这些农作物放在官地试种,继而全面推广,让大明百姓有饱饭可吃!”

“遵旨!”

“还有,火速派人去河南向洪承畴传令!”

怕王承恩记不住,便将先前写好的几张御令全部递给他。

“下去安排吧!”

“遵旨!”

吩咐完,望着王承恩走到门口的身影,崇祯心里一阵嘘唏。

圣旨流程太特么复杂了,不干实事的官员一大堆,已经成为皇权掣肘。

自己要用几个人为尽量保密都不敢大张旗鼓下圣旨,连中旨也不太恰当,只能悄悄搞御令,真特么憋得慌!

而对于给洪承畴传令,是他知道这一时空流寇行动态势。

以往本尊性格太过急躁,总喜欢对前线战事指手画脚,规定所谓灭贼期限。

当然,国库穷得连老鼠都不愿意去,战事不能长期拖延,也为最主要原因。

可兵事岂能儿戏?本尊老哥简直比生产队的骡子还要急。

劣迹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必须痛改前非!

事情交代完,王承恩回到身边默默站立。

“取舆图来,朕要看看高阳离京师有多远!”

“是!”

从箱子里取出舆图放在御案,王承恩缓缓展开。

锦缎上标注的山山水水一览无余,都是大明的大好河山啊。

高阳离京师也就三百多里,孙承宗要不了几天就会到,届时,崭新的一页将彻底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