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更新时间:2025-11-11 23:54:20

江城县委组织部的一纸调令,比秋风来得更快。

文件不长,措辞严谨。

“为深化我县国企改革工作,推广先进经验,经县委研究决定,抽调红枫镇副镇长许天同志,至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

没有写明具体职务,也没有说明抽调期限。

这种模糊的调令,在体制内,最是意味深长。

钱正雄拿着文件的复印件,在办公室里转了三圈。

他把那杯给许天泡好的茶,又续上了滚烫的热水。

“改革办,听着是县里的一号工程,可实际上就是个临时机构。”

“里面都是从各个单位抽来的闲人,没编制,没实权。”

钱正雄把茶杯推到许天面前。

“你那个副镇长的任命才下来几天,屁股还没坐热,就把你调走。”

“小许,你跟我说句实话,你是不是得罪市里哪位大人物了?”

许天笑了笑,端起茶杯。

“钱叔,好事。”

钱正雄一愣。

“把你从实权副镇长的位置上拿开,塞进一个临时办公室,这叫好事?”

“红枫模式,是省里都点了名的样本。”许天放下茶杯,声音很平。

“县里要推广,就必须找一个懂这个模式,而且能镇得住场子的人去主持。”

“这个人,必须是红枫模式的缔造者。”

“所以,我去改革办,不是当兵,是当帅。”

钱正雄听着这番话,半晌没有作声。

他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忽然觉得,自己这大半辈子的官场经验,有点不够用了。

许天去县里报到的那天,没有搞欢送会。

他只是在清晨,去食品工厂车间里走了一圈。

刘师傅带着一群技术员,正在调试新买的灌装设备。

王国民拿着一张生产计划表,跟车间主任吵得脸红脖子粗。

工人们在各自的流水线上忙碌,空气里弥漫着酱香和汗水的味道。

一切都井然有序。

这个地方,已经不需要他了。

县政府大院,比镇政府气派得多。

许天找到了挂着一个牌子的那间办公室。

【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门是虚掩的。

他敲了敲门。

“请进。”

一个有些慵懒的声音传出来。

办公室很大,摆着四张桌子,但只有两个人。

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男人,正捧着一份《江城日报》,报纸挡住了大半张脸。

另一个三十多岁的,戴着眼镜,在专心致志地写着什么。

许天做了自我介绍。

看报纸的男人回了一声,算是打过招呼。

他叫老马,是从县档案局抽调来的。

写东西的眼镜男则热情一些,站起来跟许天握了握手。

“我叫吴文斌,县志办的。早就听说许镇长大名了,红枫厂那手笔,漂亮!”

办公室的主任,是县府办的一位副主任兼任的,据说一天只会在下班前露一面。

这里就是许天未来一段时间要工作的地方。

一个被县委高度重视,却又被所有人视为临时中转站的地方。

许天没说什么,安静地在靠窗的空位上坐下,给自己泡了杯茶。

他没有急着去见县领导,也没有去打听办公室里的弯弯绕绕。

他坐了一整个上午。

期间,老马看完了两份报纸,打了三个哈欠。

吴文斌写了五页的材料,用掉了半管墨水。

办公室的电话,一次都没有响过。

直到临近中午,那部座机,才突兀地响了起来。

老马慢悠悠地拿起听筒。

“喂,改革办。”

“……陈书记?”

老马的声音瞬间变了,他坐直了身体。

“是,是,他在,许天同志一早就来报到了。”

“好的,我马上通知他!”

老马放下电话,看向许天,态度与早上判若两人。

“小许同志,县委陈书记让你过去一趟。”

县委书记办公室。

陈望年没有坐在办公桌后,而是站在窗边。

“来了。”

他转过身,指了指沙发。

“坐。”

“红枫厂的模式,市里很重视,省里也很关注。”

陈望年开门见山。

“现在,全县要一盘棋走。要把红枫的经验,复制到其他有困难的乡镇企业去。”

他递给许天一份文件。

“这是第一个试点,青阳镇纺织厂。”

许天翻开文件。

青阳纺织厂,全县第二大镇办企业,职工六百余人。

负债一百二十万,停工半年,工人已经闹了三次。

文件的最后,附着一张厂领导班子的名单。

厂长,孙海涛。

许天看到这个名字,动作停顿了一下。

他记得,江城县财政局的局长,就姓孙。

“这个孙海涛,有点背景。”陈望年看穿了他的想法。

“他是孙局长的小舅子。”

“青阳镇那边,报了好几次破产清算,都被县里压下来了。”

陈望年走到许天面前。

“我不管他是什么人的小舅子。”

“改革办的工作,由你全权负责。”

“人、财、物,县里给你最大的支持。”

“我只要一个结果。”

“让青阳纺织厂,重新响起机器的声音。”

从书记办公室出来,许天直接回了改革办。

吴文斌凑了过来。

“许哥,书记找你啥事?”

“去青阳镇。”

吴文斌的脸色微微一变。

“青阳纺织厂?那可是个大坑啊!孙海涛那个人,出了名的滚刀肉,油盐不进!”

许天没接话,只是问:“办公室有车吗?”

“车?咱们这清水衙门哪有专车。下乡都得自己去客运站坐班车。”

许天点点头。

“行,我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许天没有坐班车。

他直接去了县运输公司。

他用自己的钱,租了一辆桑塔纳,带司机。

当这辆轿车停在改革办楼下时,看报纸的老马,手里的报纸抖了一下。

吴文斌更是张大了嘴。

自费租车办公,这在整个县政府,都是闻所未闻的事。

许天敲了敲吴文斌的桌子。

“文斌,收拾一下,跟我去趟青阳。”

青阳镇的路,比红枫镇好得多,是平整的柏油路。

纺织厂就在镇中心,几栋苏式建筑,墙皮大片剥落。

厂门口,几个保安有气无力地靠在门卫室的墙边抽烟。

桑塔纳开到门口,被拦了下来。

“找谁?”一个保安不耐烦地问。

“县改革办的,找你们孙厂长。”司机探出头。

“等着。”

保安慢悠悠地走进传达室,拿起电话。

过了足足十分钟,他才出来。

“孙厂长在开会,没空。你们回去吧。”

司机看向后座的许天。

许天推开车门,走了下去。

他走到传达室门口,对着里面喊了一声。

“孙厂长。”

“麻烦你跟他说,县委陈书记让我来的。”

“今天我见不到他,明天,可能就是县纪委的同志来见他了。”

传达室里,那个打电话的保安,手一哆嗦。

五分钟后。

一个身材臃肿,头发梳得油光发亮的中年男人,从办公楼里走了出来。

他就是孙海涛。

“哎呀,是县里来的领导吧?误会,都是误会!”

孙海涛脸上堆着笑,快步走过来。

“手下人不懂事,怠慢了贵客!”

他热情地要去跟许天握手。

许天没有伸手。

“孙厂长,你的会,开完了?”

孙海涛的笑容僵了一下。

“开完了,开完了。”

“那就好,带我们去车间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