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远投的涟漪》
萨克拉门托的阿科球馆在比赛前三小时就已经座无虚席。这座以狂热著称的球馆今晚格外喧嚣,国王队球迷们都知道,这场对阵火箭的比赛可能决定着太平洋赛区的排名走向。更衣室里的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大姚系鞋带时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记住他们的防守轮转,"汤姆贾诺维奇在战术板前用力画着箭头,"迪瓦茨会不断尝试造进攻犯规,克里斯蒂的弱侧协防很快。我们要打得耐心。"
大姚安静地听着,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前世与这支国王队交手的记忆——那支以普林斯顿体系闻名,用流畅传导和精准投篮摧毁对手的球队。今晚,他们需要找到破解之法。
热身时,大姚特意在底角三分位置练习投篮。第一个球砸在篮筐后沿,第二个偏出,但接下来的六个全部空心入网。国王队主帅里克·阿德尔曼在场边注视着这一幕,眉头微蹙。
"看来他们的中锋今晚想在外线试试手感。"阿德尔曼对助教低声说。
比赛从一开始就陷入胶着。国王队的传导球如同精密仪器,每一次传球都恰到好处。迪瓦茨在高位的策应让火箭的防守顾此失彼,佩贾·斯托亚科维奇在外线的冷箭更是防不胜防。
第一节结束时,火箭落后7分。大姚坐在替补席上,用毛巾擦着汗。他的数据并不亮眼——4分3篮板,但更重要的是,他感觉到国王队的防守策略正在发生变化。迪瓦茨明显放大了对他的防守距离,似乎认定了这个中国巨人不会从外线构成威胁。
"他们在放你投篮,"汤姆贾诺维奇在大姚耳边说,"如果有机会,就果断出手。"
大姚点点头,但内心清楚,在当时的NBA,一个中锋频繁在外线出手仍然被视为离经叛道。即便是以开明著称的汤姆贾诺维奇,这句话也更多是战术层面的考量,而非真正的战略选择。
比赛的转折点发生在第三节末段。国王队一度将领先优势扩大到12分,火箭的进攻陷入停滞。弗朗西斯的突破被限制,莫布里的跳投也失去了准星。每一次进攻都显得如此艰难,仿佛在泥沼中前行。
第四节开始后,火箭发起疯狂反扑。大姚在内线连续得分,一次漂亮的梦幻脚步晃开迪瓦茨上篮得手,紧接着又封盖了迈克·毕比的上篮。比赛最后三分钟,火箭将分差追至87:89。
阿科球馆的噪音分贝达到了顶点,每一次攻防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弦。国王队进攻,克里斯·韦伯在低位单打,一个漂亮的转身跳投,篮球应声入网。91:87,时间只剩下1分47秒。
火箭暂停后,弗朗西斯强行突破,在双人包夹下将球分给外线的莫布里。但莫布里的三分球砸筐而出,迪瓦茨抢下篮板。国王队压慢节奏,每一次传球都消耗着宝贵的时间。
当进攻时间只剩下7秒时,毕比将球传给斯托亚科维奇,塞尔维亚射手假动作点起防守人,运一步中投——再中!93:87,比赛时间仅剩1分02秒。
火箭再次请求暂停。汤姆贾诺维奇快速在白板上画着战术:"我们要抢三分!史蒂夫,你来做掩护,卡蒂诺准备接球..."
大姚安静地听着,目光却落在战术板的一个角落。他注意到,国王队在防守三分战术时,总是会放空底角的位置。
暂停结束,球员们走向球场。弗朗西斯在边线发球,火箭球员快速跑位。但国王队的防守密不透风,莫布里被克里斯蒂紧紧贴住,莱斯也没有接球机会。发球五秒违例在即,弗朗西斯不得不请求最后一个暂停。
"见鬼!"弗朗西斯回到替补席时狠狠捶了一下椅子,"他们完全识破了我们的战术。"
汤姆贾诺维奇眉头紧锁,快速调整着战术。但大姚注意到,教练的所有布置都围绕着外线球员,仿佛忘记了他的存在。
就在这时,大姚轻声开口:"教练,如果他们在底角放空我..."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汤姆贾诺维奇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大姚的意思。
"你确定吗?"教练的语气中带着犹豫。
大姚的目光坚定:"我每天都在练习那个位置的投篮。"
汤姆贾诺维奇看着计时器,只剩下20秒暂停时间。他深吸一口气,快速修改了战术:"好吧,姚,你去底角。史蒂夫,如果姚被放空,就把球传给他。"
这个决定让所有助理教练都露出惊讶的表情。在关键时刻把胜负寄托在一个中锋的三分球上?这简直闻所未闻。
比赛重新开始,火箭前场发球。这一次,球员们的跑位完全不同。大姚没有像往常一样去低位要球,而是直接走向左侧底角三分线外。
迪瓦茨愣了一下,显然对这个站位感到意外。他犹豫了一瞬,选择留在禁区附近——按照当时的篮球理念,放一个中锋在三分线外是完全合理的防守选择。
弗朗西斯在弧顶接到发球,国王队立即实施紧逼。时间一秒秒流逝,24秒进攻时间只剩下8秒。弗朗西斯看到了底角被放空的大姚,但他犹豫了。传,还是不传?
就在这一瞬间,大姚举手要球,眼神中充满坚定。弗朗西斯不再犹豫,一记横传球精准地送到大姚手中。
接球的瞬间,大姚能感觉到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迪瓦茨意识到危险,奋力扑向外线,但为时已晚。
大姚接球、起跳、出手。整个动作流畅得如同训练中重复过千百次。篮球在空中划出高高的弧线,仿佛要冲破球馆的顶棚。
时间在这一刻变得缓慢。所有人都仰头注视着那个旋转的篮球,看着它如同精确制导的导弹一般,空心入网!
90:93!
整个阿科球馆陷入了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喧哗——有惊叹,有难以置信,还有国王球迷的绝望哀嚎。
"不可思议!"解说员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姚!三分球!一个中锋在比赛最关键的时刻命中了三分球!"
火箭替补席完全疯狂了,毛巾在空中飞舞。汤姆贾诺维奇用力挥舞着拳头,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但比赛还没有结束。国王队快速发球,火箭立即实施犯规战术。斯托亚科维奇两罚全中,95:90,时间只剩下35秒。
火箭进攻,弗朗西斯快速推进前场。这一次,国王队再也不敢放空大姚,迪瓦茨紧紧跟在他身边。这个变化为火箭创造了突破空间,弗朗西斯直杀篮下得分并造成犯规!加罚命中,95:93,时间28秒。
国王队再次获得罚球机会,这次是韦伯两罚一中,96:93,火箭握有最后一次进攻机会。
暂停后,火箭前场发球。国王队的防守如同铜墙铁壁,完全封死了外线投篮角度。弗朗西斯在重重包夹中强行出手,篮球砸在篮筐上弹起。
就在所有人以为比赛即将结束时,一个巨大的身影腾空而起。大姚在迪瓦茨和韦伯的夹击下摘下进攻篮板,落地后毫不犹豫地再次起跳。迪瓦茨奋力封盖,但大姚利用身高优势,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将球投向篮筐。
篮球在篮筐上颠了两下,最终滚入网窝!96:95!
同时裁判的哨声响起——迪瓦茨犯规!加罚一球!
整个球馆炸开了锅。国王队球员围着裁判理论,球迷们发出震耳欲聋的嘘声。大姚站在罚球线上,调整着呼吸。
这一刻,他仿佛回到了前世无数个关键时刻。那些投丢的关键罚球,那些遗憾的失利,都在这一刻化为坚定。
加罚命中!97:96!火箭反超!
国王队最后一次进攻,毕比的压哨跳投在莫布里的干扰下偏出。比赛结束!
火箭球员疯狂地冲向大姚,将他团团围住。弗朗西斯激动地跳上他的后背:"你做到了!你他妈的做到了!"
在更衣室里,狂欢仍在继续。但大姚很快平静下来,开始进行赛后的恢复程序。他知道,这个三分球带来的影响,远不止是一场常规赛的胜利。
果然,第二天,全美各大体育媒体的头条都被大姚的那个三分球占领。《休斯顿纪事报》的标题是:"巨人新武器:三分球改变战局"。《体育画报》则写道:"中锋投三分?火箭状元的惊世之举"。
但并非所有声音都是赞扬。传统篮球的捍卫者们纷纷站出来质疑。
"这是在亵渎篮球!"某位退役名宿在电视节目中激动地说,"中锋就应该待在篮下,而不是飘在外线当投手!"
"如果每个大个子都开始投三分,这项运动就完了。"另一位评论员写道。
就连火箭内部也出现了分歧。在第二天上午的战术会议上,一位资深助理教练直言不讳:"我们不能鼓励这种打法。中锋投三分是不务正业。"
会议室里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所有人都看向大姚,等待他的回应。
大姚放下手中的数据统计,平静地开口:"我想请问,篮球比赛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当然是赢得比赛。"助理教练回答。
"那么,"大姚继续问道,"昨天那个三分球,是否帮助我们赢得了比赛?"
会议室陷入沉默。
大姚调出比赛录像,指着那个关键回合:"当时国王队放空了我,因为他们认为一个中锋不会构成威胁。我利用了他们的错误认知,这难道不是聪明的篮球吗?"
他又调出一组数据:"根据统计,当我站在三分线外时,对手内线不得不跟出来防守,这为史蒂夫和卡蒂诺的突破创造了更多空间。我的三分威胁,实际上提升了全队的进攻效率。"
这些数据和逻辑让质疑者无言以对。
汤姆贾诺维奇终于开口:"姚说得对。篮球在进化,我们也要进化。那个三分球不是偶然,而是战术的必然发展。"
会议结束后,教练拍着大姚的肩膀说:"继续投,姚,你正在改变比赛。"
这句话很快传遍了整个联盟。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大姚收到了无数短信,有来自其他球队球员的好奇询问,也有来自篮球界前辈的鼓励。
最有趣的反应来自凯斯·琼斯。训练结束后,这位一向严谨的训练师找到大姚:"我分析了你的投篮动作,发现了一些可以优化的细节。如果你想继续投三分,我们需要调整部分训练计划。"
大姚笑了:"这正是我想要的。"
一周后,在对阵超音速的比赛中,大姚再次在底角命中三分。这次,替补席上没有人惊讶,只有会心的微笑。汤姆贾诺维奇甚至在赛后开玩笑说:"看来我们要为姚设计一些三分战术了。"
改变,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不断扩大。一些年轻的内线球员开始模仿大姚练习三分球,就连几个成名已久的中锋也在采访中表示,他们会考虑扩展自己的射程。
大姚知道,这条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质疑声不会就此消失,伤病和状态起伏依然可能到来。但至少现在,他已经向全世界证明:篮球,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
夜深人静时,大姚在训练日志上写下:
"创新必然伴随争议。但真理不在于声音的大小,而在于结果的成败。今日之所为,或为明日之常态。"
窗外,休斯顿的夜空星光璀璨。在这个普通的夜晚,篮球运动的进化,正在悄然加速。而大姚,正是那个推动变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