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更新时间:2025-11-13 17:07:13

夜幕再次降临时,姜亥终于得以片刻休息。他独自站在乾坤殿外的露台上,仰望星空。这片他发誓要守护的江山,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陛下,阴家又有密报送到。”秦忠贤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姜亥转身接过密信,就着灯光细读。信中提到晋军的具体部署和进军路线,还有一些关于赵宇近期动向的重要情报。

“看来赵宇御驾亲征是铁了心要打这一仗了”姜亥轻声道,随即下令,“传令下去,按第二套方案行事。同时告诉阴家,继续密切关注晋军动向,特别是赵宇的一举一动。”

“老奴这就去办。”秦忠贤躬身退下。

姜亥望着远方,目光深邃。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而他,已经做好了全力以赴的准备。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将竭尽全力,守护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夜风中,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坚定。这是一个君王的决心,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

秦忠贤去而复返,脚步比先前更为急促,脸上带着一丝刚从宫外阴家那里得来的消息风尘与凝重。他深深躬身,声音压得极低,确保只有御案后的姜亥能清晰听闻:

“陛下,阴家遣人多方打探,关于晋先帝赵忠光临终前的详情,宫闱深处封锁极严,所知者寥寥。只隐约探得,先帝病危弥留之际,确曾急召太子赵宇单独入宫,屏退了所有皇子、皇女以及近侍内监。寝殿之内,唯有他父子二人。其间究竟言说何事,无人知晓。只是太子殿下出来后,面色异常沉重,眼神……据远远瞥见的宫人描述,似有悲恸,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决绝与厉色。此后不过数日,先帝驾崩,太子灵前即位,旋即以雷霆之势整顿朝纲,压下一切可能的纷扰,未等国丧期满,便悍然调动大军。另外唐国已经派出使臣,欲让我楚国出兵至蒲圻,与其联军共抗赵宇。”

姜亥指尖轻轻敲击着紫檀木的御案,发出规律的轻响,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更深沉的算计:“呵呵,这就有意思了。”他沉吟片刻,似在消化这则信息,将其与赵宇的异常举动串联起来,“让阴家的人继续想办法,务必挖出赵忠光临终究竟对赵宇说了什么。这或许是解开赵宇为何如此急不可耐的关键。”

他顿了顿,提高声调:“传丞相独孤亮,大将军李飞,即刻进宫议事!”

“老奴遵旨。”秦忠贤再次领命,快步而出。

约莫一炷香后,丞相独孤亮与大将军李飞相继赶到乾坤殿。独孤亮年约五旬,面容清癯,三缕长须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睿智而沉稳,身着紫色丞相官袍,步履从容;大将军李飞则如其名,虎背熊腰,一脸浓密的络腮胡须更添威猛,身着戎装,甲胄未卸,行走间带着一股沙场特有的煞气与力量感。

殿内烛火将二人的身影拉长。姜亥免去了虚礼,直接指向悬挂的巨幅地图,将晋国出兵八十万、唐国使臣即将求援的消息简明告知。

“晋国国丧期内便发大军八十万攻打唐国,看其态势,绝非寻常边境摩擦,朕看来,乃是意在灭国之战。”姜亥的声音在殿内回荡,目光扫过两位重臣,“唐国已派出使臣,欲让我楚国出兵至蒲圻,与其联军共抗赵宇。二位爱卿,如何看待?”

丞相独孤亮抚须沉思片刻,率先开口,声音平和却字字千钧:“陛下,臣以为,兵,必须要出。唇亡齿寒,古之明训。晋国近年来国力日盛,赵宇新登基便行此霸道之事,其野心昭然若揭。若坐视唐国被灭,晋国尽吞其地、人口、资源,其实力将暴涨,下一个兵锋所向,必是我楚国无疑。届时我楚国将独力面对一个更加强大且咄咄逼人的晋国,处境危矣。”

他话锋一转,继续道:“然而,出兵援助,亦不可盲目。我楚国大军一动,耗费钱粮无数,将士必有损伤。此乃为国谋利,非为慈善。唐国求援,便需拿出足够的诚意与代价。我楚国出兵,不仅要解唐国之围,更要借此机会,确保我楚国自身利益最大化,甚至从中谋取战略优势。这出兵的条件,须得好生斟酌。”

姜亥微微颔首,目光转向一旁如铁塔般矗立的李飞:“大将军,你的意思呢?”

李飞闻言,抱拳行礼,声如洪钟:“陛下!末将是个粗人,朝堂上这些弯弯绕绕的道理,不如丞相懂得多。末将只知道,陛下指哪儿,末将就打哪儿!晋赵小儿既然敢亮爪子,咱楚国的儿郎也不是吃素的!要打,末将就亲自带兵,定叫他知道厉害!至于该怎么谈条件,陛下和丞相定夺便是,末将只管带兵打仗,绝无二话!”他的话语直白而充满豪气,脸上络腮胡都似乎因激动而微微颤动。

姜亥看着麾下一文一武两位重臣,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李将军快人快语,忠勇可嘉。独孤丞相老成谋国,思虑周全。好!既然如此,那便等明日唐国使臣到了,视其条件,再行议定具体方略。”

第三日,清晨。

楚国皇宫正殿,钟鼓齐鸣,百官依序而入,分列两旁。气氛庄严肃穆,又透着一股无形的紧张。都知道,今日的朝会,将决定一场可能影响天下格局的大国博弈。

楚帝姜亥高坐于龙椅之上,冕旒垂面,龙袍加身,威仪天成。经过一夜的休整与深思,他目光更加锐利,神情沉稳,仿佛已对即将到来的一切做好了万全准备。

老太监秦忠贤立于丹陛之侧,尖细而清晰的声音响彻大殿:“宣——唐国使臣周文达上殿觐见!”

片刻,一位身着唐国官服、年约四旬、面容儒雅却带着旅途劳顿与忧国之色的大臣,手持节杖,稳步走入大殿。他便是唐国使臣周文达。行至御前,他依礼参拜,举止从容,不卑不亢。

“外臣周文达,奉我唐国皇帝之命,拜见大楚皇帝陛下,愿陛下万岁,愿楚唐两国邦交永固。”周文达的声音清朗,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姜亥微微抬手:“贵使平身。唐皇遣使远来,所为何事,朕已知晓一二。晋国无端兴兵,实乃天下之不义。贵使有何言,可尽管道来。”

周文达再拜起身,面对满殿的楚国文武百官,深吸一口气,开始陈述。他先是痛陈晋国趁晋国国丧期间,不顾道义,发倾国之兵来袭,行径野蛮,人神共愤。接着,他详细分析了天下大势,重点阐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陛下,诸位大人,”周文达言辞恳切,目光扫过楚国群臣,“晋国赵宇,年少登基,野心勃勃。其此番兴兵,绝非仅为边境之争,实乃欲行吞并之事,灭我唐国宗庙!若唐国不幸倾覆,晋国尽得我唐土地、人口、赋税,其国力将倍增。届时,北方已无掣肘,赵宇下一个目标将是谁?纵观天下,唯有西南方富庶强大之楚国!”

他顿了一顿,声音愈发沉重:“陛下明鉴!届时,晋国大军挟灭唐之威,南下叩关,楚国便将独力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强敌!今日之唐国,便是明日之楚国的屏障与否?助唐,便是助楚;救唐,便是自救!此乃关乎楚国百年国运之抉择,望陛下与诸位大人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