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良那声“行动”的指令,如同按下了整个汉东省公安庞大机器的启动键。省公安厅指挥中心内,气氛瞬间从战前动员的肃穆,转变为实战运行的极度紧张与高效。
巨大的环形屏幕上,原本静态的全省地图被激活,代表着不同警力单元——刑警、禁毒、特警、派出所——的光点,如同被赋予了生命的星河,开始按照预设的预案和实时指令,在全省十三个地市的版图上快速、有序地流动、汇聚、扑向目标。无线电通讯频道里,各级指挥员清晰简短的指令声、行动组简洁的回复声、以及偶尔传来的车辆引擎轰鸣背景音,通过扩音设备在指挥大厅内有节奏地回荡,交织成一曲打击犯罪的实战交响乐。
高育良没有离开。他就坐在指挥席的正中央,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盯着大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态势图。他那张平日里总是带着儒雅微笑的脸上,此刻只有全神贯注的凝重和身为总指挥的威严。他的手边,放着一个打开的皮质笔记本和一支钢笔,他不时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什么,或许是某个关键节点的动态,或许是他对某个地区行动进展的初步判断。
陈峰作为常务副总指挥,就坐在高育良侧手方的位置上,面前并排摆放着数台显示器,分别显示着整体态势、重点地区监控、情报信息流以及内部通讯频道列表。他需要时刻掌握全局,及时处理各市上报的突发情况,并向高育良汇总报告。他的精神高度集中,每一个指令的下达,每一次与地市指挥员的通话,都力求精准、果断。
“总指挥,京州市局报告!”一个负责通讯联络的警官大声汇报道,声音在略显嘈杂的大厅里依然清晰,“他们第一行动组在城西‘辉煌岁月’KTV,成功捣毁一个聚众吸毒窝点,现场控制涉案人员二十七名,初步缴获K粉、摇头丸等毒品若干!”
高育良的目光立刻投向代表京州的光点区域,微微颔首,对着面前的麦克风,语气沉稳地回应,声音通过专线传达到京州市局指挥中心:“收到。东来同志,干得不错!告诉一线的同志们,要注意安全,固定好证据,深挖上线!”
“是!高书记!保证完成任务!”耳机里传来京州市公安局长赵东来铿锵有力的回应。
这边话音刚落,另一边又响起了汇报声:
“报告!吕州市局报告!他们在对边境线附近一个废弃仓库的突击检查中,发现疑似制毒工具和部分原材料,现场抓获三名犯罪嫌疑人,正在组织审讯和追踪原料来源!”
高育良再次点头,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对着麦克风指示道:“很好!吕州的同志们反应迅速!这是个重要线索,很可能牵出制毒链条!命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顺藤摸瓜,务必查清源头,打掉窝点!”
“岩台市局报告!成功拦截一辆从邻省方向驶入的可疑货车,查获用农产品伪装的海洛因约五公斤,抓获嫌疑人两名!”
“林城市局报告!打掉一个盘踞在娱乐场所的贩毒小团伙,缴获冰毒……”
“报告,海州市局在码头……”
捷报如同雪片般,从全省各地纷至沓来。虽然其中大部分还只是中小型的战果,但这种高密度、全方位的出击态势,充分展现了汉东公安此次“利剑行动”的决心和力度。每一个战报传来,都让指挥中心内的气氛为之一振。
高育良始终保持着冷静,对于每一个汇报,他都会给予简短的、有针对性的口头鼓励或指示——“动作要快,扩大战果”、“注意审讯策略,撬开嘴巴”、“保护好我们同志的安全”、“证据链要扎实”……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稳定军心的力量。他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关键信息:某个地区的突破、某个嫌疑人的名字、某种新型的藏毒方式……这些细节,都可能成为后续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这片紧张忙碌的氛围中,有一个身影显得格外“忙碌”且与众不同,那就是省公安厅办公室副主任——程度。
程度今天似乎将自己定位成了指挥中心的“总后勤官”和“服务专员”。他并没有固定的指挥岗位,而是像个旋转的陀螺,不停地在各位领导,尤其是高育良和陈峰的周围穿梭。
“高书记,您喝点茶,刚沏的,提提神。”程度小心翼翼地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绿茶,放在高育良手边不远不近、刚好顺手的位置,脸上堆满了恭敬而恰到好处的笑容。
“陈总,您的咖啡,按您习惯的比例调的。”转眼间,他又给陈峰送上了一杯浓香的咖啡。
“各位领导,辛苦了,吃点点心垫垫肚子。”他指挥着两名工作人员,将一盘盘精致的小点心,悄无声息地放在各位指挥员的操作台空闲角落。
他甚至细心地准备了热毛巾,在高育良偶尔揉捏眉心时,适时地递上去。他的动作轻盈利落,服务周到体贴,既充分体现了对领导的尊敬和关心,又没有过多地打扰到紧张的指挥工作。
程度很清楚,在这种关键场合,他作为排名靠后的办公室副主任,在业务指挥上插不上手,但他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展现自己的价值。服务好领导,尤其是服务好高育良这位省委副书记、此次行动的总指挥,就是他现在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他要用这种无微不至的“服务”,不断强化自己在高书记心目中的“可靠”、“懂事”的印象。
时间在紧张的氛围中飞速流逝,窗外的天色从白昼变为黄昏,又从黄昏沉入漆黑的深夜。指挥中心内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没有人提出要下班,没有人离开岗位。
晚餐时间到了。程度早已安排妥当。他并没有让指挥中心的人员分散去单位食堂就餐,那会打乱节奏,影响效率。他直接让厅机关食堂将饭菜打包好,用保温餐车直接送到了指挥中心旁边的休息区。
“高书记,陈总,各位领导,饭菜准备好了,是不是先用点?”程度弯着腰,低声请示高育良。
高育良从大屏幕上收回目光,看了一眼手腕上的表,这才意识到已经晚上七点多了。他点了点头:“好,让大家轮换着,快速就餐,不要耽搁太久。指挥不能断。”
“已经安排好了,分两批就餐,保证指挥席位始终有人。”程度连忙回答,显然考虑得非常周全。
饭菜很快被分发下来。标准的四菜一汤工作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但显然经过了精心准备,味道和品相都比普通食堂要好上不少。高育良、陈峰等人也没有搞任何特殊化,和所有指挥人员一样,就在自己的操作台前,快速地解决着晚餐。
程度则像个最称职的服务员,密切关注着各位领导的用餐情况,及时添饭加汤,看到高育良似乎对其中一个清淡的菜蔬多动了几筷子,他立刻默默记在心里。
整个晚餐过程,只持续了不到二十分钟。期间,各地的战报依然不时传来,高育良和陈峰都是边吃边听,偶尔停下筷子,对着麦克风做出指示。快速吃完后,餐盒被迅速收走,指挥中心再次恢复了全速运转的状态。
程度看着重新投入紧张工作的各位领导,尤其是高育良那明显带着疲惫却依旧强打精神的侧脸,心中暗暗佩服,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跟紧”的决心。他知道,自己能做的有限,但把后勤保障做到极致,让领导们毫无后顾之忧,就是他此刻最大的功劳。
夜色渐深,指挥中心内的战斗仍在继续。高育良依旧稳坐中军帐,陈峰全神贯注地协调调度,程度则继续着他“隐形”却不可或缺的服务工作。全省范围内的“利剑”仍在挥舞,更多的战果和更激烈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这个夜晚,对于汉东省的许多人来说,注定无眠。而这场风暴最终的走向和成果,也将深刻地影响着未来汉东政法格局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