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更新时间:2025-11-14 02:55:41

第4章

李洪涛的办公室是正处级标配的套间。

外间坐着生活秘书杨小东。

二人同为李洪涛秘书,私交自然不错。

“领导找我啥事?”

钱进凑过去小声问道。

杨小东往内间努了努嘴,压低声音。

“从早上来就盯着你的材料看,我进去添了两回水,笔就没停过。”

杨小东顿了顿,又补了句。

“早上财政局、土地局的局长来见领导,都被我拦了,说领导上午有要紧事,让他们下午来。”

钱进笑着拍了拍他的肩,没再多说。

两人共事两年,互相帮衬惯了,不用客套。

钱进轻轻推开里间的门,李洪涛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眉头微蹙,笔尖在一张A4纸上飞快批注。

钱进眼尖,一眼看见桌上的搪瓷杯空了。

随即他悄无声息地拿起杯子,接了热水添到八成满,稳稳放在李洪涛左手边前方。

这个位置既方便拿取,又不会挡着李洪涛批注的手。

倒水的功夫,他飞快扫了眼那张纸。

正是自己昨晚熬夜写完的。

调取全县的经济数据,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的政策方向,为大力发展山川县经济量身定做的宏伟蓝图。

《山川县经济发展规划》。

钱进半个屁股搭在沙发上,耐心等着。

看着李洪涛眉头时卷时舒,钱进的心也跟着忐忑起来。

半个钟头后,李洪涛终于放下笔,抬眼看向他。

钱进见状,连忙起身,半弯着腰,动作谦逊中带着几分拘谨。

李洪涛微微一笑,眼中的欣赏几乎要溢出来,连带着声音都添了几分暖意。

“小钱啊,不要紧张,咱们坐下聊。”

等李洪涛落在主位,钱进这才小心翼翼地坐下,仍旧是半个屁股搭着椅子,腰杆挺得笔直。

李洪涛开口问道。

“你大学学的经济学?”

钱进连忙点头,顺带补充了一句。

“是,研究生又专攻了社会经济学。”

李洪涛恍然大悟。

“怪不得能拿出一份可行的经济规划来。”

“对于经济学我也有大概了解。”

“要想写出这么一份规划来,最起码得做社会调查、数据分析、政策评估等一系列的冗杂工作。”

“看材料里,全县的九个乡镇都有所涉及,没少往下面跑吧?”

“一两百趟是有了吧?”

“嗯,具体多少趟记不清了,反正是一有空我就往下跑。”

钱进十分厚脸皮地承认下来,仿佛跟着领导下乡去过之后,便洋洋洒洒写出这份规划的不是他一样。

当然,这只能说钱进的天赋惊人和眼光超前。

要知道李洪涛内心认定这是钱进殚精竭虑的结果,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篇规划的质量。

换作旁人就算下去三五百躺,也不一定能写出来什么。

“嗯,你用心了。”

李洪涛深以为然。

钱进闻言,一副受宠若惊的表情,连忙开口道。

“全靠领导栽培,要不是跟在领导身边学习,耳濡目染,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格局,找到了抓手。”

“光靠我自己瞎琢磨,写出来报告肯定要小家子气太多。”

钱进“有理有据”地拍了一记马屁,正好挠到了李洪涛的心痒之处。

李洪涛笑意然然,继续发问。

“是从什么时候有推动家乡经济发展这个想法的?”

“高考之前吗?所以大学才选了经济专业?”

钱进借坡下驴地点了点头。

“大概高三吧,总觉得单纯定个高考分数的目标太小,干脆定的大了一点。”

李洪涛感慨道。

“高考一年,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再加上工作两年,整整十年。”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啊。”

“人人都想做那人中龙凤,一毕业恨不得立马成金融大鳄,食高官厚禄。”

“偏偏你反其道而行,考华清,考研,考选调,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却愿意回这座小县城,实属难得。”

“说实话,之前我观察你,没想明白你为什么回来?”

“但今天看到这几十张规划,这才后知后觉。”

“你这是十年磨一剑啊。”

钱进闻言后,两眼放光,瞬间有了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李洪涛话锋一转,开门见山地问道。

“教育局的那人去组织部、纪检委告状,是你的手笔吧?”

就在李洪涛发问的时候,钱进只觉得空气都凝固了,喉咙发紧,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承认?

领导一向为人正直,他做了这么不光彩的事情,领导肯定会觉得自己是手段卑鄙的小人行径。

不承认?

可领导就这么直接开门见山地发问,显然已经是猜到,甚至是了解到什么了。

自己不承认的话,那岂不是成了糊弄领导?

到时候别说是帮自己说话、提拔自己,恐怕会直接对着自己破口大骂。

承认是死,不承认也是死。

钱进只觉得自己如坐针毡,后背悄然被冷汗浸湿。

眼看沉默了这么长时间,再不回应,怕是要让领导不高兴了。

钱进抬眸,却发现李洪涛如鹰隼般的眼睛正盯着自己,在其脸上却看不出任何情绪。

他硬着头皮回应道。

“领导,这件事情背后确实有我的推波助澜。”

见李洪涛依旧不露声色,直勾勾地盯着自己。

钱进额头上瞬间爬满了汗珠。

完了,领导这反应肯定是不高兴了啊。

这怎么整?

正当钱进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解释的时候,李洪涛突然感慨道。

“我还以为你会因为这次提拔的事情有些心灰意冷,不曾想心中志气未曾消减一分,还知道用些手段帮自己争取。”

钱进闻言,眼睛一亮。

这事情有转机啊。

“说到底心里还是不甘,如果不做点什么,怕是要后悔。”

钱进欲言又止,不知道自己现在该不该画蛇添足地多做解释。

李洪涛一眼便看出了钱进的窘迫,随即笑道。

“放心,对于这件事我并没有芥蒂。”

“在官场上,若是这点手段都没有,恐怕很难有所成就。”

钱进颤颤巍巍地松了口气。

您老没芥蒂倒是早说啊,刚刚可把我吓了个半死。

“让领导见笑了。”

李洪涛并未在意,缓缓道。

“这次临时换人,是有其他成分在里面,但你毕竟是我的工作秘书,他们肯定也要问过我的意见。”

“我当时选择让你留下,一来是因为自己的私心,舍不得你这杆很不错的笔杆子。”

“二来则是我觉得,走办公室秘书这条路更适合你。

“毕竟你从毕业之后就在政府办工作,哪懂得下面乡镇里面的那些弯弯绕绕。”

“而且下去干一届乡镇长,未必有办公室升的快,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你不可能不懂。”

“我原本有把你往政府办主任方向培养的打算。”

“但既然你能写出那份规划,又证明了自己的手段。”

“现在仍旧让你干秘书写材料的活,就有些屈才了。”

“所以我现在打算让你下乡镇执政一方,造福一方。”

“想不想去云岭镇亲自试试,自己磨了整整十年的那把剑?”

李洪涛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钱进一颗心脏噗噗直跳。

费了那么大的劲,那个正科的位置,终于又被自己抢回来了!

钱进心底激动无比,但嘴上却不能说,而是改口道。

“领导,既然组织上对云岭镇另有安排,那我就接着跟在领导身边学习,增加本领。”

“将来试剑的时候才好敢问上一句,‘谁有不平事’。”

钱进嘴上在推脱,实际上却是在告诉李洪涛。

自己是懂这份人情的。

李洪涛哪能不懂他的心思,眼底添了几分暖意,笑道。

“这不是你需要担心的问题。”

“你把你磨了十年的剑都给我了,难不成一顶小小的官帽子我还搞不定?”

李洪涛越看眼前的年轻人越是满意。

有才学,有抱负,能吃苦,肯实干,知进退,懂感恩。

若是在背后给予支持,必定能扶摇直上,甚至都有可能比自己走的更远。李洪涛语气加重,掷地有声。

“你缺官帽子,我给你官帽子。”

“你缺钱,我给你钱。”

“你缺政策,我给你政策。”

“总之一句话,要什么给什么。

但我也要你一句话,一年内必须把云岭镇的经济搞起来!”

“有没有信心?”

钱进握紧拳头,眼底满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决绝。

“不用一年,三个月!三个月内云岭镇那边还没起色,我这头上的官帽子您尽管削去就是!”

面对钱进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李洪涛淡然一笑。

“年轻人有干劲是好的,但千万要记住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

“请领导放心,跟在您身边,一步一个脚印的觉悟早刻在心里了。”

钱进生怕自己在领导眼里留下一个贪心不足蛇吞象的印象,连忙解释道。

“我之所以敢在您面前签军令状,是因为跟着您下乡之后,我就对云岭镇做了深入调研......”

钱进说着,抬眸观察了一下李洪涛的表情,见领导还算感兴趣,这才接着讲起来自己的计划和想法。

李洪涛时不时地点头,对钱进表示赞同,眼底的对钱进的欣赏也愈发满了。

如果钱进真能在云岭镇做出一番成绩来,他不介意在短时间内把钱进的位置再往上抬一抬。

毕竟往往是这种破格提拔,最能获得手下的忠心。

恰恰他的山头也缺一位实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