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更新时间:2025-11-17 11:31:30

断情江畔的发现,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沈玉奴几乎喘不过气。历史的真相如此残酷而悲凉,个体的爱恨情仇在时代的洪流与权力的倾轧下,渺小得可怜,却又被放大成无法挽回的惨剧。

她带着那枚象牙小印和半卷《洪武秘录》,以及那支愈发滚烫、仿佛承载着徐晚娘无尽不甘的血色珊瑚钗,悄然返回宫中暂居的殿阁。

然而,宫中的气氛已然大变。

昔日尚存一丝克制的监视,变成了冰冷的、毫不掩饰的禁锢。殿阁外的侍卫增加了一倍,眼神锐利如刀,进出皆被严密盘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的肃杀。

她很快从送饭的老太监颤抖的低语和恐惧的眼神中得知了缘由。

新帝,那位曾在祭坛上面色苍白、惊疑不定的年轻君王,在经历了“百衲衣惊魂”之后,彻底被触动了内心最深的恐惧。他不再将建文旧事视为遥远的历史尘埃,而是看作随时可能卷土重来、颠覆他统治的致命威胁。

恐惧催生了极致的冷酷与猜忌。

一道密旨自深宫发出:彻查所有与建文帝相关之人、之物、之事。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无论是朝中官员、江湖术士、乃至市井小民,但凡有丝毫牵连,立捕下狱,严刑拷问,务求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一场针对幽灵的、残酷的清洗,悄然拉开了序幕。

诏狱很快人满为患。昔日与徐晚娘有过往来的官员(哪怕只是寻常应酬)、家中藏有前朝旧物(哪怕只是古董字画)的富户、甚至一些只是姓氏与建文旧臣相同的平民,都纷纷被罗织罪名,拖入暗无天日的大牢。刑求日夜不绝,哀嚎声在京城的地下隐隐回荡。

恐惧如同瘟疫般蔓延。人人自危,噤若寒蝉。

沈玉奴透过冰冷的窗棂,看着外面肃杀的庭院,手中紧紧攥着那枚“允炆私印”和半卷秘录。

她原本以为,这些证据足以揭示真相,或许能为沈家、为那些无辜受牵连者讨回一点公道,至少让历史留下一个相对真实的记录。

但现在,她彻底明白了。

她太天真了。

新帝要的不是真相,不是公道,他甚至可能根本不在乎徐晚娘的父亲究竟是忠是奸、建文帝的诏书是真是假。

他要的是绝对的、不容置疑的安全。他要的是将所有可能威胁其统治合法性的火星,彻底踩灭,无论那火星是否真的存在,是否曾试图熄灭自身。

她手中的血书、诏书、秘录,以及这支染血的珊瑚钗……这些她拼尽性命、历经无数惨剧才得来的“证据”,在新帝眼中,根本不是洗刷冤屈的凭据,而是催命的符咒!

一旦呈上,非但无法平息风波,反而会成为新一轮清洗的导火索!皇帝会不惜一切代价抹去所有知情者,包括她沈玉奴!届时,将不知又有多少家庭会像当年的沈家一样,无声无息地湮灭在血雨腥风之中。

她眼前闪过徐晚娘在醉春阁烈焰中癫狂起舞、高唱骨咒的身影;闪过柳太医对着冰棺喃喃自语、进行着恐怖实验的偏执侧脸;闪过萧彻抱着人皮画、在血砚旁崩溃哭泣的疯狂模样……

仇恨孕育仇恨,执念滋生执念。徐晚娘背负着被扭曲的仇恨,制造了无数惨剧,最终自己也化为灰烬。她的疯狂,又催生了柳太医、萧彻等人的执迷,循环往复,无尽无休。

这条用鲜血与疯狂铸就的链条,已经缠绕了太多人,吞噬了太多灵魂。

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必须有人,来斩断它。

即使代价,是永远的沉默,是自身冤屈的永埋尘埃。

沈玉奴缓缓低下头,看着手中那支徐晚娘以心头血滋养、掷给她的珊瑚钗。钗身依旧滚烫,仿佛那个被仇恨燃烧了一生的女子,最后一点不甘的执念仍未散去。

“徐晚娘……”她轻声低语,仿佛在与那个早已化为灰烬的可怜虫对话,“你穷尽一生追求的‘真相’……或许,让它永远沉默,才是对所有人……最好的结局。”

你未能斩断的孽债,由我来终结。

你无法放下的执念,由我来埋葬。

她站起身,眼神平静得可怕,一种近乎殉道般的决绝在其中燃烧。

她走到灯烛前,缓缓地将那半卷足以掀起滔天巨浪的《洪武秘录》,一角凑近火焰。

火焰贪婪地舔舐着古老的纸页,将其上的秘密、悲欢、阴谋与无奈,一一吞噬,化为灰烬。

随后,她拿起那枚“允炆私印”,看了最后一眼,然后用力将其砸向坚硬的桌角。

“啪!”

一声清脆的响声。那枚承载了太多历史重量的象牙小印,碎裂成数瓣,再也拼凑不出完整的姓名。

最后,她拿起那支血色珊瑚钗。她没有毁掉它,只是用一块干净的细绢,将其仔细地、一层层地包裹起来,仿佛包裹一个灼热而痛苦的秘密。

做完这一切,她深吸一口气,对着门外沉声道:

“我要见陛下。”

“民女有关于逆党徐晚娘的最终秘藏,要亲口禀明圣上。”

她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丝毫情绪。

她知道,这将是她最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