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年代结束之后,人民群众对于精神食粮的需求日益旺盛
79年,《汉东文学》复刊,在汉东省以及周边获得了巨大的欢迎
后来,《汉东文学》主编觉得,应该多发表一些老百姓喜欢看的东西,比如故事之类的,但当时文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杂志,短篇,中篇的还好,但是长篇,篇幅有限
于是,主编便将长篇单独拿了出来,成立了《故事阅读》,专门刊登长篇故事,后来又增加了中篇故事
刚开始几年,《故事阅读》在汉东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发行量甚至一度超过了30万册,比它的上一级《汉东文学》都要高!
可惜,随着这几年经济的发展,文学类的杂志数量的增多,再加上文章质量的下降,《故事阅读》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下滑,到了这两年,阅读已经收不到太好的稿子了,甚至有时候都需要转载那些大杂志的文章!
因此,当看到赵瑞龙主动来找他们进行投稿的时候,作为工作人员的周淼和刘星两人,别提多意外,
更何况赵瑞龙一看年纪就不大啊,他拿出来的东西,不会是学生作文吧?
不过两人虽然惊讶,但还是让赵瑞龙坐了下来,然后开始看起他带来的稿子
这一看,就让两人陷进去了
“公元前三百六十二年秋,黄河西岸的少梁山地,打了一场罕见的恶战”
。。。。。
随着一段段文字的展开,六国伐秦,秦政堂之上的各方算计,在周淼和刘星面前徐徐展开!
就在两人看的津津有味的时候,
没了!
这可把两人给急坏了
“这位...同志,怎么称呼?”
“赵瑞龙!”
“好的赵同志,剩下的呢?”
“在家呢,我这不是想着,万一你们不喜欢...”
“怎么会!”
赵瑞龙话还没说完,那个男生,也就是刘星立马开口道
作为男人,天然的就喜欢这样的故事好不好!
“这样,你等一下,我去找主编”
说完,刘星抓起桌子上的稿纸,急匆匆的出了门
“不好意思啊,刘星就是这么一个急性子,让你见笑了”
周淼不好意思的看着赵瑞龙说道
她也觉得赵瑞龙这部小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不过或许是因为那孩子的原因吧,并不像刘星那么激动
“没事没事,可以理解”
赵瑞龙点了点头
“对了,看你年纪,应该不大吧?”
“17了!不小了!”
周淼震惊
赵瑞龙年纪不大,从外貌上就能看出来,但是她没想到,赵瑞龙会这么小啊!
还没成年啊!
不过随即她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周淼今年27了,在阅读工作了也有3.4年了,眼光自然是有的
在她看来,《大秦》这本书,故事构思精巧,文笔老练,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但就是因为这样,她心里面才有疑虑
赵瑞龙,年龄太小了
这本小说,不会是,他抄袭的吧?
不过虽然心里面有疑惑,但周淼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继续和赵瑞龙先聊着
家庭情况,个人情况,为什么会写这种类型的小说等等
除了在家庭情况这些之外,其余的,赵瑞龙都一五一十的做了说明
这就是年龄小的劣势了
至于在为什么想要写这种类型的题材上,赵瑞龙也明确的告诉周淼,
一个是想要出名,想要赚钱,另外一个,就是希望通过这本书,来反映一些事情
通过和赵瑞龙这么一聊,周淼心中的疑虑消散大半
如果不是赵瑞龙就坐在自己面前,周淼怎么也不相信,能和自己侃侃而谈的赵瑞龙,竟然只有17岁!
周淼也不得不感慨,这个世界上真是有天才的
就在她准备继续和赵瑞龙聊聊的时候,出去一段时间的刘星回来了
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个中年人
“总编!”
看到来人,周淼急忙站起来问好
听到是总编,赵瑞龙也有点意外
“你就是赵瑞龙同志?你好啊,我是《故事阅读》的总编王福洋”
“王总编您好”
“哈哈,你好,果然英雄出少年啊!刚才小刘和我说的时候,我还不相信呢!”
“王总编客气了,我就是喜欢写作罢了!”
一旁的周淼暗自撇了撇嘴,
你刚才可不是这么说的,你说是想出名,想赚钱来着!
当然,她也不傻,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说这些了
“赵瑞龙同志,方便的话去我办公室聊聊?”
“恭敬不如从命!”
随后,赵瑞龙跟着王福洋来到了他的办公室
“瑞龙啊,我刚才简单的看了一眼你的这部《大秦帝国》,不得不说,你选取的角度很好啊,市面上关于秦国的小说,不多,尤其是还是从秦孝公说起的,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接下来是不是要重点描绘商鞅变法的内容了?”
来到办公室之后,王福洋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开口问道
这让赵瑞龙在心里感慨不已
能在这个年代当上一个杂志的主编,能力是真的强啊!
这次他带过来的手稿,也就是七八万字,主角商鞅还没登场呢,结果这个王福洋,竟然猜到了后面的剧情!
“王总编,你是这个!”
赵瑞龙竖了个大拇指,
“没错,这部书的主角,正是商鞅,这本书的主旨,也是商鞅变法,让秦国走上富强的故事!”
听到这话,王福洋眼中精光一闪
作为《故事阅读》的总编,王福洋也是有级别的,正处级,也算是体制内的人
既然是体制内的人,对于现在汉东的一些情况,自然也非常了解了
自从去年刘焕章书记上台之后,汉东的方向就开始转舵,朝着改革的方向大阔步的前进
但是还有很多人不理解,背地里进行抵制
如果这个时候,《故事阅读》能够刊发一部关于改革的作品,旗帜鲜明的站队改革,无疑会进入省委,甚至是全国的视线!
无论是对于杂志,还是对于自己来说,都是一个利大于弊的事情!
这部作品,必须要拿下!
想到这里,王福洋心中做出了决定!
“好啊!瑞龙同志,你这个角度选的好!这样,我做主,你的这部作品,我们《故事阅读》要了!”
“感谢王总编的新任,我想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哈哈,我期待着你的表现!”
王福洋做出了决定,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两人商量起关于稿费的事情来
现在稿费的标准是每千字6-20元,但是从90年7月1号开始,上调到每千字10-40元
为了和赵瑞龙打好关系,最终,王福洋排版,按照每千字30元的标准和赵瑞龙签订了合同,并且王福洋还给他保证,只要全稿通过了审核,会将稿费一次性的打给他!
这让赵瑞龙非常高兴,准备等这件事结束之后,再自己的老子面前给这个总编说几句好话
像王福洋这种懂得变通,舍得下注的人,必须要加担子才行!
当然,前提是他能做到自己说的!
在和王福洋约定,明天会把全稿带过来之后,赵瑞龙高高兴兴的回了家
结果一回家,刚才的好心情立马消失不见!
因为他看到了一个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人---李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