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会结束后,季语诗的生活重回正轨。白天选品、准备脚本、联系品牌,晚上直播,日子忙碌充实。
那位在交流会上帮她解围的“星娱高管”,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涟漪后便再无音讯。她试图打听,但一无所获。那个圈子离她太远,她甚至不确定对方姓甚名谁。偶尔想起,只会觉得那大概是一场奇遇。
倒是那位神秘的榜一大哥“景深”,依旧稳定地出现在她的直播间,偶尔刷些礼物,但更多时候只是安静挂着。私信里,他偶尔会问及她的近况,语气平淡关心,对她的问题却总是避重就轻地绕过。
季语诗也逐渐习惯了这种有点奇怪的“网友”关系。他不说,她便不再追问。只是那份好奇,像藤蔓一样在心里悄悄滋生。
这天下播,已是深夜十一点多。高强度直播了三个小时,又累又饿。她瘫在椅子上,不想动弹。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更显得屋里清冷。
林晓冉在微信上给她发消息:“今天播得不错!那几个办公小物件卖得挺好!就是看你最后好像有点累,嗓子都有点哑了。赶紧吃点东西睡觉。”
季语诗有气无力地回复:“饿,但不想动。冰箱里只剩泡面了。”
林晓冉:“点个外卖呗?喝点热粥什么的。”
季语诗看了一眼钱包余额,叹了口气:“算了,泡面也挺好,省点。”父亲的医疗费像个无底洞,她不敢有丝毫松懈。
她顺手把这句话也发到了粉丝群里,本来只是想吐槽一下,和粉丝们互动道个晚安。
“收工了,饿得前胸贴后背,思考是爬起来煮泡面还是直接睡觉。晚安各位,明天见~”
群里立刻涌出很多关心的回复。
“姐姐辛苦了!快去吃饭!”
“泡面没营养啊!点个外卖吧!”
“心疼!注意身体!”
季语诗心里暖暖的,笑了笑,放下手机,真的打算去烧水泡面。
然而,就在她刚把水烧上时,手机突然响了。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
“喂?您好?”
“请问是季语诗小姐吗?您的外卖到了,麻烦到楼下取一下。”外卖小哥的声音夹杂着雨声传来。
“外卖?我没点外卖啊?”季语诗愣住了。
“没错的,地址是xx路xx号xx室,尾号是xxxx。是一位姓陈的先生给您点的。”
姓陈的先生?她根本不认识什么姓陈的。
季语诗满心疑惑地下了楼。雨夜里,外卖小哥递过来一个巨大的、包装精致的保温袋,沉甸甸的。
她拎上楼,打开一看,整个人都惊呆了。
里面根本不是她想象中的粥或者快餐。而是整整十盒还冒着热气的、表皮金黄酥脆的——老城区那家有名的糖糕!
那家糖糕店远近闻名,每天限量供应,排队都要排很久,她之前只是在直播里随口提过一次,说小时候最爱吃,后来搬家了就很难买到了,很是怀念。
除了糖糕,还有一盅热气腾腾的冰糖雪梨汤,旁边放着一张小纸条,打印的字迹:“主播辛苦了,润润喉。聊表心意,望勿推辞。”
没有署名。
季语诗看着那金黄诱人的糖糕和晶莹剔透的雪梨汤,鼻尖忽然有点发酸。
这……是谁?
她第一个想到的,还是“景深”。
她立刻拍下照片,发到私信里:“景深老板,糖糕和雪梨汤……是您安排的吗?”
这一次,对方回复得前所未有的快,甚至带着点欲盖弥彰的意味:“不是。可能是品牌方或者粉丝的心意。”
季语诗看着这句“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否认,忽然笑了出来。
这位大佬,撒谎的技术可真不怎么样。除了他,还有谁知道她随口提过的糖糕?还有谁会用这种“姓陈的先生”这种化名?还有谁……会如此细致又别扭地关心人?
她拿起一块糖糕,咬了一口。外酥里糯,香甜可口,正是记忆里的味道。温热的雪梨汤滑过干涩的喉咙,舒服得让她几乎喟叹出声。
疲惫和寒冷似乎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宵夜驱散了。
她心里那点因为对方神秘而产生的戒备和不安,在这一刻,悄然融化了一角。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至少此刻的关心和温暖,是真实的。
她再次回复:“不管是谁,谢谢了。糖糕很好吃,雪梨汤也很润。帮我谢谢那位‘姓陈的先生’。”
【景深】:“嗯。喜欢就好。”
第二天直播时,季语诗的心情明显很好。直播间隙,她特意提到了昨天的糖糕。
“对了,昨天收到一份神秘宵夜,是我超喜欢的老城区糖糕!不知道是哪位可爱的粉丝或者朋友送的,特别特别感谢!是我最近吃过最满足的一顿宵夜了!”她说着,眼睛弯成了月牙,笑容真诚而明亮,“感觉又能活力满满地搞钱了!”
弹幕纷纷猜测。
“肯定是榜一大哥!”
“景深老板出来认领!”
“大哥也太贴心了吧!”
“羡慕的泪水从嘴角流了出来……”
【用户“景深”赠送了“小心心”x1】
一个最便宜的小礼物,像是在低调地回应。
季语诗看到那个小心心,忍不住又笑了一下。
下播后,她看着那个星空头像,第一次主动发起了话题:“景深老板,您说,如果一个人明明帮了你很多,却总是躲着不肯承认,这是为什么?”
那边沉默了很久,久到季语诗以为他不会回答了。
就在她准备放下手机时,消息提示响了。
【景深】:“也许他觉得自己做的微不足道。也许……他只是怕打扰你。”
季语诗看着这句话,若有所思。
怕打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