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更新时间:2025-11-18 22:55:59

面试当天,林静走进那间被作为面试场的会议室时,前面一个刚结束的考生正失魂落魄地走出来,脸色苍白。

会议室里,气氛严肃得近乎凝固。

一张长条会议桌后,坐着五位主考官,清一色的白大褂,表情肃穆。坐在最中间的,正是陈主任。他今天的神情看不出任何偏向,目光锐利。

林静在他们对面的椅子上坐下,背脊挺得笔直。

“林静同志,”左手边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考官开口,语气带着审视,“你的履历,是我们收到的所有报名表里最特殊的一份。上面只写了‘自学’。请你解释一下,你的医学知识体系从何而来?是家学渊源,还是有我们不知道的师承?”

这个问题,意料之中。

林静平静地回答:“我没有显赫的师承,我的老师是书籍。从中医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到西医的《格氏解剖学》、《希氏内科学》,只要我能找到的医学典籍,都尽力研读。对我而言,医生的凭证,是能否为病人解除痛苦,而不是一张纸”

“说得轻巧!”另一个微胖的考官发出哼声,他显然与林家关系匪浅,“实践呢?在孤儿院给村民看些头疼脑热,这也叫临床经验?医学是严谨的科学,不是江湖郎中那套!我们还听说,你与家人断绝关系,一个对至亲都如此冷漠的人,我们怎么相信你有所谓的医德?”

这个问题,已经近乎人身攻击了。

林静的语调没有丝毫波动。“我的家庭是私事,医院招聘的是医生,不是家庭关系调解员。至于医德,”她顿了顿,目光直视那位考官,“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不因病人的身份背景而区别对待。如果因为一些未经证实的流言,就否定一个人的专业能力,这本身,是否也有违‘严谨’二字?”

几番交锋下来,林静虽然应对得体,但考官们脸上的质疑并未消散。空口白话,谁都会说。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一直没开口的陈主任,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

“纸上谈兵,终究是虚的。我这里,有一个真实的病例,你来分析一下。”

所有人的精神都提了起来。真正的考验来了。

陈主任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一名四十五岁的男性工人,三天前在工作时被重物砸伤左腿,当时X光片显示为‘左胫骨无移位性骨折’,予以石膏固定。入院后两天,病人情况平稳。但从今天凌晨开始,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口剧痛,烦躁不安,口唇发绀,血压下降。你初步诊断是什么?考虑哪些可能性?需要立刻进行哪些急救措施?”

这是一个典型的创伤后并发症病例,但其中又隐藏着极大的迷惑性。

金丝眼镜考官心里闪过答案:创伤后应激心梗?或是气胸?

微胖考官则想到了更常见的可能:脂肪栓塞综合征。骨折后,骨髓里的脂肪滴进入血液,堵塞了肺部血管。

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标准的答案。

林静听完,却没有立刻回答。

她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道:“病人的心电图有ST段抬高吗?血气分析结果如何?特别是氧分压。另外,他的双下肢有没有出现不对称的肿胀和皮温变化?”

这几个问题一出,在场的考官都愣住了。

太专业了。每一个问题都直指诊断的核心。尤其是最后一个关于双下肢体征的问题,完全超出了常规的思路。

陈主任眼中闪过一道光,言简意赅地回答:“心电图无典型心梗表现。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查体发现,受伤的左腿无明显肿胀,反而是健康的右腿,小腿肌肉有深部压痛和轻度水肿。”

这个细节,是陈主任故意隐藏的“陷阱”。如果只盯着受伤的左腿和胸口的症状,很容易就会漏掉。

听到这个回答,林静心里有了定论。

她抬起头,给出了一个让全场震惊的诊断。

“不是脂肪栓塞,也不是心梗。我高度怀疑,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引发的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

“病人在创伤和制动后,活动减少的健侧下肢形成了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堵塞了肺动脉主干。这是外科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极高!”

“急救措施,”她的语速陡然加快,带着不容置疑的果决,“第一,立刻高流量吸氧,建立双静脉通道,维持生命体征。第二,立即进行肺动脉CTA检查确诊,但现在情况紧急,等不及!我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立刻启动介入手术,行‘肺动脉血栓清除术’或‘导管接触性溶栓’!如果医院没有这个条件,必须立刻静脉推注大剂量溶栓药物,和死神抢时间!”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考官都呆住了。

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导管接触性溶栓?

这些名词,对他们而言,并非闻所未闻,而是在国外顶尖期刊上才能看到的,充满争议且风险极高的前沿理论。尤其是她提出的“介入手术”方案,国内有几家医院能做?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是,她的诊断逻辑清晰,环环相扣,完美解释了病人所有矛盾的体征。特别是那个被忽略的“健康右腿”的细节,被她精准捕捉,并作为整个诊断的核心依据。

这已经不是“自学成才”能够解释的了。这是一种基于海量知识和丰富经验的,近乎本能的临床直觉!

那个微胖的考官张了张嘴,想反驳几句,却发现自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因为林静提出的那个诊断,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他却找不到任何可以驳斥的漏洞。

陈主任的眼神,终于从审视,变成了毫不掩饰的欣赏和激动。

他找到了。他真的找到了一个天才!一个足以改变军区医院,甚至改变华国外科未来的天才!

他缓缓站起身,亲自为林静倒了一杯水,放在她面前。

“你的回答,很好。”陈主任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回去等通知吧。”

林静接过水杯,道了声谢。面试结束,她站起身,朝着几位考官微微鞠躬,转身走出了会议室。

当她推开门,刺眼的阳光洒在她身上时,她感到一阵久违的疲惫,但内心深处,却从未如此刻这般,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