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安带着王小二和李大牛,骑马来到海边。
沙滩上,七百个民兵和一百多土匪正在训练,因为训练刚刚才开始,现场还一片乱糟糟的。
看到周怀安来了,吴大山赶紧跑来。
“少爷,七百民兵和一百周家家丁都已到齐,训练刚刚开始。”
周怀安皱了皱眉头。
“工作的时候,请称呼我职务。”
“职务?”
吴大山有些懵逼,“职务”是个什么鬼?
周怀安白了他一眼。
“你们从现在开始,就是即墨县的民兵,不要再叫我少爷,叫我大人,或周大人。”
吴大山这才反应过来,拱手道:
“大人。”
心中却在腹诽,这一会儿大当家,一会儿少爷,一会儿大人的,真是麻烦。
这短短几天时间,他们的身份已经从土匪,周家家丁,到即墨县民兵,转变了很多次。
周怀安问道:
“你准备怎么训练这些士兵?”
吴大山说:
“还是跟以前一样,让他们跑步,举重,射箭,对打。”
周怀安想了想,这是他的第一支部队,必须要进行专业化训练。
虽然自己没有当过兵,但是从高中到大学,可是参加过几次军事训练,后世地表最强陆军的队列训练,是军事训练的第一步。
他跳下战马,手拿马鞭,来到队伍前面的一块平整的大石头上。
所有人赶紧停止训练,躬身拱手道:
“拜见大人。”
周怀安扫视一圈所有人,高声说道:
“从现在开始,本官亲自训练你们。”
“吴大山、王小二、李大牛,你们也都站到队伍前面,一起训练。”
三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大人的命令,他们必须立即执行,赶紧跑步站到队伍前面。
“你们现在是十个百户的编制,张小明是第一队,赵大宝是第二队,何大虎是第三队……,按照这个顺序,十个百户站到我的面前。”
张小明、赵大宝、何大虎等人快步跑到前面,周怀安让所有人分开足够的间隔。
因为还有三个百户留在山寨,还没到位,周怀安让吴大山、王小二和李大牛暂时代理百户。
“每个百户麾下有两个总旗,现在,所有总旗分别站到自己的百户身后。”
现在还有四个总旗空缺,是留给新招募的民兵的。
“很好!每个总旗下面的五个小旗站到一起,按高矮顺序分别编为第一第二第五小旗。”
“现在,所有总旗下面的第一小旗,带着自己的十个人,排成一排,站到自己的总旗后面。”
周怀安的声音很大,几乎是扯着嗓子再喊,但还是有很多人反应不过来,他只好拿着马鞭,走过去,一遍一遍地喊。
好长时间,才总算把人都归整到位,接着是第二小旗到第五小旗,分别站到各自的总旗后面,然后按高矮顺序重新排队。
看着现在终于归整好的队伍,周怀安点点头。
“现在,看清楚你们前后左右的人,从今以后,每次训练都按照这个位置集合,听明白了没有?”
“明白。”
众人大喊一声,看看前后左右。
十个百户看看身后站得比较整齐的队伍,对周怀安佩服不已。
周怀安大手一挥。
“解散!”
众人一下子就散开了,还没走多远,周怀安拿起口哨,吹了一下,大喊一声:
“集合!”
解散容易,集合难,很多人一下子不知道该站到哪里,好长时间,大多数人才找到自己的位置。
周怀安跳下大石头,走到那些还没找到位置的士兵前面,每人赏了一马鞭。
等到众人重新站好之后,周怀安正式开始了队列训练。
“立正!”
“稍息!”
“向右看齐!”
……
这一个个动作纠正,实在是太难了,因为大多数人左右不分。
但是没关系,马鞭之下,人们学得格外快。
周怀安重点纠正十个百户的动作,教两遍还做不好,就是一马鞭过去。
在每个百户都挨了几马鞭之后,十个百户终于学会了最前面的基本动作。
接下来周怀安就去树林旁边的棚子里休息,由十个百户开始训练各自的队伍。
休息的时候,十个百户凑到周怀安的身边,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
吴大山忍不住抱怨道:
“大人,我们训练之后,是要去剿匪的,是要去打仗的,学这些花架子有什么用?”
周怀安心中冷笑,你们竟然质疑地表最强陆军的基本训练科目。
“我现在跟你们解释不清楚,因为解释了你们也不明白,但你们记住,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认真学,否则马鞭伺候。”
“七天之后,你们再看,这支队伍是不是有了很不一样的改变。”
“这段时间,除了基本的队列队形训练之外,你们还要训练的是每天40里跑步,还有20里爬山,你们这些千户百户一样训练。”
“啊?每天六十里?还爬山?”
众人顿时瘫倒在地,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周怀安严肃地说:
“平常多流汗,打仗的时候就少流血。你比别人跑得慢,死的就肯定是你。”
“继续训练!”
“是,大人!”
所有人尽管心中一百个不愿意,但命令不得不执行。
一来,长官的马鞭打在身上确实很疼。二来,为了那每个月三百铜钱和三斗粮食,不然全家都会挨饿。
连续五天时间,周怀安都亲自训练这些民兵。
当然,他每天也只训练一个多时辰,教会他们基本动作,其余的训练都是吴大山带着这些百户进行。
第二天一早,又有一批粮食和银子运进县城,十万两银子和两千石粮食全部运完。
崂山山寨留了一百土匪看守剩下的八千多石粮食,两百多个土匪全部加入民兵队,一起训练。
这段时间,周怀安又马不停蹄地去到盐场、开荒的农场和武器作坊。
在黄家的支持下,三大盐场同时开工,招募了大量工人。
根据周怀安的要求,所有工人的工钱比之前高了不少,黄家原来的盐场也不得不提高了工人的工钱。
在县丞赵恒的安排下,即墨县所有的铁匠和木匠都被征召到武器作坊,还有很多工人,开始日夜不停的制造砍刀和弩机等武器。
两千流民早已在主簿孙江的安排下,给他们划定区域,让他们开荒。
每个参加开荒的壮劳力,每天都有两顿干饭,就算那些老人和妇孺,每天也都有两顿稠粥,偶尔也能吃到干饭。
很快,即墨县来了一个青天大老爷,所有流民只要到了即墨县都有饭吃的消息,一下子就传开了。
成千上万的流民蜂拥而至,主簿孙江已经有了一套熟练的流程,来安置这些流民。
首先就是每个流民到了之后都有稀粥喝,然后自己选取里甲长,领取劳动工具后,再由衙役带着,到指定的区域开荒。
里甲长自己想办法,安排建造窝棚,煮饭,开荒等所有事。
每天必须完成开荒任务,完不成就扣除一部分第二天的粮食,完成得多,第二天的粮食就会增加。
为了得到更多的粮食,让所有人都吃饱饭,所有流民都干得热火朝天。
周怀安看到即墨短短几天时间,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心中很高兴。
回到后院,躺在躺椅上,悠闲地喝茶,小燕靠在他的身边,手中的大蒲扇不停扇风,凉风习习,非常惬意。
这时,王小二气喘吁吁地从外面跑进来,把他俩吓了一跳。
“啥事儿?慌慌张张的。”
王小二看了看旁边的小燕,欲言又止。
周怀安不耐烦地摆摆手。
“直接说。”
王小二拱手道:
“大人,县衙外来了一辆马车,从宜兴来的,说是你的贴身丫鬟。”
周怀安一听,一下子从躺椅上弹跳起来,一把揪住王小二的衣领。
“啥?你说啥?从宜兴来的?我的贴身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