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林晓成功救治王叔与母亲的事迹,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迅速吹遍了整个村子。村民们对她的态度,从最初的同情与怀疑,彻底转变为了由衷的感激与钦佩。她那源自医学世家的精湛医术,不仅挽救了两条生命,更在村民们心中点燃了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之火。

这日,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纸的缝隙,轻柔地洒在屋内。林晓守在母亲床边,看着母亲原本苍白如纸的面庞渐渐泛起了些许血色,那因久病而紧锁的眉头也逐渐舒展开来,她心中的一块巨石总算落了地,稍感宽慰。然而,身为医学世家出身且心思敏锐的她,深知仅仅解决眼前的困境远远不够,家庭的长远生计以及整个村子的未来发展,如同沉甸甸的担子,压在她的心头。

林晓缓缓走出屋子,来到院子里。她下意识地踱步,目光不经意间落在墙角那一堆自家种的农产品上。这些农产品,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质朴的气息。看着它们,一个大胆而富有前瞻性的想法,如同夜空中突然划过的流星,在林晓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在这个七十年代,农村地区普遍实行集体生产制度,村民们每日在田间辛勤劳作,挣取那微薄的工分,以此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尽管大家都勤劳耕种,可物资依旧极度匮乏。丰收时节,除了上缴公粮和满足自家基本需求外,多余的农产品常常因为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只能无奈地堆积、腐烂,最终被浪费掉。林晓心想,若是能够将村民们手中零散的农产品整合起来,通过一些加工手段提升它们的附加值,再设法销往城里,说不定就能为这个贫困的村子开辟出一条充满希望的致富之路。

但林晓心里明白,在这个凡事讲究集体决策的年代,如此重大的举措,必须先征得村长的同意与支持。于是,她整理了一下衣衫,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村长家走去。

此时,村长正在自家院子里修补农具。破旧的锄头在他粗糙的大手中,仿佛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他专注地敲打着、磨砺着,试图让这件农具重新焕发生机。听到脚步声,村长抬起头,看到是林晓,脸上立刻露出了和蔼的笑容,热情地招呼道:“晓丫头,快进来坐,找叔有啥事呀?”

林晓也不兜圈子,径直走到村长身边,诚恳地说道:“村长叔,我有个想法,想跟您商量商量。您瞧瞧咱们村,家家户户都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种出了不少农产品。可现状是,大部分农产品除了自家吃,剩下的就只能白白浪费掉。我琢磨着,能不能在不影响大家正常下地挣工分的前提下,把这些多余的农产品集中起来,进行一些加工处理,然后卖到城里去。这样一来,说不定就能给村里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改善大家的生活。”

村长听后,手中的动作停了下来,他直起身子,用搭在肩膀上的毛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沉思了片刻,缓缓说道:“晓丫头,不得不说,这想法听起来倒是挺不错。但你也知道,这事儿操作起来没那么简单呐。一来,咱村的大伙平日里从早到晚都得在地里挣工分,时间紧得很,哪还有多余的精力去干别的事儿?二来,咱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这做生意的门道,咱以前压根没接触过,其中的风险可不小啊。”

林晓赶忙接过话茬,急切地说道:“村长叔,我都仔细想过了。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农闲时间,或者晚上收工后的功夫来做这件事。您也知道,我在医学世家长大,以前家里也和城里有不少往来,认识些靠谱的人,他们能帮咱们找找销路。而且,咱们刚开始的时候,先小规模地尝试一下,如果可行,再逐步扩大规模。要是真能赚了钱,那家家户户都能从中受益,咱村子也能发展得越来越好,以后乡亲们的日子肯定会大变样。”

村长看着林晓那坚定的眼神,里面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心中不禁有些动容。他点了点头,说道:“晓丫头,你这一心为村子着想的想法确实是好的。但这事儿关系到全村人的利益,必须得谨慎对待。我看这样吧,我这就去召集大伙开个全体村民大会,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详细说说,听听大伙的意见。”

没过多久,村长敲响了挂在村口老槐树上的大钟。“当当当”的钟声,在宁静的村子上空回荡,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改变。听到钟声,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村子中央的空地上。

等大家都到齐后,村长站在一块稍高的石头上,清了清嗓子说道:“大伙都安静一下啊。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是因为晓丫头有个想法,想跟大伙念叨念叨。晓丫头,你来说说吧。”

林晓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开始详细阐述自己的计划。她条理清晰地讲述着加工农产品的具体方式,比如将大豆制作成营养丰富的豆制品,把新鲜蔬菜腌制为可口的咸菜;还描绘了可能的销路,提及了城里一些潜在的合作对象;同时也展望了这一举措对村子未来发展的积极影响,诸如改善生活条件、提升村子的整体风貌等。

村民们听后,顿时炸开了锅,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张大爷坐在一旁,吧嗒吧嗒地抽了口旱烟,皱着眉头说道:“晓丫头,想法倒是挺好,可咱每天从早忙到晚,都在地里挣工分,哪有那闲工夫干这个呀?再说了,咱一辈子都没做过生意,就咱这土里土气的,能行吗?”

李婶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晓丫头,这要是弄不好,耽误了挣工分,到年底分不到足够的粮食,一家人可咋整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面对大家的担忧,林晓耐心地解释道:“叔婶们,我太理解大家的担心了。但咱们仔细想想,晚上收工后,或者周末、农闲的时候,大家其实还是有一些空闲时间的。咱们就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来做这个事儿。而且,我从小在医学世家长大,家里传下来不少有用的知识,我会毫无保留地教大家怎么加工,保证产品的质量。至于销路方面,大家也不用担心,我心里还是有几分把握的。咱们刚开始就小规模地做,就算亏了,也绝对不会影响大家正常的生活。要是赚了钱,那就是皆大欢喜,家家户户都能多分点,以后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

这时,年轻力壮的柱子从人群中站了出来,他一脸坚定地说道:“晓丫头,我信你!反正晚上闲着也是闲着,与其躺在床上瞎琢磨,不如跟着你干一番。说不定真能闯出个名堂来!”在柱子的带动下,一些平日里就充满干劲的年轻人也纷纷响应,表达了愿意跟着林晓尝试的决心。

村长见大家的态度有所松动,欣慰地笑了笑,说道:“既然晓丫头考虑得这么周全,大家也有不少人愿意试试,那咱就先小规模地干着。但晓丫头,你可得担起这个责任来,在过程中要是遇到啥问题,一定要及时跟村里说,咱大伙一起想办法解决。”

林晓连忙用力点头,说道:“村长叔,您放心,我一定会尽心尽力,绝对不会让大伙失望。”

得到村长和村民们的支持后,林晓仿佛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劲。她迫不及待地利用系统兑换了食品加工的详细知识,其中包括豆制品制作过程中如何精准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豆腐的嫩滑口感与豆干的紧实嚼劲;腌制食品时怎样调配独特的酱料,让咸菜既美味又能长时间保存等技巧。同时,她还换取了一些基础工具,如小巧但实用的小型磨盘,能够轻松将大豆磨成细腻的豆浆;还有几口结实耐用的腌制缸,为腌制各种菜品提供了良好的容器。

她把加工地点选在了村里那间废弃已久的仓库。仓库的大门早已破败不堪,在微风中吱呀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走进仓库,里面堆满了杂物,灰尘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忍不住咳嗽。但林晓却看到了这里潜在的价值——宽敞的空间稍加整理,就能成为理想的加工场地。

然而,困难总是接踵而至。村里的二流子王二,平日里游手好闲,整日无所事事,嫉妒心还极强。他看到林晓带着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心中的嫉妒之火越烧越旺,于是便心生恶念,在村里四处散布谣言。他添油加醋地说林晓是想打着带领大家致富的幌子,骗大家把农产品交出来,然后自己拿去卖,赚的钱都揣进她自己的腰包。还恶意中伤说他们加工的东西根本不卫生,吃了肯定会生病。

这谣言就像一阵阴风吹过,让一些原本就心存疑虑的村民开始动摇,参与的积极性明显下降。林晓得知此事后,意识到如果不及时解决,整个计划很可能就此夭折。于是,她果断决定召开一次全体大会,澄清事实,稳定大家的情绪。

她再次把大家召集到村口。看着村民们脸上那或疑惑、或犹豫的表情,林晓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叔伯婶子们,这段时间我林晓做了什么,大家都看在眼里。我拼尽全力救王叔,悉心照料我娘,哪一样不是真心实意?我一心想着带领大家致富,改变咱们村贫困的面貌,这份心意天地可鉴。王二说的那些话,纯粹是毫无根据的造谣。咱们加工的东西,每一道工序都是按照严格的方法来做的,绝对卫生,大家要是不信,我现在就吃给大家看!”说着,林晓毫不犹豫地拿起一块刚做好的豆干,当着众人的面,大口吃了起来,还故意嚼得津津有味。

村民们看着林晓坚定的举动,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们想起林晓这段时间为村子所做的一切,觉得她确实是个值得信任的人。王二见自己的阴谋没有得逞,看着村民们对林晓重新恢复信任,自知无趣,灰溜溜地溜走了。

风波过后,大家的干劲比之前更足了。在林晓的带领下,村民们充分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在保证正常农活和挣工分的前提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产品加工中。仓库里,每晚都灯火通明,充满了欢声笑语。有人负责清洗大豆,有人专注地磨着豆浆,还有人精心调配着腌制咸菜的酱料。林晓也没闲着,她一边指导大家加工,一边通过系统的帮助,积极联系城里的销路。她在纸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信息,与潜在的买家沟通着合作细节。一场改变村子命运的尝试,正如同初升的朝阳,稳步推进,充满了无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