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得知消息的人纷纷松了口气,同时意识到不能再让贾凌留在扬州。

有贾凌这支军队在,林如海打算对另一家动手。

他们一点消息都没有!

于是众盐商纷纷写信给各自的靠山,

让他们想尽一切办法,

一定要让贾凌离开扬州,不,是离开江南。

“姑父,这个吴家太不像话了!”

“那些女孩子都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必须把那个老东西千刀万剐。”

林如海看着愤怒的贾凌,

眼中满是赞赏。

“放心吧。”

“凌哥儿,你先好好休息几天。”

“我想不了多久,皇上就会把你调走。”

林如海安慰道。

“哎,姑父,你以后可得小心点啊!”

贾凌知道,这次过后,

盐商们一定会联合反扑。

此时,盐商们的书信也已快马加鞭送到了京城。

在查封吴家后,

贾凌开始闭关修炼,

希望早日将龙象般若功练至第三层。

几天后,盐商的书信送达各自主子手中。

忠顺王看完信后,怒火中烧。

吴老是他的一条狗,

竟然被贾凌和林如海直接抄家了。

“**的东西!”

忠顺王大骂。

“啪!”

一旁的侍女手中的茶杯掉落。

她慌忙跪下,重重磕头。

忠顺王瞪着她,

“拖出去**!”

几个下人立刻把她拉了出去。

“王爷饶命!”

“王爷!”

……

忠顺王沉思片刻,

突然想起前几天有御史弹劾京营的问题,

便决定将贾凌调回来,

让他去整顿京营。

他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如果贾凌能整顿好,勋贵们恐怕会把他撕碎;

如果整顿不好,他的前途也就完了。

自己再落井下石也奈何不了他!

次日早朝刚一开始,便有御史率先发难。

首先弹劾贾凌在对抗倭寇时 ** 俘虏。

接着又指责荣国府家规不严、长幼失序。

吓得贾政连忙出列,跪地叩首。

“臣有罪!”

看到贾政颤巍巍的模样,众人眼中满是鄙夷。

此时牛继宗等开国功臣也看出了端倪。

显然是贾凌在扬州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如今才遭此报复。

就在此时,忠顺王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如今京营……”

随着他一一揭露京营的弊病,

身为京营节度使的王子腾也随即出列,伏地请罪。

“臣有罪!”

元康帝冷眼看着这些“义士”,心中冷笑。

林如海与贾凌一交手,就引来如此反应,

可见江南早已腐烂至极。

“陛下,臣建议将贾凌调回京城。”

“由他整顿京营。”

忠顺王装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让元康帝感到作呕。

跪在地上的贾政露出一丝笑意,

而王子腾则面色阴沉。

牛继宗见贾政竟还能笑得出来,

顿时满脑门黑线。

“陛下,微臣反对!”

“贾侯爷年岁尚轻,难以承担此任!”

牛继宗说道。

贾政闻言心中不满,你这是什么意思?

“爱卿所言极是。”

“贾凌年纪尚小,难当大任。”

元康帝并不想让贾凌离开扬州。

两人合作不过数月,已屡传捷报,

若继续合作,江南盐政必能为大乾提供充足财源。

牛继宗此刻也明白了皇帝的心思,

于是继续进言:

“陛下,赵国公现已失踪,恰好贾凌正在江南,

不如命他去寻找赵国公。”

若赵国公得知自己的死竟帮了贾凌一把,

怕是要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

“牛爱卿说得对,就让贾凌来处理这件事。”

元康帝对此非常满意。

“陛下……”

忠顺王话未说完,元康帝便已离去。

留下忠顺王一脸无奈。

王子腾见京营节度使不会被夺走,也就安心了。

牛继宗等人扶着贾政走出皇宫。

“存周,你回去把朝廷上的事告诉老太君。”

牛继宗等人不便直接开口,

只希望贾母能明白,

主动让贾政搬出荣禧堂。

说完,众人便离开了。

没办法,贾政一身文官打扮,说话也是一副酸儒语气,

实在让人难以忍受。

贾政带着疑惑回到荣庆堂。

此时宝玉正躲在贾母怀里。

林黛玉等姑娘们担忧地望着他。

看到本应在族学读书的宝玉,

竟在母亲怀中,脸色顿时一沉。

“鸳鸯,带宝玉和姐妹们先出去。”

贾政想起牛继宗的话,

压下心头怒火。

鸳鸯看了贾母一眼,

见贾母点头,便领着众人离开。

“母亲,今天早朝……”

贾政将早朝上发生的事一一说给贾母听。

贾母听后惊惶不已,

没想到竟有御史借机弹劾贾家。

好在皇帝没说什么,

长幼不分嘛!

如今贾家有了侯爷,还怕几个御史?

贾母直接忽略“长幼不分”四个字。

“行了,我知道了。”

“现在有凌儿撑着,你别太担心。”

贾母打发了贾政,

又让鸳鸯把宝玉和众姐妹叫进来。

之后几天,开国一脉一直关注荣国府动向,

见贾政仍住在荣禧堂,

心中暗自责骂贾母。

贾政不懂事也就罢了。

贾母装作不懂,也太过分了。

元康帝对此也感到失望。

“这位老太太,当年贾代善还在时多机灵啊!”

“如今怎么变得这么糊涂了?”

此时,贾凌接到朝廷的命令,也感到十分意外。

为何突然让他去寻找赵国公?

他原本以为会被调回神京。

“凌哥儿,我原以为你会被调回神京。”

“没想到你还留在江南。”

林如海一脸高兴。

“是啊,我也挺惊讶的。”

贾凌点头应道。

盐商们得知没能将贾凌送走,心里很是失望。

之后,贾凌每天带着骑兵出去转一圈,再回来。

至于去找赵国公?简直是笑话!

一个死人还找什么?

直到两个月后,来福的一句话打破了平静。

“大爷,宥阳的明兰姑娘要进京了。”

来福笑着对贾凌说。

“来福,走,咱们去宥阳。”

贾凌带着人匆匆赶往宥阳。

盐商们看到贾凌的举动,慌了神,四处打探到底出了什么事。

“我的明儿在老家越长越漂亮了。”

看着明兰越来越出众,盛老太太既高兴又担忧。

“明兰,等你到了神京,一定要给我写信啊。”

品兰紧紧握着明兰的手,眼中满是不舍。

“驾!”

这时,贾凌到了。

“盛老夫人,是要回京吗?”

盛老太太一见到贾凌就头疼。

刚才还让自己的明儿忘了小公爷,现在贾凌又来了。

小桃在一旁笑着看自家主子。

明兰没好气地拍了下小桃,脸上泛红,望着贾凌。

这两个月他们私下已互换了十几封信。

“是啊,贾侯这是来做什么?”

盛老太太问道。

“这次来,是想麻烦盛老夫人和明兰姑娘帮我个忙。”

“我想带些礼物回去给祖母、父亲,还有几个弟弟妹妹。”

贾凌笑着望向明兰,眼中满是温柔。

明兰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

盛家大房的人也都看明白了。

这位贾侯爷是喜欢上了明兰。

众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盛老太太正要拒绝。

明兰却先开口道:“不用麻烦的。”

看到两人的互动,盛老太太心里一阵无奈。

唉,自己的明儿啊!

贾凌趁人不注意,将一封信交给明兰。

明兰迅速收好,还紧张地瞥了祖母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