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八章

王本堂盯着电脑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午夜食堂的陌生人》——他们转型后的第一条剧情化生活视频,发布仅六小时,播放量已经突破200万,点赞数高达35万。

"爆了!真的爆了!"张伟从工位上蹦起来,手舞足蹈地指着自己的电脑屏幕,"看,抖音小助手转发了!"

刘雨桐双手捂嘴,眼睛瞪得溜圆:"评论区炸了!粉丝都在问下一集什么时候更新!"

王本堂转向林小微,发现她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后台数据,嘴唇微微颤抖。他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臂:"嘿,我们成功了。"

林小微这才回过神,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完播率62%,粉丝转化率8%...这数据比我预想的还要好三倍!"

办公室瞬间沸腾起来。刘雨桐跳起来拥抱了张伟,张伟兴奋地拍打着桌子,林小微则一把抓住王本堂的手,力道大得让他有些发疼。她的掌心温热而湿润,传递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快看这条评论!"刘雨桐指着屏幕,"'这才是抖音该有的高质量内容!比那些无脑土味强一万倍!'"

王本堂俯身查看,评论区清一色的好评:

"看哭了,那个程序员小哥好像我男朋友"

"什么时候出第二集?等不及了!"

"这才是真实的生活,不是摆拍!"

视频讲述了一个简单却动人的故事:深夜加班的程序员在街边小餐馆遇见一位神秘老人,两人在交谈中,老人无意间道出了程序员内心深处的迷茫。故事取材自王本堂前世的真实经历,只是将主角换成了更年轻的形象。

"商业合作询盘也开始涌入了。"林小微刷新着邮箱,声音因兴奋而略微发颤,"'食色'APP想追加预算,'城市日记'连锁酒店询问角色植入的可能性..."

王本堂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成功固然令人欣喜,但前世经验告诉他,爆红之后往往伴随着更大的挑战。他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安静:"这只是开始。我们需要趁热打铁,立即开始筹备第二集,同时规划整个第一季的内容。"

林小微立刻领会了他的意图:"我去回复这些商业询盘,争取在热度最高时锁定合作。"她的专业素养迅速压过了最初的激动,重新变回了那个精明干练的合伙人。

张伟和刘雨桐则开始整理粉丝反馈,分析哪些元素最受欢迎,以便在后续内容中强化。王本堂看着团队成员各司其职的样子,胸口涌起一股暖流。前世他独自一人面对所有成败,而现在,喜悦与压力都有人分担。

三天后,《午夜食堂的陌生人》播放量突破千万,点赞数高达85万,账号粉丝暴涨至120万。更令人惊喜的是,视频被多家媒体自发报道,称为"抖音内容升级的标杆之作"。

工作室的电话从早响到晚,有寻求合作的品牌,有希望采访的媒体,甚至还有影视公司询问改编版权。王本堂不得不临时雇佣了一名前台接待,专门处理这些来电。

周五下午,林小微神秘兮兮地关上办公室门:"我表哥介绍的投资人终于有空见面了,明天下午三点,香格里拉酒店咖啡厅。"

王本堂挑眉:"终于?这位投资人架子不小啊。"

"陈文渊可不是普通投资人。"林小微压低声音,"他旗下的文渊资本投出了三家上市文化公司,还是抖音早期投资方之一,在平台内部很有话语权。"

王本堂心头一紧。这样的资本大佬为何会对他们这个小工作室感兴趣?前世他从未接触过这个层级的人物,心中不免忐忑。

"别担心,"林小微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我表哥是他大学同学,说是陈总最近特别关注短视频内容创新,尤其是生活类。我们的转型正好撞在他的兴趣点上。"

次日,王本堂提前半小时到达酒店。他选了一套深蓝色西装,既不过分正式,又不失体面。林小微则穿了一件米色连衣裙,头发罕见地披散下来,比平时多了几分柔和。

"紧张吗?"她轻声问,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茶杯。

王本堂诚实地点点头:"有点。前世...我是说以前从未接触过这种级别的投资人。"

林小微微微一笑:"做你自己就行。陈总不喜欢阿谀奉承的人,他更看重内容和创意。"

三点整,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准时出现在咖啡厅门口。陈文渊看上去四十出头,穿着一件看似普通却剪裁极佳的灰色衬衫,手腕上是一块低调的百达翡丽。他的目光锐利如鹰,扫视一圈后径直走向他们的桌子。

"小微,好久不见。"他的声音低沉有力,与林小微轻轻握手,然后转向王本堂,"这位就是王总吧?久仰。"

寒暄过后,陈文渊直奔主题:"我看过你们的《午夜食堂》,创意和执行都很出色。尤其是将纪实感与微剧情结合的手法,国内几乎找不到对标案例。"

王本堂心中一惊。这正是他从前世带来的创新,按理说不该有同行掌握才对。"谢谢。我们只是尝试捕捉生活中的戏剧性瞬间。"

"不只是尝试,你们成功了。"陈文渊啜了一口咖啡,"我感兴趣的是,这种内容模式的可扩展性。你们计划如何规模化?"

接下来的两小时,对话逐渐深入。陈文渊的问题专业而犀利,从内容生产流程到IP运营策略,从团队架构到变现路径。王本堂渐渐放松下来,分享了他对"城市故事宇宙"的构想——不同系列、不同角色在同一世界观下的交叉叙事。

"有意思。"陈文渊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种架构在短视频领域确实少见。如果有足够资金支持,你们下一步计划是?"

王本堂和林小微对视一眼,后者微微点头。王本堂深吸一口气:"我们想建立一个小型制片团队,同时开发衍生周边和线下体验,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跨平台的生活类内容IP。"

陈文渊若有所思地点头:"野心不小。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市面上没有类似案例?"

这个问题直击要害。王本堂知道答案——因为这种模式在前世也是2023年后才兴起。但他不能这么说。"可能是因为...大多数创作者要么过于追求真实,要么完全陷入虚构,很少尝试在两者间找到平衡点。"

会谈结束时,陈文渊没有明确表态是否投资,但留下了"保持联系"的承诺。送走他后,王本堂和林小微不约而同地长舒一口气。

"你觉得怎么样?"林小微问,手指轻轻敲打着咖啡杯沿。

王本堂思索片刻:"他很专业,问的问题都在点上。但我总觉得...他对我们的兴趣不止于商业层面。"

林小微皱眉:"什么意思?"

"说不清楚。"王本堂摇头,"就像他对我们的内容模式太过熟悉,甚至...期待已久。"

回办公室的路上,林小微接到表哥电话。通话结束后,她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有个奇怪的消息。陈文渊最近在私下调查几个短视频创作者,都是创新性很强的,包括...周浩。"

王本堂心头一紧:"他和周浩有关系?"

"不清楚。但我表哥说,陈总似乎在寻找什么特定的内容模式或创作理念。"

这个信息让王本堂更加不安。他的"超前"创意会不会引起不必要的注意?重生是他必须保守的秘密,任何深入调查都可能带来风险。

周一早晨,工作室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王本堂刚进办公室,就看见一个陌生年轻人坐在接待区,自称是来应聘剪辑师的。

"我叫杨明,电影学院毕业,非常欣赏你们的内容创新。"年轻人戴着黑框眼镜,说话时眼神闪烁不定,"特别是《午夜食堂》,那种纪实与剧情的融合太惊艳了。"

王本堂本能地感到一丝违和。这个杨明对视频的分析过于专业,不像普通观众,倒像是同行。他借口需要考虑,留下了对方的简历和联系方式。

"查查这个人。"等杨明离开后,王本堂立刻对林小微说,"我怀疑他是周浩派来的。"

林小微点头:"我也有同感。他提到镜头语言的方式太技术化了,不像普通应聘者。"

下午的团队会议上,他们讨论了第二集《凌晨四点的约定》的拍摄计划。这个故事讲述夜班出租车女司机与赶早班飞机的年轻女孩之间短暂的友谊,灵感来自王本堂前世看过的一篇报道。

"需要找个女演员扮演司机。"刘雨桐翻看着选角资料,"我觉得苏婷不错,她有种朴实坚韧的气质。"

王本堂正要点头,林小微突然插话:"苏婷档期排满了。我推荐李梦,她在小剧场很有经验,更擅长即兴表演。"

她的语气有些生硬,与平时的专业态度不太一样。王本堂好奇地看了她一眼,发现林小微正紧盯着苏婷的资料照片——那是个五官精致、身材姣好的年轻女孩。

"那就李梦吧。"王本堂从善如流,虽然他不明白为什么林小微对选角如此坚持。

拍摄当天,谜底揭晓了。李梦确实是个好演员,但剧中有一段司机回忆亡夫的独白戏,需要王本堂扮演的餐厅老板给予安慰性拥抱。这个简单动作,李梦却反复拍了七条才过。

"抱歉,我总找不到感觉。"李梦歉意地说。

王本堂刚想安慰她,却无意间瞥见监视器旁的林小微。她双手紧握,指节发白,眼睛死死盯着拍摄现场,表情是他从未见过的紧绷。当他和李梦最终完成那个不到三秒的拥抱时,林小微猛地站起身,借口接电话匆匆离开了片场。

当晚的素材复盘会上,林小微恢复了专业态度,对每个镜头都给出冷静客观的评价。但当大家讨论到那个拥抱镜头时,她的笔尖在笔记本上戳出了一个小洞。

"这条可以用。"她的声音平静得有些不自然,"情感传递很到位。"

散会后,王本堂故意留下来整理文件。林小微也磨蹭到最后,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紧张感。

"你今天...不太对劲。"王本堂试探性地开口。

林小微背对着他整理资料,肩膀线条僵硬:"有吗?我很正常。"

"那个拥抱镜头,你明明不满意,为什么同意用?"

林小微转过身,脸上挂着他熟悉的职业微笑:"因为确实拍得不错啊。我是专业人士,不会让个人喜好影响工作判断。"

王本堂走近一步:"我们是合伙人,也是朋友。如果有什么困扰你..."

"没什么。"林小微打断他,眼神闪烁,"只是...苏婷是周浩的前女友,我不想让她接近我们的项目。"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但王本堂直觉不是全部真相。不过他没有追问,只是点点头:"明白了。下次有这种事,直接告诉我就好。"

夜深了,他们一起走出办公楼。夏夜的风带着温热,吹散了白天的燥热。林小微的发丝在风中飘扬,有几缕拂过王本堂的脸颊,带着淡淡的洗发水香气。

"明天陈文渊的助理会来参观工作室。"等车时,林小微突然说,"他们好像对我们的制作流程特别感兴趣。"

王本堂皱眉:"这么快?我们还没决定是否接受他的投资。"

"我也觉得蹊跷。"林小微咬了咬下唇,"但拒绝又显得我们有什么要隐瞒的。"

网约车到了,林小微却没有立即上车。她站在车门边,犹豫了片刻:"本堂,无论发生什么,我们...工作室的创作方向必须由我们掌控,对吧?"

王本堂郑重地点头:"这是底线。"

林小微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只是微微一笑:"明天见。"车门关上,载着她驶入夜色。

王本堂站在原地,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安。重生以来,他第一次感到事情可能正在脱离掌控。陈文渊的调查、周浩的窥探、林小微的反常...所有这些都像是暴风雨前的低气压,压抑而充满未知。

手机突然震动,是张伟发来的消息:"查了那个杨明,果然是周浩公司的!他还在行业群里打听你的背景,问有没有人知道你以前在哪儿工作过。"

王本堂的手指悬停在屏幕上方,一时不知如何回复。前世的工作经历是他最薄弱的环节——今生的简历与前世完全不同,任何深入调查都可能发现矛盾之处。

他深吸一口气,回复道:"继续观察,别打草惊蛇。"

抬头望向星空,王本堂突然意识到:重生给了他先知先觉的优势,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一旦有人发现他的"预知"能力,或者察觉到简历中的时间线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城市的霓虹在夜空中晕染出一片暗红,如同预警信号。王本堂紧了紧衣领,迈步走向地铁站。无论前方有什么风暴,他都必须保护好重生这个秘密——它不仅关乎事业成败,更关系到他能否守住现在所珍视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