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五厘米,加在哪?

唐林左思右想。

来吧。

格局打开。

他在商城里,换了个老式地球仪。

“将五厘米,加在国家版图上。”

话落,地球仪表面闪过一道金光。

国界线按照比例,整体向外扩了五厘米。

卧槽。

唐林激动到落泪。

“以后还能抽到加五厘米的卡片吗?”

【有一定几率。】

“好。”

唐林决定,以后再抽到加厘米的卡片。

全都加到版图上!

一夜无话。

接下来的两天。

他都很忙。

忙着刷墙。

忙着去建材市场买家具。

抽空的时候,还不忘挤兑挤兑贾张氏,收点怨气值。

正好去老丈人家提亲,换点米面肉啥的。

上次救完李媒婆家闺女,原主跟厂里请了一个星期的病假。

剩下的时间,足够唐林把秦淮茹接回来,再登个记伍的了。

第三天。

终于到了接新媳妇的日子。

一大早。

贾张氏母子俩,扛着准备好的米面肉,前往秦家屯提亲。

为了省8毛钱车费,两人没坐汽车。

提前约好了那种进城办事,返乡的毛驴车,一毛钱一位。

七八个人挤一个车斗。

一颠一颠的,把母子俩晃的,吃的早饭全吐出去了。

整个一白吃。

唐林那边。

他先是回厂里开了介绍信。

然后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在商城里换了米面、猪肉、两瓶茅台,两条华子,两大包喜糖。

又起了两张汽车票。

车快开的时候,李媒婆来了。

两个人坐上前往秦家屯的汽车。

半路上,遇到在路边狂吐的贾张氏母子。

唐林透过车窗,朝两人招了招手。

[来自贾张氏的怨气值+101。]

汽车比驴车先到。

秦淮茹以及她哥嫂,早就在屯口迎接了。

见唐林长得一表人才。

嫂子孙氏眉开眼笑,背地里给小姑子直竖大拇指。

尤其是看到唐林和李媒婆,从车上拎下来的肉袋子时。

秦淮茹她哥,秦长顺,眼睛都看直了。

那鼓鼓溜溜一大袋子,看着不得十几斤肉啊?

他妹妹这回真是掏上了,妹夫一看就是个有钱的主。

“来,妹夫,给我吧。”

秦长顺热情地迎上去,接过了唐林手里的肉袋子。

他这么一说,反倒把秦淮茹弄的不好意思了。

婚事还没定下来呢,自家大哥先叫上妹夫了。

好像她多着急嫁人似的。

真难为情。

看到唐林热得一脑门子汗,秦淮茹顾不上难不难为情了。

连忙拿出手绢递过去,心疼地道:“唐大哥,擦擦汗吧。”

这时候孙氏开了口:“妹子,你看妹夫手里拎着那么多东西,哪有手空下来擦汗,不如你给他擦擦吧,咱们当媳妇的,要知道心疼男人,那样家里日子才能过的好。”

“我知道了,嫂子。”

秦淮茹咬着下嘴唇,一脸羞涩的应着。

擦完汗。

唐林示意大舅哥,把肉袋子递给孙氏。

他则是让司机打开侧备箱,招呼大舅子一起,把米面卸下来。

秦长顺再一次震惊。

从小到大,他们家过年的时候,都没买过这么多大米白面。

妹夫对他们家也太好了吧。

拿了东西,几个人说说笑笑往家走。

迎面遇到朝着他们走来的秦京茹。

此时的秦京茹,看上去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还是黄毛丫头一个。

她怀里抱着个约莫一两岁的小女娃,手里还牵着一个五六岁的。

“姐,嫂子,我来接接你们。”

秦京茹说话时候,偷偷的往唐林那边瞟了几眼。

这就是自己未来的姐夫呀,长的真好。

出于少女的羞涩,秦京茹不敢主动和唐林打招呼。

直到孙氏介绍:“京茹,叫姐夫呀。”

秦京茹这才喊了一句:“姐夫好。”

“哎。”唐林答应着。

孙氏见小妹把两个女儿都领来了,招呼孩子们:“小当,槐花,过来叫人,这个是大姑夫。”

小当已经六岁,像个小大人似的,走到唐林身边,脆生生的叫道:“大姑夫好。”

秦京茹把小槐花放到地下,小丫头学着姐姐的样子,摇摇晃晃的走到唐林面前。

有点大舌头地叫着:“大姑姑好。”

小当担心妹妹站不稳摔倒,连忙牵住妹妹的手,教道:“不是大姑姑,是大姑夫。”

小槐花张开小嘴,学着姐姐的样子,又叫了一遍:“大姑姑。”

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唐林扛着白面袋子,伸手在兜里掏了两块钱,塞给两个孩子一人一块。

“来,大姑夫给的压岁钱,收着。”

孙氏连忙阻止:“哎哟,妹夫这可不行,这压岁钱太大了,给个一分两分的意思意思就行了。”

母亲不让给,小当和槐花也不敢接。

唐林直接把两块钱,塞到小当兜里:“毕竟是第一次上门,又没单独给孩子买什么东西,这点压岁钱不多。”

压岁钱这东西,说是给孩子的,又有几个孩子能捞着。

最后不还是进了父母的兜。

再说了,以后有些事情,少不了孙氏帮忙。

用人办事,不能现用现交,得提前打通关系不是。

主要是他没想到,小当和槐花竟然借着孙氏的肚皮,已经生出来了。

“还不谢谢大姑夫。”

孙氏叫着女儿。

“谢谢大姑夫!”

“谢谢大姑姑!”

小槐花的大舌头,再一次把众人逗笑。

路上。

李媒婆帮着拎茅台酒,看着唐林和秦淮茹走在前面。

笑眯眯地跟孙氏聊天:“她嫂子,你看这俩人多般配啊,简直就是天生一对。”

孙氏扛着肉袋子,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第一次上门,就这么豪横的姑爷子。

十里八乡之中,她长这么大,闻所未闻,更不用说见了。

连忙附和着:“李姐你说的太对了,一会儿回去,就和我婆婆商量商量,上屯部开介绍信去,早点让他们把证领了。”

这么好的男人,必须让妹子赶紧嫁了。

以免夜长梦多。

她和秦长顺一辈子都是农民,也不指望进城啥的。

就是家里两个丫头,要是长大以后,能跟着姑姑一起进城。

在城里找个对象,不用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她这个当娘的,就心满意足了。

家里那边。

秦淮茹的父母,早就在门口迎接了。

前两天闺女相亲回来,带回了烤鸭和糕点,说是相象对买的,不让空手回来。

秦王氏就知道,这小伙子是个会办事儿的人。

再加上保卫科有实权,又会来事儿,肯定还有升职的空间。

绝对的前途无量。

离得老远,秦王氏就开始心花怒放。

小伙子长的真英俊,个儿又高,一看身体就好。

就是不知道,人花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