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院子里这会儿,只有秦三愣、唐林,以及李媒婆。

三个人都没听懂,小丫头说的什么。

幸好孙氏出来打水,听到小闺女那句话,赶紧跑过来。

在槐花小手碰到唐林膝盖之前,将孩子抱了起来。

“妹夫、李姐,你们接着聊哈,我给孩子换件衣服去,瞧这身上脏的。”

孙氏抱着女儿进屋前,看了三个人一眼。

多亏他们没听出来,刚才小槐花说的是:“揪个鸡儿吃。”

吓死她了。

估计是上次抱闺女去屯口玩,被小丫头看见有人在逗小男孩儿,看了一次就学会了。

两岁的孩子,还处在只知道模仿年纪。

即便讲道理,也是听不明白的。

孙氏招呼大女儿:“小当,你过来,看好妹妹,别让她瞎跑,知道了吗?”

小当牵起妹妹的手,懂事地点头:“知道了。”

孙氏打完水,回去厨房做饭去了。

小当把妹妹抱起来,放到炕边坐着。

姐妹俩,安安静静坐在一起吃糖。

院里。

唐林掏出两块钱,递给李媒婆:“李姐,这是给你的介绍费。”

“哟,这钱姐可不能要。”

李媒婆赶紧推了回去:“你救了姐家闺女,姐还没谢谢你呢,再收你钱,那不真成了掉钱眼儿里了?”

唐林笑着:“一码归一码,往后日子长着呢,咱姐俩慢慢处。”

“那行,姐先收着,往后有用的着姐的事,你就吱声。”

李媒婆不再推辞,把两块钱揣进兜里。

给恩人的新婚礼物,她已经准备好了。

回头再添几块钱,做顿好饭好菜,请恩人两口子吃个饭。

自己家男人是街道副主任,往后两家还要经常走动。

关系都是慢慢处的。

这个道理她懂。

这时候。

秦长顺从屯部开完介绍信回来了。

孙氏端着一大锅米饭,放到桌子上。

转身用眼神问着丈夫:开完了?

秦长顺点头,把介绍信在身后偷偷递给媳妇。

孙氏拿着,回了厨房。

“妹子,给。”

秦淮茹擦擦手,接了过来:“嫂子,这是什么呀?”

她打开看,是介绍信。

顿时脸红了起来。

孙氏担心小姑子多想,解释着:“妹子,这么好的男人,打着灯笼也难找,可不是嫂子着急让你嫁人。”

说着,她从裤子里面的兜里,小心翼翼的掏出一只金镯子。

戴在了秦淮茹的手腕上。

“妹子,你拿着,这是嫂子的嫁妆,现在是你的嫁妆了。”

秦王氏没想到,儿媳妇竟然会把自己嫁妆给闺女。

感动地道:“春燕,你这嫂子当的真让妈没话说,以后等家里富裕了,妈再给你买一个金镯子。”

孙氏不在意地道:“说那些干啥,都是一家人,金镯子妹子戴和我戴都一样。”

她之所以这么大方,也是因为婆婆对自己是真的好。

婚后,她一连生了两个闺女,而且生小闺女的时候伤了身体,大夫说她以后生不了了。

婆婆得知以后,并没有赶她走,还如往常一样对她。

就这份情,孙氏一直记在心里。

要换做别人家,早就把不能生儿子的媳妇,扫地出门了。

秦淮茹抱住孙氏:“嫂子,你真好,不用妈给你买金镯子,等我在城里赚了钱,我给你买,买个比这只还大的金镯子。”

刚才看见唐林拿了那么多东西来自己家。

秦淮茹有点不好意思,自己家里穷,没有什么嫁妆,总觉得占了唐大哥很大的便宜似的。

现在好了。

有了嫁妆,就有了底气。

“这都是嫂子应该做的,淮茹,往后你和妹夫要是发达了,别忘了你两个侄女,嫂子就知足了。”

孙氏说完,拍拍小姑子的手:“走,吃饭去,早点吃,下午你和妹夫赶回去,还能赶上登记,不耽误晚上入洞房。”

在秦淮茹的羞涩中,她端着一大盆炖好的五花肉出去了。

“淮茹。”

秦王氏嘱咐闺女:“和姑爷好好过,城里的男人上班工作都累,算命先生说了,你只有在这两个月结婚,才可以和对方白头偕老,以后一定要照顾自己,照顾好家庭,知道吗?”

“知道了,妈,我会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唐大哥的。”

她之所以晚了四年才去城里相亲,就是因为十八岁那年,遇到一个会看事儿先生。

先生说了,她十八相亲,嫁的男人是短命鬼。

只有在二十二岁,盛夏这两个月,才能嫁到一个长命百岁,活到老的人。

而且会非常幸福。

老先生的话,秦家人一直放在心上。

刚好前些日子,孙氏两口子进城办事,遇到李媒婆,提起妹妹还没说亲。

总之。

一切都是刚刚好的缘份。

“开饭喽。”

“今天红烧肉真香啊,还有豆角炖排骨呐!”

“嚯,这大米饭蒸的,喷香锃亮,妹夫,这是东北大米吧?”

秦长顺故意高声喊着。

喊给秦二明一家听。

贾张氏母子俩,这会儿正坐在院子里,啃着刮嗓子的窝头。

那窝头就是用他们俩拿来的棒子面蒸的。

而秦二明一家三口,则是在厨房偷偷吃着白菜包子。

“唐大哥,给,吃饭吧。”

唐林从秦淮茹手里接过筷子。

在心里倒数。

三、二、一。

[来自贾张氏的怨气值+999!]

[来自贾张氏的怨气值+999!]

对嘛。

这才是他们母子俩的正常发挥!

饭吃到一半。

秦王氏忽然觉得少点什么,问儿媳妇:“京茹那丫头,哪去了?”

那丫头鬼灵精怪的,平时吃点什么好吃的,都少不了来蹭几口。

今天也是忙着招待新姑爷,就把她给忘了。

孙氏见怪不怪:“准是让四婶儿给关家里了,要不早跑过来吃红烧肉了。”

秦王氏撇了撇嘴:“孩子是好孩子,没摊上好妈。”

说完,她拿了个干净碗,夹了几块排骨和红烧肉,又盛了几勺子大米饭,拿盘子扣了起来。

对着唐林解释道:“给京茹那个小馋猫留一碗。”

毕竟肉和米都是姑爷带来的,理应说一声。

吃完饭。

返城的汽车差不多快来了。

秦淮茹把家里开好的介绍信拿给唐林看。

唐林有意逗她:“这么着急嫁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