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晨光在连绵的阴雨中显得稀薄而珍贵,勉强挤过布满水痕的窗棂,在横超合上的笔记本电脑外壳上投下一道微弱的光斑。“谨应邀。横超合十。”——那封回复“澄心苑”研讨会的邮件已发送,字句虽简,心湖却非波澜不惊。这叶辨法弘法的扁舟,承载的不仅是个人修持的考验,更可能牵动整个家庭在业海中的航向。

他下意识地捻动腕间的星月菩提佛珠,温润的触感如清泉流淌过心田,带来一丝沉静。右肩的旧伤在湿冷的空气中隐隐作痛,那是业力留下的印记,也是忍辱修行的无声提醒。屋外雨声淅沥,屋内却弥漫着一种奇异的安宁。主卧里,林慈均匀的呼吸带着医者特有的沉稳节奏;星河房内,昨夜尝试静坐后捕捉到的、那丝微弱的轻安感似乎仍在延续,少年的呼吸显得格外绵长平和。

横超没有立刻起身。他闭上眼,将纷扰的思绪沉淀,让心识回归到最基础的修行——持名念佛。唇齿微动,无声的洪流在心间清晰涌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每一个音节,都像投入心湖的石子,荡开层层涟漪,驱散着因研讨会邀请而生的微澜。他深深体会到:**信,是起点,像点亮一盏灯;愿,是方向,指引着灯照向哪里;而行,就是这盏灯持续发光发热的过程——就是这念念相续的持名。** 这看似简单重复的六个字,是连接他内心与佛力的最踏实桥梁,也是他在一切境遇中安住身心的基石。

“吱呀——”

林慈的房门轻启。她穿着素净的家居服,发丝随意挽起,眼神清亮,带着洞悉一切的敏锐。她无声地走到横超身边,目光掠过他沉静捻动佛珠的手,落在他微蹙的眉心和隐隐透出疲惫的侧脸上。

“肩膀又作怪了?”她的声音很轻,带着晨起的微哑,却有种抚慰人心的力量。温暖的手指自然而然地搭上他酸痛的右肩,精准地按压着紧绷的肌肉群。那力道恰到好处,既是医者的专业,更是伴侣的关切。

横超放松身体,感受着肩头传来的暖意和舒缓,口中无声的佛号并未停歇。他睁开眼,对林慈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老伙计了,跟着这天气闹点脾气而已。吵醒你了?”

“没有,正好醒了。”林慈的目光落向桌上尚未关闭的笔记本屏幕,“澄心苑”的邀请函清晰可见。“决定了?”她的问话没有惊讶,只有平静的确认。

“嗯。”横超点头,指尖轻轻点了一下屏幕,“一个契机。辨法亦是自省,弘法亦是修心。只是……”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星河紧闭的房门,“星河他……昨晚那点‘感觉’,不知能持续多久。这邀请,对他不知是触动,还是干扰。”

“扰动或许在所难免,”林慈手下力道沉稳,语气却带着一种通透的理解,“但未必是坏事。他心性聪敏,自己尝到了那‘轻安’的滋味,就像尝过一丝甜,再听你说糖,感受便不同了。或许,这也是他理解你‘工程师视角’的一个引子?”她眼中闪过一丝慧黠的光。

横超心中微动。妻子的话,点醒了他。星河对佛法的初步接触,不再是纯粹的隔岸观火,他自身对“轻安”的体验,就是实证的种子,无论那种子多么微细。**实践带来的那一点点真实的感受,比任何道理都更有说服力。**

“妈?爸?”星河揉着眼睛,顶着一头睡得乱蓬蓬的头发,趿拉着拖鞋走了出来。他看起来精神不错,少了平日的锐利棱角,眼神里还残留着一丝刚睡醒的懵懂,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昨夜轻安体验后的余韵。他打着哈欠,目光习惯性地扫过餐桌,立刻被亮着的笔记本屏幕吸引了。

“澄心苑?!”星河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却透出明显的惊讶,少了往日的质疑锋芒,更多的是好奇,“爸,你真要去这个论坛?”他走近几步,仔细看着标题,“‘工程师视角的净土信仰’?这……听起来有点……”他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眉头微蹙,最终蹦出一个,“……跨界?”

这反应,比横超预想的温和太多。叛逆的利刺似乎被昨夜的体验暂时软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困惑混合着探究的好奇。**那一点真实的“轻松感”,让他对父亲执着的东西,第一次产生了“这东西可能真有点用?”的疑问。**

“嗯,受邀了,就去交流学习一下。”横超语气平和,没有刻意强调什么。

星河拉开椅子坐下,拿起桌上林慈倒好的温水喝了一口,目光在父亲和屏幕之间游移:“工程师视角……怎么讲?用公式推导极乐世界的存在性?还是用量子力学解释佛号波粒二象性?”这话里依然带着理工科思维惯有的诘问底色,但语气更像是一种求知欲的试探,而非嘲讽。**他开始尝试用自己的逻辑去理解父亲的领域。**

横超和林慈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一丝意外和欣慰。

“没那么玄。”横超微笑,决定抓住这个难得的交流窗口,从最基础、也是星河已有亲身体验的地方切入,“核心还是‘信愿行’。比如,你昨晚静坐时,是不是感觉到一点……不太一样的平静?很短,但很清晰?”

星河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父亲会直接点破这个。他有些不自在地扭了扭脖子,耳根微红,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声音低了些:“嗯……就一小会儿,感觉……脑子里的杂音少了点,身体好像……松了一下,没那么沉了。”他努力描述着那难以言喻的感受。

“这就是‘行’的一种体现,是心念专注带来的身心变化。”横超的声音很温和,像在陈述一个客观现象,“持名念佛,‘南无阿弥陀佛’,也是‘行’的一种,而且是净土法门最核心、最易上手的‘行’。它不需要你立刻理解多么高深的教理,只需要你专注地、持续地去念诵这六个字。” **他强调着“易上手”和“专注持续”这两个关键点。**

他拿起一颗葡萄放在星河面前:“就像你专注地解一道物理难题时,心无旁骛,所有杂念都暂时止息了,那时你的大脑效率是不是最高?身心是不是也处于一种高度协调的状态?”

星河想了想,点头:“确实。进入状态后,感觉时间都变快了,人也特别精神,思路特别清楚。”

“持名念佛,也是类似的道理。”横超循循善诱,“当我们把散乱的心念,万缘放下,专注于一句佛号上,念念相续,就是在训练心的专注力(定力),也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那个‘愿’——愿生净土。心念纯净专一了,内在的智慧(般若)就容易显发,烦恼自然减轻,这就是你昨晚感受到的‘轻安’的根源之一,也是佛号不可思议加持力的初步显现。” **他用星河能理解的“专注状态”和“内在智慧显发”来解释。**

他顿了顿,看着儿子若有所思的表情,继续说:“至于‘工程师视角’,或许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经过无数修行者实践验证的、高效净化心灵、提升生命状态的‘心念训练程序’。它的‘源代码’就是阿弥陀佛的无量悲愿,它的‘运行指令’就是‘信愿行’,而‘持名’,就是最核心、最直接的‘用户交互接口’。你持续输入(念诵),系统(弥陀愿力)就持续响应(加持),最终导向生命系统的彻底优化和升级(往生净土)。” **这个比喻,让抽象的佛力运作变得可理解。**

星河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这是他深度思考时的习惯。父亲用他熟悉的“程序”、“接口”、“系统”作比,将玄妙的佛号与可感知的身心变化联系起来,这让他觉得不那么虚无缥缈了。尤其那句“专注的心念训练程序”,与他自身昨晚的体验隐隐契合。**他忽然有点明白父亲为什么能那么平静了——这种“专注训练”,似乎真的能让人在混乱中找到一点“定力”。**

“所以……你每天念那么多遍,就是在……运行这个程序?”星河问,眼神里少了质疑,多了探究,“就像……练肌肉一样,熟能生巧?练得越多,‘定力’就越强?”

“可以这么理解一部分。”横超肯定道,“持名贵在‘相续’,贵在‘专精’。念得纯熟,烦恼自然减少,心光自然显露。但这‘程序’的最终目的,不仅是现世的轻安和定力,更是与阿弥陀佛的大愿‘联网’,实现生命终极的‘数据迁移’。”他再次引用了那个星河能理解的比喻。这次,少年没有立刻反驳,而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似乎在消化这个“终极目标”的概念。

“那……”星河犹豫了一下,带着点不确定和一丝自己都没察觉的尝试心态,“如果……我是说如果,我现在也试试……就念几声?就……当个实验?看看这‘专注训练’到底啥感觉?”他飞快地补充,“纯体验!不算信那个什么净土啊!就…就想看看能不能再找到昨晚那种…‘松一下’的感觉。”

横超和林慈眼中都闪过一丝笑意。能主动提出尝试,而且是基于“体验效果”而非盲目信仰,这已是巨大的、符合他性格的进步。

“当然可以。”横超温和地说,“念诵本身,就是‘行’的实践。不必多想,放下杂念,就专注在声音上,或者专注在你心念里浮现的这六个字上。试试看,就当是…做一次专注力的小练习。”

星河深吸一口气,似乎下了很大决心。他正了正坐姿,有点笨拙地模仿着父亲平时念佛时沉静的样子,闭上眼睛。屋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窗外的雨声和林慈轻柔的呼吸。

“南……无……阿……弥……陀……佛……”星河的声音很轻,带着生涩和不自然,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像是在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他努力想把注意力放在声音上,但各种念头像淘气的孩子一样蹦出来:昨晚那道没解完的物理题、论坛上看到的某个技术争论、父亲说的“系统联网”……越想专注,反而越乱。

横超和林慈静静地陪着。横超自己则再次沉入无声的持名中,将自身安稳的力量,如同无形的光,柔和地笼罩在尝试中的儿子身上。

星河磕磕绊绊地念了几声,眉头越皱越紧。他忍不住睁开眼,有点懊恼:“不行!脑子里全是乱七八糟的!根本静不下来!比昨晚静坐还难!”

“很正常。”横超的声音平和如水,“初学持名,如同逆水行舟,妄念就是湍急的水流。不要抗拒念头,也不要跟着它跑。念头来了,看见了,知道它来了,就轻轻放下,再把注意力拉回到佛号上。就像你走神了,提醒自己‘回来做题’一样。关键在‘拉回来’这个动作,不在一次性能专注多久。**练习的就是这个‘拉回来’的能力。**”

他示范性地念出声,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沉稳,带着一种奇异的安定感:“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这声音本身就带着一种稳定心绪的力量。**

星河看着父亲沉静的面容,听着那平稳的佛号声,心中的烦躁竟奇异地平复了一些。他再次闭上眼睛,学着父亲的样子,不再强求“静”,也不去评判念得好不好,只是努力地“念”,努力地在念头跑掉时,一次次地、笨拙地把神思“拉”回那六个字上。

“南无……阿弥陀佛……(念头:那道题…)…阿弥陀佛……(念头:那个论坛…)…南无阿弥陀佛……”

这一次,虽然依旧断续,依旧有杂念干扰,但当他念到第五声、第六声时,一种极其微弱的、类似昨晚的感觉,如同投入深潭的一颗小石子,在心湖深处漾开一圈几乎难以察觉的涟漪——极其短暂的平静,仿佛周围的雨声都远去了那么一刹那。**虽然只有一刹那,但那种“松一下”的感觉又回来了!**

他猛地睁开眼,眼中带着一丝惊异和困惑,看向父亲,脱口而出:“……刚才……好像……又‘松’了一下?就……一瞬间?”

横超捻着佛珠,对他微微一笑,眼神中带着鼓励和肯定,没有说话。无声胜有声。**实践,哪怕只是笨拙的尝试,只要去做,就可能尝到一点点真实的滋味。** 这微小的体验,远胜千言万语的说教。持名的根基,已在少年初尝法味的心田,悄然种下。

林慈适时地站起身:“好了,两位专注力训练员,该吃早饭了,补充点能量。”她笑着走向厨房,打破了短暂的静默,也为星河消化这新奇的体验留下了空间。

星河坐在原地,看着父亲沉静捻动佛珠的侧影,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刚才那一丝微弱却真实的平静感,像一颗投入他坚固逻辑堡垒的种子,虽然微小,却蕴含着不可思议的萌芽力量。他不再质疑父亲去研讨会是否“神棍”,反而隐隐生出一丝好奇:那个“工程师视角”,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会如何阐述这看似简单、却又如此奇妙的“心念训练法”?**他开始觉得,父亲研究的东西,或许真的不只是虚无缥缈的理论。**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小了些。横超将心神重新沉入持名的洪流中,“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在心间如清泉流淌,无声地滋养着行持的根基,也悄然润泽着家中初生的菩提嫩芽。持名的力量,在风雨飘摇的都市一隅,在工程师的指尖,在叛逆天才的心头,在医者的守护中,坚定地铺展着通向净土的道路。**一念既生,念念相续,便是不可思议功德的开始——这功德,首先体现在心念的细微转变和那份初尝法味的真实体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