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首都的秋日,天空高远湛蓝,空气中弥漫着金桂的甜香与一丝属于北方的爽朗。胡文暂时将资本风云和纳米实验室的精密仪器抛在脑后,目标明确——加深与那颗温润明珠高圆圆的羁绊。他深知,这位气质如兰、底蕴深厚的京圈女神,她的好感度绝非浮华礼物可以轻易打动,需要的是契合她心境的、带着文化底蕴与生活气息的浸润。

**后海的慵懒低吟(黄昏至夜晚)**

华灯初上,什刹海的水面倒映着岸边酒吧串起的暖黄灯火,如同一条落入凡间的星河。2007年的后海酒吧街,正处于它最具“文青”气息的黄金时代。没有震耳欲聋的电音,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喧嚣,只有吉他弦音的清澈流淌和略带沙哑的民谣吟唱。

胡文和高圆圆并肩漫步在青石板路上。高圆圆换下了晚宴的华服,穿着一件米白色的针织开衫,内搭浅咖色长裙,长发松松挽起,几缕碎发垂落颈间,温婉得如同邻家姐姐。胡文则是一身休闲得体的深色夹克,气质沉稳。

他们避开人潮最盛的银锭桥头,拐进一条稍僻静的小巷,选了一家临水、有着小小木制露台的酒吧。露台边缘点着防风蜡烛,光影摇曳。点了一杯特调的无酒精“什刹海之秋”给高圆圆,自己要了杯单一麦芽威士忌加冰。

驻唱的歌手是个留着络腮胡的年轻人,抱着木吉他,正低声吟唱着老狼的《同桌的你》。略带忧伤的旋律在微凉的夜风中飘散,混合着湖水特有的潮湿气息。远处偶尔传来游人的笑语,更衬得他们这一隅的宁静。

“以前上学的时候,也常和同学来这边,不过那会儿可舍不得点这么贵的酒。”高圆圆捧着杯子,望着水面倒映的灯光,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眼神有些追忆,“就点杯最便宜的啤酒,能坐一晚上,听歌,瞎聊。”

“感觉现在和那时比,有什么不同?”胡文看着她被烛光映照得格外柔和的侧脸,轻声问。

“嗯……”高圆圆想了想,声音轻柔,“那时是青春的无忧无虑,现在是……一种知道自己在哪、要去哪的平静吧。就像这水面,以前是风一吹就乱,现在,底下有根了。”她转头看向胡文,眼眸清澈,“胡总你呢?坐拥那么多,看这里的感受,和我们这些小演员肯定不一样吧?”

“财富和地位,很多时候是工具和风景。”胡文抿了口酒,目光深邃,“坐在这里,听着歌,看着水,身边是能让人心静下来的人,这种感受,比任何财务报表上的数字都珍贵。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根’。” 他的话没有浮夸,带着一种沉淀后的真诚。高圆圆静静听着,眼波流转,烛光在她眸中跳动,那份温婉中,悄然多了一丝被理解的熨帖。

歌手换了首郑钧的《灰姑娘》,沙哑的嗓音唱着“怎么会迷上你,我在问自己…”气氛恰到好处的暧昧。胡文的手,自然地覆上高圆圆放在桌面上的手。她没有抽离,指尖微凉,掌心却传递着一种默许的暖意。两人相视一笑,许多情愫,在民谣的旋律和烛光的摇曳中,不言而喻。

*北海的碧波荡漾(翌日白天)**

秋日的阳光慷慨地洒在北海公园。租一艘脚踏船,胡文和高圆圆蹬着踏板,小船悠悠荡开碧绿的湖水,朝着标志性的白塔驶去。湖面波光粼粼,岸边的垂柳已染上金黄。

“自己蹬船和坐大游船感觉完全不一样。”高圆圆坐在船头,任由微风拂动她的发丝,笑容明媚,难得显出几分少女般的活泼。她脱下开衫,里面是一件鹅黄色的薄毛衣,衬得肌肤胜雪。

“是啊,这才有‘荡漾’的感觉。”胡文控制着方向,目光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和人,“记得小时候,春游最期待的就是来北海划船,感觉能划到天边去。”

小船划到湖心,胡文停下脚踏,任由小船随波轻晃。他拿出准备好的保温壶和精致的点心盒,倒出两杯温热的桂花茶,配上豌豆黄和驴打滚。

“尝尝,老字号。”胡文递给她。

高圆圆惊喜地接过:“胡总你还准备了这个?太贴心了。”她小口吃着点心,喝着清香的桂花茶,望着远处的白塔和蓝天,满足地喟叹一声:“真舒服啊,感觉时间都慢下来了。”

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湖面只有水波轻拍船体的声音。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话题轻松随意,从北京消失的老字号,聊到各自小时候的糗事。在这片隔绝喧嚣的碧波之上,那份在酒吧酝酿的亲近感,如同湖面的涟漪,悄然扩散,变得更加自然、熨帖。高圆圆看着胡文专注泡茶、阳光勾勒他英俊侧脸的轮廓,心中那份悸动,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漾开的波纹越来越清晰。

**798的先锋碰撞(下午)**

午后,他们驱车来到798艺术区。2007年的798,正处在它最具原始魅力的阶段。巨大的包豪斯风格厂房,斑驳的红砖墙,粗犷的钢铁结构,与里面展示的前卫艺术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街道上行人不多,商业气息很淡,更多的是背着相机、带着探索眼神的艺术爱好者和创作者。

高圆圆显然很喜欢这里,她的气质与这种带着历史沉淀和先锋气息的环境奇异地契合。她兴致勃勃地拉着胡文穿梭在一个个画廊和工作室之间。在一幅巨大的、用废旧机械零件拼装而成的抽象雕塑前,她能驻足良久,轻声和胡文讨论着艺术家可能想表达的工业与生命的隐喻。在一家独立设计师的服装店,她也能对着一条结构独特的裙子,说出自己对色彩和剪裁的见解。

“没想到圆圆姐对艺术这么有感觉。”胡文由衷赞叹。

“只是喜欢看,瞎琢磨。”高圆圆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以前拍戏空档,就爱逛这些地方,觉得能让人跳出日常,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她的眼神亮晶晶的,充满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感知力。

胡文拿起相机(特意带的胶片机),自然地捕捉高圆圆在巨大涂鸦墙前回眸的瞬间,在钢铁骨架下仰望的侧影。她没有刻意摆拍,每个瞬间都自然流露着一种沉静的美感。胡文看着她沉浸在艺术氛围中的专注模样,好感度悄然攀升。她不仅仅有温婉的外表,更有丰盈的内心和对美的敏锐感知。

**第四幕:胡同里的奥运心跳(傍晚)**

离开798,他们深入了南锣鼓巷周边的胡同。2007年的南锣虽然已小有名气,有了些文艺小店和咖啡馆,但远未到摩肩接踵的地步。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门口晒太阳的老人,骑着自行车穿行的居民,还保留着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而最鲜明的时代印记,是随处可见的鲜红标语: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One World, One Dream)”

*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 “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崭新的福娃贴画(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贴在不少院门和商铺的玻璃上,透着一种举国期盼的蓬勃朝气。

胡文和高圆圆像一对普通情侣,牵着手(在胡同的掩护下),慢悠悠地闲逛。在帽儿胡同,他们发现了一家藏在深处、只有几张桌子的小咖啡馆,店主是个留法回来的姑娘,手冲咖啡香气四溢。在菊儿胡同,他们被一家专卖老北京兔儿爷泥塑的小店吸引,高圆圆挑了一个憨态可掬的“骑黑虎的兔儿爷”,笑着说要放在新家镇宅。

夕阳西下,胡同里飘起炊烟。他们走到相对安静的北锣鼓巷,准备找家小馆子解决晚餐。就在这时,前方传来一阵清脆如银铃般的笑声和略显生涩的韩语交谈声。

只见两个年轻女孩正站在一家挂着“奥运志愿者服务站”横幅的小店前,似乎在询问什么。一个女孩穿着鹅黄色的卫衣,扎着高高的马尾,笑容灿烂,活力四射,眉眼间带着一种被保护得很好的天真与贵气,一看就出身不凡。另一个女孩则娇小玲珑,穿着简单的牛仔裤和格子衬衫,留着可爱的齐刘海,皮肤白皙,五官精致得像洋娃娃,正努力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和志愿者沟通,小脸急得有点发红,此刻只有18岁,作为交换生在北京短暂学习。

“需要帮忙吗?”胡文自然地走上前,用流利标准的韩语问道。

两个女孩都惊讶地转过头。朴宝英更是瞪大了圆溜溜的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胡文:“아… 한국어 하세요? (啊…您会说韩语?)”

“네, 조금 할 줄 알아요. (是的,会一点。)”胡文微笑着点头,随即转向那位穿鹅黄色卫衣、气质不凡的女孩,用中文问道:“你们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鹅黄卫衣女孩眼睛一亮,爽朗地笑道:“太好了!这位韩国妹妹想问问附近有没有好吃的炸酱面馆,不要游客扎堆的那种!我正发愁怎么比划呢!我叫苏晚晴,这是我刚认识的韩国朋友,朴宝英!”

“胡文,这位是高圆圆小姐。”胡文简单介绍,高圆圆也微笑着向两个女孩点头致意,目光在苏晚晴身上多停留了一瞬,似乎察觉到她不凡的气质。

朴宝英连忙鞠躬:“안녕하세요! 박보영입니다! 고맙습니다! (你们好!我是朴宝英!谢谢你们!)” 她看向胡文的眼神充满了感激和崇拜,胡文流利的韩语让她在异国他乡瞬间找到了安全感。

胡文了然,想了想,指向不远处一条更窄的小巷:“那边,拐进去有家‘海婶儿面馆’,开了几十年,街坊邻居都认,炸酱面一绝,保证地道。”他用韩语详细地告诉了朴宝英路线。

朴宝英开心得直点头,连声道谢。苏晚晴也笑着拍手:“太棒了!胡大哥你真是及时雨!我叫苏晚晴,我外公姓刘,他总说京城好吃的都藏在小胡同里!改天我请你们吃饭道谢!”

经过几句闲聊,让胡文心中了然。眼前这位热情开朗的少女,竟是京城某位实权高官的外孙女。

“举手之劳。”胡文笑容不变,顺势抛出了橄榄枝,“苏小姐对投资感兴趣吗?我正好在京城有家做前沿纳米材料的科技公司,‘星尘科技’,潜力不错。苏小姐要是有兴趣,可以来了解下,算是个小股东玩玩?”

苏晚晴眨眨眼,显然对“纳米材料”不太懂,但“前沿科技”、“潜力不错”这几个词,加上胡文沉稳的气质和身边高圆圆这样的大明星作伴,让她觉得靠谱又有趣。“真的吗?听起来好酷!我回去跟我外公的秘书叔叔说说,他懂这些!胡大哥你公司叫什么?‘星尘’?名字也好听!”

胡文递上自己的私人名片:“随时欢迎苏小姐联系。”

接着,他转向一脸懵懂但努力听着的朴宝英,再次切换成流利的韩语,声音温和而充满诱惑力:“박보영씨, 연기에 관심이 있으세요? 한국에 돌아가서 연예인이 되고 싶나요? (朴宝英小姐,对演戏感兴趣吗?想回韩国当艺人吗?)”

朴宝英一愣,小脸瞬间红了,有些羞涩又带着憧憬:“아… 꿈이예요… 하지만… (啊…是梦想…但是…)”

(梦想是要挑战才能实现的。)”胡文如同一个循循善诱的导师,(我在北京有一家叫‘星辰娱乐’的公司。和韩国娱乐圈也有很多合作。我看到了你的潜力。如果有兴趣,可以来我们公司试试,立刻转正,没有实习期?我可以为你打开在韩国出道的道路。)”

朴宝英彻底惊呆了!眼前这位气质非凡、说着流利韩语的中国男人,竟然是娱乐公司的老板?还要给她机会出道?巨大的惊喜和难以置信让她一时说不出话,只是捂着嘴,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看胡文,又看看旁边微笑的高圆圆,明显认出了这是个中国的大明星。

高圆圆适时地用温柔的声音(虽然朴宝英听不懂)补充道:“胡总的公司,很厉害的。” 她的肯定,无疑增加了可信度。

“真…真的可以吗?”朴宝英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用韩语激动地问。

“(这是我的名片。)”胡文微笑着承诺,“ (现在,去享受美味的炸酱面吧!)”

两个女孩欢天喜地道别离开。苏晚晴还回头用力挥了挥手:“胡大哥,圆圆姐,说定了啊!我会联系你!”

看着她们青春活泼的背影消失在胡同深处,高圆圆转头看向胡文,眼中流转着惊叹和一丝了然的波光:“胡总,你这‘偶遇’,收获可真不小啊。” 她指的不仅是两位少女,更是胡文瞬间展现出的对政商资源和娱乐人才那精准无比的嗅觉与掌控力。

胡文牵起她的手,十指相扣,继续漫步在夕阳余晖笼罩的胡同里,奥运标语在古老的砖墙上鲜艳夺目:“缘分有时候,也需要主动去‘创造’一下。走吧,我们也该去尝尝地道的炸酱面了,可别被小姑娘们比下去。”

夕阳拉长了他们的身影,胡同里的炊烟袅袅升起。一次精心策划又充满意外的京城之旅,不仅让高圆圆的好感度在温润的日常与艺术的熏陶中稳步攀升,更意外地为胡文的科技帝国和娱乐版图,网罗了两位极具潜力的未来新星。苏晚晴背后的政治资源,朴宝英这颗待发掘的韩流璞玉,如同两颗新投入棋盘的棋子,将在胡文宏大的棋局中,扮演各自独特的角色。而胡文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仿佛也预感到新的风暴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