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四月的哈大已经有了暖意,物理系的阶梯教室窗外,几株丁香树冒出了星星点点的花苞。陈非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往里挤,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讲座入场券——这是她托物理系的朋友好不容易弄来的,主讲人是从中科院来的老教授,讲的是当前最热门的量子场论进展。

教室里早就坐满了人,连过道里都站着不少蹭课的学生。陈非踮着脚往里瞅,目光很快锁定了前三排中间的位置——白之就坐在那里,背挺得笔直,手里拿着个硬壳笔记本,侧脸在透过窗户的阳光里显得格外清晰。

她悄悄挪到他后排的空位坐下,心脏不争气地跳快了几拍。自从上次在图书馆讨论过熵增原理,他们见面的次数多了些,却始终停留在"讨论学术"的层面。他会在实验室帮她校准仪器,也会在食堂碰到时,把她不爱吃的香菜默默夹走,但像这样近距离坐着听讲座,还是头一回。

讲座开始后,老教授操着一口带着京腔的普通话,从狄拉克方程讲到规范场论,内容艰深得像在听天书。周围不时传来倒吸冷气的声音,陈非却听得入了迷,前世做交叉学科研究时,她接触过不少量子场论的皮毛,此刻老教授的讲解像把钥匙,打开了她记忆深处的知识宝库。

讲到一个理论分歧时,老教授故意卖了个关子:"关于真空能量的计算,目前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该考虑零点能修正,另一种..."

"我觉得零点能修正不能忽略!"前排突然有人打断,声音带着点年轻人的冲动。

陈非抬头,看见是物理系的一个男生,据说数学天赋极高,就是性子急了点。男生站起来,语速飞快地阐述观点,引经据典,听得周围人频频点头。

老教授没生气,反而笑着摆手:"坐下说,坐下说。那你觉得,怎么解决修正后的发散问题?"

男生顿时卡壳了,脸涨得通红:"这...这需要进一步推导..."

陈非忍不住跟旁边的朋友小声嘀咕:"他忽略了重整化的尺度依赖性,其实可以引入一个截断参数..."

"截断参数会破坏规范不变性。"旁边突然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清晰地盖过了她的话。

陈非吓了一跳,猛地转头——白之不知什么时候回过头来,正看着她,眼神里带着点探究,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考较"意味。

周围有几个人被这边的动静吸引,纷纷看过来。陈非定了定神,迎上他的目光:"可以用维数正规化,在d维空间里定义传播子,这样既保留规范不变性,又能自然消除发散。"

她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连讲台上的老教授都听见了,赞许地看了她一眼:"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维数正规化确实是目前比较好的方案。"

那个冲动的男生不服气,转过头来:"可维数正规化在低能区会产生偏差,实际应用中根本行不通!"

"那是因为你没考虑跑动耦合常数。"陈非据理力争,骨子里的韧劲被激发出来,"在电弱统一能标下,耦合常数的跑动趋势正好能抵消这种偏差,这一点在去年的实验数据里已经得到验证..."

她越说越投入,完全忘了这是在公开讲座上,也忘了自己还顶着"中文系学生"的身份。直到旁边的朋友悄悄拉了拉她的衣角,她才意识到周围静悄悄的,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包括讲台上的老教授。

"这位同学是..."老教授饶有兴致地看着她。

"我是..."陈非刚想说自己是中文系的,后排突然传来白之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她的观点,有数据支撑吗?"

这句话像根针,精准地刺破了刚才剑拔弩张的气氛。所有人的目光又转向白之,包括陈非自己。他还维持着回头的姿势,目光落在她脸上,没有了刚才的探究,反而多了点...期待?

陈非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他不是在质疑她,是在给她递台阶——让她用数据说话,用物理系最认可的方式证明自己。

她深吸一口气,走到教室后排的黑板前,拿起粉笔:"我可以简单推导一下实验数据的拟合过程。"

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她的动作很快,却条理分明,从实验数据的选取,到拟合曲线的绘制,再到误差分析,每一步都透着专业和严谨。尤其是在处理数据偏差时,她用了个极其巧妙的变换,把原本复杂的公式简化了近一半。

"通过这个变换,可以清楚地看到..."她一边写一边解释,声音稳定,眼神明亮,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白之坐在下面,看着她在黑板前从容自信的样子,指尖无意识地在笔记本上划着。她的推导步骤比他预想的还要简洁,尤其是那个数据变换,简直像为这个问题量身定做的一样,透着股说不出的巧劲。

他突然想起第一次在量子力学课上,她解出那道难题时的样子,也是这样专注,这样笃定,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她和眼前的公式。

"所以..."陈非放下粉笔,转过身面对大家,"从实验数据来看,维数正规化是可行的。"

教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老教授更是激动地走下来,握着她的手:"好!好!思路清晰,数据扎实,比我带的研究生还厉害!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导师带的?"

"我...我是中文系的陈非。"她有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中文系?"老教授愣住了,随即哈哈大笑,"好个中文系的!物理系的老师要是知道放跑了你这样的好苗子,得拍大腿!"

周围的人也跟着笑起来,目光里的惊讶变成了赞叹。陈非的脸颊有点发烫,下意识地看向白之,发现他也在看她,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疏离和探究,多了点她读不懂的柔和。

讲座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陈非收拾东西时,白之从前面走过来,手里拿着她刚才落在座位上的笔。

"你的推导..."他递过笔,顿了顿,才继续说,"数据处理很巧妙。"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夸奖她的学术能力,陈非心里像揣了块糖,甜滋滋的:"谢谢,其实我也是瞎琢磨的。"

"不是瞎琢磨。"白之摇头,眼神很认真,"你对实验数据的敏感度,比很多物理系学生都强。"

他说完,转身就要走,又像是想起了什么,回头补充了一句:"下周六下午,实验室有量子力学的讨论会,你要来吗?"

陈非愣住了,随即用力点头:"来!当然来!"

看着白之离开的背影,她握紧了手里的笔,笔杆上似乎还残留着他指尖的温度。窗外的丁香花不知什么时候开了,淡淡的香气飘进教室,混着阳光的味道,让人心里暖暖的。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讨论会的邀请,更是他向她敞开的一扇门——一扇通往他的世界,通往他们共同未来的门。

陈非快步走出教室,阳光洒在她身上,暖洋洋的。她抬头看了看湛蓝的天空,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转系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她的底气也越来越足——不光是为了能和白之并肩,更是为了能站在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里,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