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挨打,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他需要力量,需要筹码,需要尽快摆脱这种被勒索的困境。
一个念头,在辗转反侧中逐渐清晰、坚定。
炒股。
这个念头并非空穴来风。他所在的这个世界,虽然名为“蓝星”,历史轨迹与他前世的地球在诸多方面高度相似,但细微之处却存在着关键性的“时差”。
尤其是在他熟悉的科技领域,特别是计算机人工智能(AI)的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他前世记忆中的2010年代。
在前世,2010年左右,AI在金融投资领域的应用,尤其是量化交易和智能辅助决策,已经度过了最初的探索期,开始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展现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模式识别潜力。许多对冲基金和大型投资机构,早已将AI作为核心武器,用于高频交易、风险评估、投资组合优化乃至预测市场情绪。
然而,在这个世界,秦渊凭借敏锐的观察和有限的资料检索发现,所谓的“智能投资”还停留在非常初级的阶段。
主流券商提供的交易软件,功能仅限于基础的行情查看、委托下单和简单的技术指标分析,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因子挖掘、关联性分析、新闻舆情实时解析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动态策略调整。
散户和专业投资者之间的信息鸿沟与技术壁垒,远比他前世记忆中的同时期更为巨大。
这,就是他最大的优势!
他脑中储存着超越这个世界至少十年的金融科技视野,深知AI在投资领域的巨大潜力与陷阱。
好处(潜力):
1. 信息处理:能24小时不间断地扫描全球新闻、财报、公告、社交媒体舆情、行业报告等海量非结构化数据,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如政策变动、公司突发事件、市场情绪倾向),速度与广度远超人类。
2. 模式识别敏锐: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能在历史数据和实时行情中识别出人类难以察觉的复杂模式、关联性和统计套机会利(如板块轮动、价量异常、事件驱动型波动)。
3. 情绪剥离,理性决策:AI没有贪婪和恐惧,能严格按照预设的策略和风险控制规则执行交易,避免因情绪化导致的追涨杀跌、过度交易或该止损不止损。
4. 高效回测与优化: 可快速对历史数据进行策略回测,模拟不同参数下的表现,帮助筛选和优化投资策略,大幅提升策略开发效率。
5. 风险监控实时化: 能实时监控持仓组合的风险敞口、相关性、波动率,并在触及预设阈值时自动预警或执行风控操作(如止损、对冲)。
6. 解放人力,专注策略: 将繁琐的数据收集、基础分析、交易执行交给AI,投资者可以更专注于宏观判断、策略逻辑构建和模型迭代。
当然,任何事存在两面性,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但是只要不过度依赖,都可以避免。
目前以秦渊的条件,一台普通的笔记本电脑、有限的资金、单枪匹马——去打造一个前世顶级机构级别的AI交易系统,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且他要的也不是那个。
他只需要一个“半智能辅助软件”,一个能在这个信息相对闭塞、工具相对原始的市场里,为他撬开一丝缝隙的工具。
核心功能定位清晰:
1. 智能搜索与信息聚合: 能按预设关键词(如行业、公司、政策名称)自动抓取主流财经网站、新闻平台、交易所公告的关键信息,并进行初步的摘要和分类,省去他手动大海捞针的时间。
2. 基础信息处理与可视化: 对抓取的公司财报关键数据(营收、利润、负债等)进行结构化提取和简单计算(如增长率、比率),并生成易于观察的图表(如趋势线)。
3. 辅助买卖决策: 实现基础的技术指标计算(如MA均线、MACD、KDJ、RSI)并可视化;设置简单的价格预警(突破某价位、跌破某支撑);能根据预设的、非常明确的规则(例如:当某只股票的RSI连续3天低于30且成交量放大20%以上时,触发买入提醒)给出提示,但最终的买卖决策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4. 基础甄别与初步筛选: 设定一些基础财务指标(如连续三年盈利、负债率低于某个值、市盈率在某个区间)或技术形态(如突破长期盘整平台),对全市场或自选股进行初步扫描和筛选,缩小人工深入研究的范围。
“再多,这台电脑也带不动了。”秦渊拍了拍手边那台有些年头的笔记本电脑,“等以后…等以后真赚到钱了,搞几台服务器,再考虑更复杂的模型。” 他眼中闪过一丝对未来的野望,但很快被现实的冷静取代。
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吃嘛。
第二天,秦渊把笔记本电脑带到了学校。体育组办公室相对清闲,只要没课,老师们各忙各的。他找了个靠窗的角落,插上电源,打开IDE(集成开发环境),十指开始在键盘上翻飞。屏幕上,一行行代码如同有生命的溪流,迅速流淌、汇聚。
“噼里啪啦…”清脆的键盘声在略显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有些突出。
“哟,秦渊!”一个洪亮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是同办公室的体育老师陈斌,人高马大,性格豪爽,是校篮球队的教练。他刚巡完早操回来,满头大汗,手里拎着个运动水壶。他好奇地凑过来,看着屏幕上飞速滚动的、对他来说如同天书的代码,眼睛瞪得溜圆,“你小子可以啊!没出来看,深藏不露啊,居然还会写程序?这玩意儿看着就头大。”
秦渊手上的动作没停,只是略微侧了侧头:“陈哥过奖了。我在大学主修经济,计算机是选修。算不上厉害,也就马马虎虎过得去,会点皮毛,解决点自己的小需求还行。”
陈斌顺势拉开旁边的椅子坐下,看着秦渊那在键盘上仿佛跳舞般灵巧的手指,毫不掩饰地流露出羡慕之色:“厉害就是厉害!这手指头动的,比我带球过人还快。”他灌了一大口水,感慨道:“当初赵主任说我们体育组要来个高材生,还是名牌大学的,可把我们几个吓了一跳。说真的,秦渊,以你这学历,这本事,完全可以在外面找到更多更好的选择啊!坐办公室,进大公司,那多光鲜亮丽,钱也多吧?哪像我们这儿,风吹日晒的。”
他放下水壶,语气里带着点自嘲和坦诚:“我跟你没法比。我啊,没啥学历,当年就靠着篮球打得还凑合,考了体育特长生进的大学。进了校队,后来又选进了省青年队。比赛?大大小小参加没有一百场也得有八十场了,可惜啊,没啥拿得出手的硬成绩,全国性的比赛更是连门槛都摸不着,用老话说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后来年龄到了,水平也上不去,就退下来了。退下来才发现,除了打球,好像啥也不会,文凭也拿不出手。兜兜转转,也是没办法,才托了点关系,回老家考了个教师资格证,来这儿当个体育老师,好歹算个稳定饭碗。” 陈斌摸了摸后脑勺,笑容里带着点过来人的无奈。
秦渊敲击键盘的手指终于停了下来。
他转过头,认真地看向陈斌,脸上露出一丝感同身受的自嘲:“陈哥,其实…我们也没什么本质区别。”
他身体微微后靠,目光似乎透过窗户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回想着“原身”的经历:“我唯一好一点的,可能就是顶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但我主修的是经济,这专业听着高大上,实则高不成低不就。刚毕业那会儿,踌躇满志,结果呢?小公司,地方小平台,业务杂,加班多,累死累活赚不到几个钱,关键是感觉学不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我看不上。真正心仪的大公司、投行、基金?门槛高的吓人,一没人脉二没关系的,连简历关都过不了,面试机会都捞不着。投了无数份简历,石沉大海。也托过人,效果寥寥。” 他苦笑了一下,带着一种经历过社会毒打后的清醒,“兜兜转转,碰了无数次壁,心气儿也磨掉不少。最后,也是机缘巧合,加上家里…嗯…有点情况需要稳定,才进来这里。说起来,也是个‘没办法’的选择。至少,这里清净,时间自由。”
陈斌听着,脸上的惊讶慢慢变成了深有感触的赞同。他用力地点点头,仿佛找到了知音:“对对,太他妈对了。可不就是这样嘛!看着光鲜的门槛,没那层关系,挤破头也进不去。咱们这,也算…嗯…曲线救国?哈哈!” 他拍了拍秦渊的肩膀,之前的羡慕变成了同病相怜的理解。
气氛变得轻松了一些。陈斌又好奇地指着秦渊的电脑屏幕:“那你这噼里啪啦的,是在捣鼓啥好东西?搞副业?”
“哦,算不上副业。”秦渊重新将注意力转回屏幕,解释道,“就是自己想做个辅助分析的小工具,处理点数据,方便自己做些研究。” 他刻意模糊了具体用途,毕竟涉及炒股,在单位里还是低调为好。
陈斌虽然不懂技术,但看秦渊说得轻描淡写,也就没深究。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行吧,反正没课的时候也没啥事。你弄你的,只要不耽误上课,其他事儿你自己看着办就成。不打扰你了,我去趟器材室找李老头去,昨天到了一批新篮球和跳绳,得去点点数,归置一下。”
“好,陈哥您忙。” 秦渊点点头。
陈斌哼着不成调的歌,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办公室又恢复了安静。
秦渊深吸一口气,将纷杂的思绪和陈斌的谈话暂时抛开,重新沉浸到代码的世界里。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在他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明暗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