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4章

江湖上,习武之人分总体为三个境界。

三流,二流,一流,再往上便是绝世,因只寥寥数人,所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三个境界,每个境界又分初、中、鼎三阶。

境界不多,划分依据又是内力强弱,实战中变数又大,所以行走江湖,只能当做参考。

因为朝廷“逐流政策”,主张自然发展,失去了对江湖二十多年的掌控力,致使盗匪猖獗,帮派林立。

所以很多人做境界认定,无非是为了挂个牌子。

世道乱了,接些委托,赚口吃的。

虽然境界不多,但是却很分明。

三流境界重在练体,也是大部分人终其一生所停留的境界,内力只能流转于体内。

而二流境界不同,内力可以假借外物,比如附着于武器之上,鼎阶高手更是随心所欲,比如四书院的“丹青浪子”顾不同,内力竟能附着于笔墨上。

据说泼墨成虎,撒字成兵。

也只有达到二流鼎阶,才能做到内力外放,且不借助任何外物,这就是“威势”。

而一流境界能根据自己修习的武功种类,心性,甚至是用气习惯,将“威势”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域”。

也就是说威势是一个标志,一种几入巅峰武道境界的标志。

但是...他看上去连二十岁都没有啊!南乌城什么时候有这种不出世的天才了?

癞子球的额头满是汗珠,握着刀柄的手也有几丝颤抖。

他上一次感受到威势是在什么时候?

对了,是在三年前的“三教论武”那天,就是这种熟悉的感觉。

绝不会错!

癞子球尝试挪了一下貌似种在地上的腿。

脚还能动,看来时候做出决断了!

只见癞子球飞快的甩出几道飞镖,毫不犹豫的转身,几乎手脚并用的向外奔去。

同时尖着嗓子喊道:

“大哥,饶命!”

癞子球从来没跑过这么快,身为三流鼎阶的他,在这个小城呆了太久,在这里,他已经算是难得的高手。

却没想到今天的自己居然如此狼狈。

靠!就知道孙老狗说的好差事都是骗人的!

一个不会武功的废柴哪里值得了十两银子!

癞子球耳边生风,一连跑出了五里地才敢稍作停歇。

他倚在一棵树上,大口喘着粗气,阵阵清风吹过,脑子才清醒了些。

不对啊,自己在他面前不过是个蝼蚁,哪里值得用“威势”?

细想之下,只有一个可能。

他在警告我,不,是在警告我身后的人。

癞子球被风吹的打了一个寒颤,拍了拍身上的土,换了一条小路,奔城里方向去了。

茅草屋里的李初七也愣了,癞子球的几个飞镖毫无准头,倒像是防止自己追击的。

怎么着货毫无高手的姿态啊!莫不是自己看走眼了?

算了,先不管这么多,先去医馆要紧。

回身望去,二胡显然已经被吓傻在了原地,一动不动。

另外两个晕在一旁,看上去一时半会醒不了。

李初七刚要迈步,忽然想起一件事,之前明明自己感知到了五个人,可目前却只见到了四个。

李初七脖颈一凉,一柄钢制的扇子不知何时贴了上来。

“镇定自若,你很强。”声音清脆,夹杂着一丝欣喜。

李初七转头看去,一个模样俊秀的少女正冲自己抿嘴笑。

女孩收回钢扇,双手负在身后,一袭简单的白衣,发髻很高,打扮的倒有些像翩翩公子。

好一个干净利落的美人胚子!

李初七暗暗惊道,这小妮子好快的手,自己才稍有松懈,这人若有杀意,扇子换刀,恐怕自己脑袋都掉了。

自己可不是镇定自若!是根本没反应过来好吧!

这时门外又冲进一个负箕少年,身后的书箱很大,显得少年有些矮小。

他一把将少女拉离李初七的身边,大声喊道:

“昭昭!危险!”

“死包子,危险个头啊,他要是想杀我,我刚刚能近的了他的身?”

其实是能的...我真的只是没反应过来...

少女先是狠瞪了少年一眼,接着转头冲着李初七说道:

“我叫程昭昭,‘昭昭白日不可掩’的‘昭昭’。”

“在下包一司。”少年紧接道。

李初七心里暗暗叫苦,你同伴刚刚差点杀了我,你确实应该“不好意思”。

但这又是哪来的两位神仙?

“李初七,无名小卒而已,不知两位何事?”

程昭昭将手伸进包一司背着的书箱,掏了一本册子和一支笔出来。

笔为铅做,不用磨墨即可在纸上书写。

包一司自觉的弯腰,将书箱摆正,让程昭昭有借力写字的地方。

“天魁93年六月十九,建乌城,桃岭村,觅得一绝世天才。”

绝世天才?我?

“年不满二十,已入二流之境界,我以身相试,果然不虚。”

等等,这里面虚得很啊!

“故潜龙榜应有对应变化,具体细则,后续调查跟进。署名,程昭昭。”

少女大笔一挥,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将笔丢给包一司,冲他点了点头。

少年随即从身后掏出一张空白画卷,头也不抬,飞速动笔。

李初七站在原地颇为尴尬,是走也不好,站也不好。

“那个,程姑娘,这里面恐怕有什么误会...”

话音未落,包一司竟已经停笔,对着画卷轻吹一口气,随即展示。

短短片刻,画卷上面居然出现了自己的脸!

“放心,我们《江湖杂刊》只报道真实内容,真实性是我们的首要原则!”

程昭昭拍拍胸脯,信誓旦旦的和李初七保证着。

《江湖杂刊》?那个有官方背景的超级大报刊?

昔日武宗皇帝打下江山,无孔不入的情报机构居功至伟。

天下初定,虽北有大辽,南有诸侯小国,但一时不会有大的战事。

于是这个庞大的对外情报机构转型成了对内的“监视器”。

改名“獬豸”,领头的叫做江南海。

上至文武百官,下到江湖龃龉,这头官员私下聚会,往往宴席还没开始,那头名单已经摆在武宗皇帝的案头了。

更可怕的是,还会有源源不断的画像传到武宗皇帝的面前。

主人拱手迎人时堆笑的神态,席间舞女的一颦一笑,觥筹交错时酒杯的碰撞,无一不有记录,画面栩栩如生。

天魁23年,仁宗继位,群臣进谏,几番猜忌之下,杀掉了江南海。

而新上位的居然是宫内受宠的太监!

这让獬豸中的人无法接受,一时之间,架构松散,形同虚设。

此时民间出现了江南海的后人,收拢旧部,但并无反意,只是收集江湖奇闻轶事,创办报刊《江湖杂谈》。

仁宗并没有他父亲的手段,在失去獬豸的同时,他也失去了对百官的控制力。

时任首相的严百歌在此时又提出了“逐流政策”,主张顺其自然的发展,重视商业,开放港口,拉拢士族豪绅。

一时间经济增长空前,但也埋下了土地兼并,贫富差距悬殊的种子。

经济的繁荣下,无数的蛀虫应运而生,朝廷的威望屡遭削减。

于是,在发酵了五十年后,大江湖时代来临了!

一时间,群英并起,武林人才空前活跃。

《江湖杂刊》的威望也越来越高,以月刊的形式发售,其中不仅有江湖轶事,秘宝疑踪,更是设立“三大榜”。

“武绝榜”设榜二十一位。名列其中的皆是响当当的人物,榜单之首更是有“天下第一”的美誉,只不过榜首位置始终空着,名次由二开始排列。

“兵绝榜”设榜五十位,神兵利器,无不网罗其中。

“日月榜”设榜十位,皆是奇人异士,或以文采名动一方,或以精通奇门闻名天下,虽都不以武力为长,却没有一人会被小觑。

“三大榜”之下,还有其它小榜。

例如“潜龙榜”,记录名声鹊起的江湖新人;“奇物榜”网罗天下珍奇物件;其它小榜也是月月更新变化,给足了江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眼前这两位,竟是来自《江湖杂刊》,而且看样子还不是一般的“哨子”。

程昭昭拍了一下包一司的头,将笔从他的手里拿了过来,说道:“你先去约定的地方等师父,跟他说明情况。”

少年被拍了个趔趄,单薄的身体摇摇晃晃。

少女继续小声说道:“你现在犯了老毛病,待在我身边也帮不上忙,不如先去找师父,我们三天后城南如意客栈汇合。”

包一司似乎还想说什么,一急又咳嗽了几声,想了一下,点头应允下来。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很有礼貌地冲着李初七微微欠身,然后背着书箱小跑出去了。

程昭昭冲着李初七咧嘴笑道:

“李初七是吧?我闻到了大新闻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