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南乌城的衙门本来是设在城内的。
二十年前,大饥荒,民不聊生,当时的衙门府尹周平为了稳固民心,防止兵变,亲自带着手下搬出内城。
在苍乾镇的镇北新设了一处府衙,与民同耕,同食,同苦。
当时南乌城主司马传,为了削弱朝廷的监视,于是顺水推舟,全力支持衙门的决定。
所以府衙这一迁出,就迁了二十年,直到今日。
周平也在饥荒结束后不久辞官不做,销声匿迹。
新上任的府尹王桓,一直兢兢业业,但因为城主司马传的打压,权利越来越小。
直到现在,府衙已经沦落为只能处理周边民事的朝廷机构。
但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
由于府衙办事认真负责,南乌城周边的附属乡镇犯罪率大幅下降,府衙颇得人心。
百姓对府衙的赞许更让城主司马传恼火,于是又几次三番的找理由克扣粮饷,甚至私下把府衙中有能力的人挖走。
时间一久,府衙人才凋零,很少有能力处理大的案件,只能处理周遭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什么王二家丢了一只羊啊,刘三的媳妇跟她婆婆吵架,摔锅砸碗啊。
虽然府衙中人一开始颇有怨言,但新上任的的府尹王桓却乐在其中,时常教导大家无论大事小事,都是为百姓做事。
自己更是身先士卒,带头做好表率,时间一长,府衙人倒也宽心,一派和气。
李初七与程昭昭到衙门的时候已经是正午时分,正赶上衙门放饭。
李初七打眼看过去,秀才也混在官差中,右手拿着筷子,拼命的够着木桶里最后一勺菜,毫无读书人的矜持,引得身边官差嘲笑。
“哎,我说何照大公子,您好歹是个秀才,怎么跟饿死鬼转世似的?”
“是啊,你这吃了几碗饭了?咋跟个饕餮一样,吃不饱啊你?”
“我看他这小手指头短一截,也不是什么见义勇为受的伤,是半夜太饿,自己啃的吧!”
众官差哄笑一团。
何秀才把最后一口饭扒到嘴里,梗着脖子叫嚷道:“笑笑笑,笑个屁,不挨饿才是硬道理,你们懂什么?”
与周围的官差不同,宋峰和墨简单独在一张桌上,两人相对而坐,正对着一张地图交流着什么,不见两人动筷。
见李初七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清丽脱俗的小姑娘,宋峰连忙起身相迎。
李初七向两边互相介绍了一下。
话还没说完,小姑娘已经两眼放光,自来熟的拉着墨简问东问西了。
“墨简姐姐,请问你对‘三十年最强一代’这个评价有什么看法?”
“实至名归。”
“哇!好帅!那传闻说你和江南宋家二少爷宋离舟,已经私定终身,是真的吗?”
“无稽之谈。”
“我就知道!他哪里配得上姐姐!那...”
李初七见程昭昭有些失控,连忙把她拉到一边,示意她还有更重要的事,先把好奇心收一收。
几人坐定,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揪出人口贩卖的幕后黑手,于是先将线索归拢一下。
按照宋峰的说法,在“吐真丸”的作用下,从被抓人的口中得到了一个地点——毓秀村。
那是一个破旧不堪的村子,就在梅亭桥不远处,两年前还发生过一场大火,人口所剩无几,现在俨然是一座“鬼村”了。
按照他们的说法,之前贩卖人口的其中一个据点就在那里,不过他们早上去看过,早已人去楼空。
“咦?那不是我老家吗?”何秀才凑过脑袋。
“你是毓秀村的?”李初七问道。
“对啊,我们村子很早以前是靠种珍奇花草讨生活的,不过时景不好,花活不了,人也活不下去,村子就破败了,我父母死的早,再加上两年前一场大火,我家又烧了一半,没办法,我只好去城里卖字卖画求生。”
何秀才回忆道。
“我们早上去,什么都没发现,几间屋子都很乱,有近期居住痕迹,但是没有找到他们出村的方向。”宋峰说道。
“村长家的密道你们搜过了吗?”何秀才漫不经心的出声问道。
“密道?哪来的密道?”宋峰一惊。
“就在村长前院的地窖里啊。”何秀才一摊手。
宋峰听后,一下来了火气,大声问道:“早上哪个混蛋搜的村长家!”
只见林槐面色潮红,羞愧的站了出来。
“我...那个地窖全是腐烂的瓜果蔬菜,再加上前阵子下雨,里面都泡腐臭了,就...就没下去看。”
林槐的声音越来越小。
宋峰有些恨铁不成钢,但想到现在不是责罚的时候,又问何秀才:
“你怎么知道密道的?这密道是用来干什么的?”
何秀才吃饱了有些累,顺着门柱靠坐而下,好整以暇的说道:
“我们村子人都知道啊,小时候我们还去里面探险呢,据说是为了防以前富贵山上的贼人才挖的,只不过自从那座山挖不出黄金了,来的贼人也就少了,所以密道也成了摆设。”
宋峰狠狠地瞪了一眼低头的林槐。
自己这个小徒弟哪里都好,就是做事实在有些马虎,有一次外出,居然把刀忘在了客栈里!
宋峰因为林槐这个毛病骂过他不止一次,也罚他关过禁闭,但就是治标不治本。
不过现在也不是教育他的时候,宋峰清点了几人,准备再去一趟毓秀村。
墨简也起身,表示自己一同前往。
此时李初七却摆摆手,笑着说:“总要有人看家吧,你们去,我等你们的好消息。”
宋峰点头,指着何秀才道:“那就辛苦李兄弟看着他了,我们这次速去,不方便带他。”
墨简略有深意的看了李初七一眼,随后和众人出门前往了毓秀村。
“等等,我也...”
李初七一把拉住了想一同前往的程昭昭。
凑到她的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话。
程昭昭眼中闪烁光芒,出声询问:“真的?”
李初七认真的点了点头。
小姑娘听后,开心的出门而去了。
靠在门柱上的何秀才见状,睁开了微眯的双眼,饶有兴致的看着李初七。
“李兄不跟着一起去看看吗?”
李初七走到何秀才的右手边坐下,也学着他的样子慢悠悠的靠在了门柱上。
“我这个人啊,懒,不怎么喜欢干活,又骑不惯马。”
“呦,那我们可以说是志同道合。”
“你叫何照?”
“正是区区在下,一个穷酸秀才。”
何照再次微闭双眼,摇头晃脑的笑道。
“天气真好啊。”
阳光穿过门口老杨树叶子间的缝隙,洒在地面上,一片斑驳。
虽是六月,空气却不沉闷。
微风拂过,倒是阵阵清凉。
两人都不说话,似乎都在享受难得的闲逸。
此时门外传来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音,吱呀吱呀的。
一辆装满了蔬菜的小推车颤颤悠悠的进了门,一个五十多岁的发福男人从车后探出了头。
他的脖子上搭着一条白毛巾,头上缠着头巾,汗水从里面沁出来,顺着一张胖脸滴落在地上。
这人身高原本不矮,但佝偻着腰,加上体态憨胖,这才显得老气更重。
衙门口轮值的官差也不帮忙,似乎见怪不怪了,只是弯腰施礼道:
“王大人!”
李初七没想到,眼前这个人居然是这里的府尹,王桓。
眼前这人未着官袍,一身素衣上全是油污,推车的样子哪像什么府尹,倒像个干了二十年的厨子!
王桓进了门,把推车停在伙房门口,脖子上的毛巾往脸上一抹,呲着一排大牙乐。
李初七和何秀才走过去简单行了个礼,又各自介绍了一下自己。
王桓笑着频频点头。
“李小朋友真是武艺了得啊,何小友人也满腹经纶,两位将来必然有一番大作为,王某提前祝贺两位了!”
李初七没料到,这个传说中的王府尹居然这么和善,毫无架子。
三人简单寒暄了几句,王桓便一头扎进了伙房,研究他的新菜去了。
“没想到大名鼎鼎的王府尹竟然是这样的。”李初七看着伙房忙碌的背影感慨道。
何秀才也笑着附和:“是啊,我也没想到,不过嘛,人都是会变的,也许很多年前他是一个雷厉风行,不苟言笑的人也说不一定。”
两人对视了一眼,又靠在门柱下打起了盹,好不惬意。
一直到日沉西山,巷外才传来阵阵马嘶。
不一会儿,宋峰提着腰带,满面红光的大踏步走了进来。
后面的两个官差用木板担着一个人。
这人下腹缠了几圈绷带,隐隐有血渍洇出,脸色苍白,但精神还好,嘴里不停的哎呦,叫疼,显然是无性命之忧。
林槐跟在旁边,脸上也难得露出了一丝笑意。
李初七寻了寻,却不见墨简的身影。
宋峰看破了李初七的心思,一把搂过李初七,把手搭在他的肩上笑道:
“墨姑娘在镇上客栈住下了,兄弟要是挂念的紧,可以早点去寻她。”
李初七不理宋峰的调笑,反问道他们此去收获如何。
宋峰凑在李初七的耳边,神秘地说道:
“一条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