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堂哥郑贵福比郑艾大一岁,农村孩子上学晚,他今年20岁了,也是今年才高中毕业。
虽然说是农村孩子,可穿的衣服倒比郑艾看着还新一些。两人站在一处,只怕倒是郑贵福更像是县城里的孩子。
因为和郑艾的年岁相仿,又是嫡亲的叔伯兄弟,两人生得还是挺像的。郑艾要是低下头猥琐一点,也就跟郑贵福差不了多少。
虽然在高中里他算是成绩中上,但上大学这种事还是和郑贵福无缘的。
完成了高考三日游的体验之后,他已经回到家里,准备开始体会他修理地球的宿命。
不过奶奶董玉珠之前从邮电所打来电话到村委,让郑贵福的父亲郑长青带上了他一起过来了南坪县。
“大伯、大伯娘,二哥,喝水~”
郑艾洗了三只碗,倒了凉白开,还洒上了白糖,给三人端了上来。
郑长青笑了笑,接过碗,却没喝,只看了眼老婆何翠。
何翠端起碗来,一饮而尽,笑着道:“艾子啊,一进院门我就听说,这是考上大学啦?”
一旁的二堂哥郑贵福也望向郑艾。
郑艾正想说话,董玉珠却摆摆手:“说是考上了,还不知道能上个啥。”
“上啥那也是文化干部!那牌子~梆硬!俺们镇里的镇长听说才是个高小,现在死活上不去了。这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何翠笑着说道。
虽然被大儿媳下了面子,可董玉珠并没什么不快之色,她只是摇头道:“他要是再认真点,说不定能考个更好的学校。这孩子,还是没下大苦功!”
“我滴个娘哎~妈!您还想艾子考个啥名牌大学么?你也不想想,他还得照顾您,还得学习,哪儿来的精神下大苦功。”
一旁的郑艾听得眉头一动,却不知道这婆媳俩是什么个意思。
那边董玉珠白了媳妇一眼:“照你这么说,还是我害了艾子了?那我死去~?”
“哎!妈您怎么这么说,艾子照顾您也是应该的。二叔家得了工位,本来也就是二房照应您老。不过……”
说到这里何翠又看了眼郑艾,眼中却都是惋惜得道,
“不过真要说起来,艾子要是真能有个好环境,再下下苦功,读个名牌大学那也是手拿把掐。”
说完这话,不只是何翠,就连董玉珠、郑长青跟郑贵福三人也一起看向郑艾。
郑艾心中一动!
瞧这意思,大伯一家来,怕不是接工位这么简单了!
他们想接的,怕是还有我这份录取通知书吧?!
果然,董玉珍像是沉吟了一下,看向郑艾道:“艾子,你怎么说?”
“我?我说什么?”郑艾问道。
“你想不想再考一回,考上个好大学?”
“我这回就上了本科线,名牌大学那发的,不还是本科文凭?”郑艾故意道。
“那能一样啊?吃肉也是一顿,吃糠也是一顿,到肚里的东西不一样!艾子,你还小,这里面的门道你把握不住。”董玉珠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难得的宠溺。
“我考累了,不想再考了。”郑艾果断道。
大伯一家看了郑艾一眼,又看向董玉珠。
董玉珠盯着郑艾看了一会儿,面色也重新阴沉下来,想了一下才道:“艾子,你还是咱们老郑家的孩子吗?”
“我不是一直姓着郑的?”
“还是的!当初你爷爷过世,他那个工位,你大伯能接,你爸也能接。不过你大伯长子守家门,才让你爸接了去的。你还记得?”
“这没错。现在我不是考上了嘛,要是大伯说想把工位接回去,我没二话。”郑艾平静道。
“只接个工位?”董玉珠摇了摇头,“当年你大伯留下了,贵福也成了农村户口,只能在村里上小学,后来在镇上读了中学。不像你,一直在县城里上学。真要是把你扔在村里,你今天就能读上大学?”
这话一说,大伯一家都点了点头。
特别是堂哥郑贵福,更是像小鸡啄米一样!
只有郑艾沉默了!
这话虽然立场很可疑,但事实也的确如此。
见郑艾无话可说,董玉珠嘴角微微一弯,又温声道:“艾子,我知道,你打小就不喜欢我。觉得我对你不好。是不是?”
郑艾还是没有说话,只是低头不语。
董玉珠也没打算让他说什么,只是继续道:
“是,我不喜欢你娘。可你是我亲孙子,我怎么能不心疼你?你妈生下你没多久就走了,你爸没几年也走了,我这个奶奶,是既当爹又当妈的把你拉扯大。
你觉得我对你不好,那是我在磨练你!要是我不磨练你的性子,一个学校年年才能考上几个,你凭什么就考上了?”
郑艾轻轻一叹,还是没说什么。
大伯娘何翠刚想帮着敲敲边鼓,就听董玉珍又道:“你是我孙子,贵福也是我孙子。你跟我过了十几年,他才跟我住过几天?我这不是为他,我是为你啊!
家里要是就出了你一个大学生,将来大伯家一家有什么事,还不得全指望你拉扯?
可要是贵福也上了大学,出来当了干部,你们兄弟俩之间有个照应不说,将来贵福的亲娘老子,兄弟姐妹,那还不全都是他自个儿的事?
你呢,你没有兄弟姐妹,我这个老不死的,肯定也是跟着大孙子了。等你考上个好大学,毕业后,那还不是想去哪儿去哪儿,想干啥干啥?
家里面没有婆婆奶奶,外面没有穷亲戚,自己还是个名牌大学生,你这样的,将来就算是配个公主~那也配得上!”
董玉珠一掌拍在藤椅的扶手上,斩钉截铁道。
这话一说出口,就连郑艾大伯一家,也隐约觉得董玉珠做出这个决定,说不定还真为了郑艾好的!
这会儿,就连何翠也不知道该不该敲这个边鼓,听着郑艾这小子将来能舒服成那样了,她心里就有点不舒服……
要是从家族的角度来说,董玉珠这番话是没毛病的。
她这是要用郑艾的脑子,把郑家的利益最大化。
经过这一场操作下来,郑家仅有的两房里的三个孙子,能出两个干部和一个工人。将来随便帮衬一下,说不定就能把郑艾的大堂哥郑贵成给转个好单位甚至提干。
这样再经营个二三十年,说不定郑家就真能成为临河市下属某个县城里的婆罗门,将来的孩子们也能随便买名表戴首饰了!
在后世的时候,郑艾也是听说过,不少所谓的婆罗门,也就是在八十年代时候,家族里出了个有能力的干部。然后再和别家相互联姻,最后才形成的家族势力。
所以这整个计划的构思是没问题的,也的确是郑家一次大翻身的机会!
唯一的毛病只在于……
在这个计划里,唯一需要付出努力和损失时间的郑艾:
他~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