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郑艾这狗东西,虽说长得是郑家人的样子,可性子跟他那个狐狸精的娘,就是一个模子里抠出来的!

当年他娘也说过要把工位还给你们长房,把我送回去,大家一拍两散。今天这狗东西也能说出这么样的话来,可见他就是个胎里坏的坏种!我打小就没看错他!”

说到激动之处,董玉珠拍着藤椅吼了起来。

“娘,别气着身子。慢慢说啊。”郑长青又怕谈崩了,儿子的工位和大学都没了。又怕谈妥了郑艾狮子大开口,自己哪儿来的好处给他?

郑艾只是坐在自己的小床上,跷起了二郎腿,悠然道:“怎么,一说到真金白银,就这么心疼?你不想要郑家好了?不想扶持大伯家了?现在你有机会了!给钱啊!给好处啊!安排好啊!你叭叭叭一动嘴,我费了十二年时间考的一个大学,就要让给郑贵福?”

见气势上没压住郑艾,董玉珠缓了缓,深吸一口气道:“好!我这个奶奶就听听,你这个大学生有什么说法?”

“我能有什么说法?我什么说法都没有!是你们想要弄走我的录取通知书!不是我想卖,是你们想买!你们要买,那就得安排好,得出价啊!”

这帮子所谓的家人,只怕想都没想过:想要冒名顶替,得安排多少事儿!

那是你们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办成的事儿?

全都是白嫖怪!

甚至怎么善后处理,怕是想也没想过的。就想着让郑贵福拿着通知书直接上大学去,然后自己这边什么也不管了的。

而且真要是让出去了,郑贵福是拿了郑艾的档案和身份去上大学,自己想接班,就得顶着郑贵福的名义去接班,甚至还得要让郑贵福以郑艾的名义跟厂里打报告!

我尼玛~!

这后面一串串的,全都是雷啊!

听着郑艾把后继的麻烦一桩桩一件件的摆出来。就连大伯郑长青的脸也绿了。

这顶替上大学,还有这么多事的?

贵福这一去上大学,郑艾就成了贵福,成了农村户口,连粮本都没了!得吃议价粮,要么就得家里把粮食按月给他送去。

而且复读,在哪儿复读?

你明明考走了,转脸换个名字再去三中复读,谁都知道有问题了!

要是被人一举报,说不定就得有人因为招摇撞骗进去……别人不知道,反正贵福是一定跑不掉的!

换个地儿复读,那又住哪?

想来想去的,郑长青看了眼媳妇,又看了眼小儿子,就想说出:那还是算了吧。

可接下来,何翠却出声道:“复读的事容易,我娘家是河口县的,那儿的教学质量也不错。就在那儿住校复读。粮食可以打粮票,也可以背粮食过去。咱们每月背粮食到学校里就成。我娘家离县城不算太远,有事也有个人照应着。”

“哦~”刚还有些烦恼的董玉珠马上眼前一亮。

最大的麻烦解决了,她想看看郑艾还要说什么。

郑艾点了点头:“那行吧。那就说说钱吧。”

“钱?还要什么钱?你的粮食,我跟你大伯都包了!放心,不让你出一分钱。”

“我一年光吃啊?学费,生活费,书本费,不是钱?我一年不用添衣服啊?不用钱买?”

“那~这一年我再多给你……50?”何翠试探道。

“至少是五百!”郑艾一把伸出五根手指!

“啊?五百!我哪儿有这么些?”

“那就没办法了。你想,我一年各种费用也得几百块。要是上了大学,学校每月还能发补贴的,将来还少上一年班,我这里外里亏大了。你们要是实在没钱……”

“怎么说?”郑贵福已经沉醉在上大学的美梦中无法自拔,这会儿忙追问道。

“没钱还说个鸡毛啊?回去吧!该种地种地,该刨土刨土去~!”郑艾想了想又道,“对了,大哥那里还是可以来当工人的。将来找个城里媳妇,过个小日子,美得很。”

郑贵福一下就毛了,马上看向母亲道:“妈~!”

何翠看了看郑艾,一脸的坚决,只好再扭头去看董玉珠。

郑长青这会儿也知道,大侄子是不会同意白担风险的,他也看向了母亲道:“妈,您看这~!”

董玉珠沉吟片刻,又看向郑艾。

“艾子,你真同意把大学让给你二哥?”

“哎~别乱说啊!我可没同意让啊。但你们花钱我可以考虑。”

董玉珠顿了一下,又问道:“你上了大学,还有谁能管得了你?为啥你又愿意卖了?”

郑艾见她没再说去报官的事,只是笑了笑,迎向董玉珠的眼神坦然道:

“大学我可以给二哥,工作我也可以给大哥。这往后,咱们祖孙俩,就生不相见,死不相逢!

而且,你手里有钱,这我知道。这钱是我父亲的抚恤和你克扣我的抚养金,我只是想拿回我爸跟我自己的钱!然后再跟你断得干干净净!”

郑长青听了这话,吓得身子一抖,马上扶向母亲,生怕她气个好歹出来。

只是没想到,董玉珠却并没有生气,只是轻轻冷笑了几声:“这么些年了,你终于说出心里话了。舒服了么?”

郑艾点点头:“还好。”

“那行,你要五百块,我给你。拿了钱,你马上滚去何翠娘家去!看了你十九年,我也忍了你十九年!咱们俩这就算掰扯清楚了!”

说完,董玉珠转头看向郑长青道,

“长青!你给我记得,将来我走的那天,都不用叫上这个狗东西来!我怕他给我气活过来!”

郑长青张了张嘴,也不知道要怎么说。

可郑艾却笑了起来,点头道:“痛快!那行吧,这里交了钱,那边我就跟着大伯娘走!”

董玉珠深深看了眼郑艾,缓缓站起身来,走进卧室,关上了门。

好一会儿,她攥着一叠钱走了出来。

那都是十元的票子,一共五十张,递给了郑艾:“三孙子!点点吧!点完了,咱们祖孙俩可就两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