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一瞬间风雨涌动。

拥有现代华夏五千年历史的慕容妙,在这场比试中拿出任何一首诗都绰绰有余。

慕容妙内心歉意道:“抱歉了前辈们,借用一下你们的诗集,莫怪莫怪。”

只见她仰起头,双眼微闭,声音如清泉流淌,仿佛整个人沉浸在诗句的意境里,就连一旁的衣袖被风吹动都浑然不觉。

直到声音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众人听到后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什么?这这这.....太子妃这首诗意境如此之高,此诗非同寻常啊!”

“没错,此诗一字千金犹嫌轻,万古风流在此篇呀!”众人感慨万分。

谁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每一句都直击内心。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远行的游子听完慕容妙所作之词,抬头望月,思乡故土之感,油然而生,虽相隔千里,却共赏一轮明月,而远在他乡年迈的母亲不知如今可好?

一想到这里顿时潸然泪下,遥寄着浓重的思乡之情。

随之而来的是全场震惊,众人只觉得大脑“嗡”的一声,所有的思绪被瞬间清空,只剩下一个念头在脑海中疯狂的回荡:“这怎么可能?!”

一瞬间,众人眼前只剩下刺目的画面。

良久后,众人皆呼。

“本以为诗道已穷,没想到今日方知天外有天!”太子妃真乃神人也。”

就连之前嘲讽的那群人此时也忍不住惊呼道。

“还望太子妃原谅我等鼠目寸光之辈,错把鸡毛当令箭,这才误会了太子妃,惭愧!惭愧!”

“是是是,太子妃莫怪,我们也只是听信了传言,这才导致对太子妃产生极大的误会,今日才真正领教到太子妃知识渊博,是我等有眼不识泰山。”

众人点头表示赞同,之前他们对太子妃一直都有误解,处于客观印象,还保留在从前。

就像人一旦有了案底,就会终身跟随,即使做的再好,别人都会有所成见。

慕容妙也深知古代遵循权衡利弊,而这其中一部分人他们会狗仗人势,仗势欺人,世间最险恶的便是人。

听着众人的追捧慕容妙毫不在意,她并不关注这些,这些东西能把你拉入神坛,也会将她坠下地狱。

林婉儿只觉得血液仿佛在一瞬间冻结,连心跳都漏了半拍,手指不受控制的颤抖着,冷汗顺着脊背往下滑落,如坠冰窑,双眼瞪大,像是看见了最可怕的噩梦。

随后死死的抓起,身旁丞相林永茂衣袖着急的说道:“爹,女儿输了,怎么办?怎么办呀爹!你快想想办法,她慕容妙有什么资格作出如此绝句,这应该是我的才对,爹你快说啊!”

林永茂看到自家女儿失态的样子,摇了摇头,随即看向慕容妙,眼里寒光四起,转头叮嘱林婉儿几句,并吩咐旁边的下人,下人听到林永茂说的话,接连点头之后离开了现场。

不远处从一开始听到动静后折返的萧玉珩,看向慕容妙时,他的血液骤然凝固,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帧的画面都清晰的可怕,他的喉咙像被无形的双手扼住,发不出半点声音,只觉得世界天旋地转,他踉跄后退,直至后背撞上冰冷的石柱,才终于找回一丝知觉。

慕容妙语气淡淡道:“林婉儿,本宫这首诗可有在你之上?你所做之词与本宫相比孰强孰弱,已高下立判。”

慕容妙选这首词,是因为这首词太过经典,即使在现在都广为流传。

正因为它用月色意象承载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与哲思,既有个人命运的感慨,又对生命本质的感悟,最终升华为一种温暖而深邃的精神境界。

不仅仅反映了这些还反映知识分子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与现实的羁绊和无奈,将思念化作普世祝福,强调人间真情可贵,成为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

只不过现代把它做成传唱的形式,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紧接着慕容妙再次说道:“这首诗词是一位高人所作,已流传许久,本宫也只是借前辈之光,今日朗诵在诸位面前。对此诗林姑娘可有不服!”

林婉儿听到后眯起眼睛,瞳孔里跳着幸灾乐祸的火花,戏谑道:“我不服!,慕容妙你抄袭,算什么本事,况且这首诗词也并非你本人所作,拿别人的诗词以次充好,我宣布诗词作废,这次比试结果不算!”

周围的人,开始议论纷纷,如同暗流涌动。

“我说呢?如此佳句,太子妃怎么可能作的出来,原来是抄袭啊!咳~”

“想来也是,此等绝句,岂是一个年轻女子能做出来的,这首绝句考验了作词之人功底之深厚,非我等闲之辈所能比的。”

听着周围的冷嘲热讽,林婉儿对着慕容妙阴阳怪气道:“我还以为太子妃能有多大的能耐?这样看来也不过如此。”

此刻的慕容妙盯着林婉儿眼神透露着危险,明显没有那么多耐心,不怒自威反问道:“林姑娘这泼脏水的能力还真是一绝,狠起来连自己都骂,若是这样说来,那林姑娘之前所作之词,也是抄袭前人,又该如何解释,怎么只能你借鉴,难道不许她人借鉴!”

林婉儿被慕容妙突如其来的质问愣在原地,她没想到慕容妙会拿之前的事,提到现在面前。

一时间竟不知道如何回答。

青儿见状附和道:“林姑娘该当何罪!多次顶撞太子妃,如若不是太子妃大度,不跟林姑娘计较,恐怕林姑娘不知道有几个脑袋要砍!”

众人听到后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都不敢说话,害怕一不小心,哪一句招惹到太子妃,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啊!

林婉儿被气的浑身发抖,一个丫鬟竟敢欺负到她的头上,如若不是你捷步先登,太子妃之位哪轮到得到你当的份,受万人敬仰的人那个人应该是我林婉儿才对,随后恶狠狠的盯着慕容妙。

这时丞相林永茂走向前呵斥道:“一个丫鬟,还真是好大的口气,太子妃所作之词,抄袭的何人?一会自然便知。”

正当形式闹僵时,一道声音在耳边乍然响起。

“这首词,老夫能作证!”

只见一位老者从不远处缓缓到来,他身穿素衣,腰间系着一个酒壶,头发被随意的盘起,虽然年纪稍大,可脚步轻盈,整个人看着生龙活虎。

不知人群中是谁喊了一句。

“快看!是诗仙,诗仙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