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18章

接下来的两天,孔捷在李云龙和赵刚的陪同下,重点参观了独立团的修械所。

当然,他看到的,都是经过精心布置的场面。

修械所确实如李云龙所说,简陋得可以。

几间低矮的土坯房,墙壁被烟火熏得漆黑。

所谓的车间,不过是露天搭了个棚子。

一台老掉牙的、不知道从哪个旮旯淘换来的手摇钻床,旁边堆着几把锤子、锉刀和一些锈迹斑斑的铁料。

林峰亲自向孔捷演示了一些弹体铸造、引信零件加工的常规工序。

比如,他让战士们用最原始的翻砂法铸造弹体,故意弄得烟熏火燎,成品率也不高,几个弹体因为砂型没做好,出来都是奇形怪状的废品。

至于引信,更是用最简单的办法,手工打磨一些铜片和弹簧。

孔捷看得直皱眉头。

这条件,这工艺,跟他想象中能造出“独立一式”那种大杀器的工坊,简直是天壤之别。

“林峰同志,你们平时就是用这些......呃,这些工具来制造手榴弹的?”孔捷指着那些粗陋的设备,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

林峰一脸坦然:“是的,孔团长。条件有限,我们只能因陋就简。”

“比如这个铸造,全靠老师傅的经验控制火候和铁水温度,稍有不慎就容易出废品。还有这个引信的击针,我们用的是缴获的废旧子弹壳里的铜,一点点手工锉出来的,精度很难保证,所以哑火率也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

李云龙在一旁适时补充:“老孔,你看到了吧?我们就是这么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每一次成功,都他娘的是拿汗水和运气换来的!”

对于最核心的炸药配制和装填环节,林峰则以配方保密、涉及特殊辅料暂时短缺、试验场地受限等理由,巧妙地避开了孔捷的深入探究。

他只是含糊地表示,他们是在边区造黑火药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祖传秘方中的特殊矿石粉末和炮制过的草木灰,经过反复试验才摸索出提高威力的方法,但具体原理还在研究中,且成功率不稳定。

孔捷虽然心存疑虑,觉得这事儿透着古怪,尤其是那“独立一式”爆炸时那股子独特的黄绿色烟雾和刺鼻气味,绝非普通黑火药改良所能解释。

但他毕竟不是专业的军工专家,面对林峰滴水不漏的说辞和李云龙的插科打诨,以及眼前这实实在在的艰苦条件,他也确实挑不出太大的毛病。

临走前,孔捷把李云龙和赵刚拉到一边,压低了声音:“老李,老赵,你们那个林峰,是个宝贝,得看好了。修械所扩建的事情,我会向旅长重点汇报。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旅部能支持多少,我可不敢打包票。你们也别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

李云龙拍着胸脯:“老孔,你放心!只要旅部能给点支持,哪怕是一根钉子一块铁,我们独立团都能给它变成打鬼子的子弹!至于林峰,他现在可是我们独立团的命根子,谁敢打他主意,老子第一个不答应!”

赵刚则在一旁补充:“孔团长,关于‘独立一式’的初步技术总结和生产经验,我们整理好后会尽快上报旅部。也请旅部放心,一旦我们具备了稳定生产的能力,一定会优先考虑支援兄弟部队。”

就在孔捷准备上马离开时,林峰快步走了过来,手里拿着几页纸,纸张有些粗糙,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和一些简单的图样。

“孔团长,这是我们修械所扩建的一些初步设想和急需的物资设备清单,您......您方便的话,能不能帮忙递给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