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李有财暖心的话语,张秀兰心里跟喝了蜜似的。
两口子洗漱完躺在床上,吹着电风扇,张秀兰开始盘算送国霞去读书的事儿。
张秀兰从枕头底下的被褥里掏出一个笔记本,然后轻轻地翻开。
里面有两张存折和一些现金。
一张存折有500块钱,一张存折有300块钱。
再加上现金一共158块,他们两口子现在的总资产只有958块钱。
这些钱一部分是李有财每个月的工资省下来的,一部分是张秀兰养鸡养鹅送去镇上卖了赚的。
家里户口本上一共八口人,按理来说应该是一个人能有五分地。
但是因为李有财得了工作名额,属于企业职工,村里就没给分地。
所以,他们家里一共只有三亩五分地。
地里产的粮食交完公粮,仅仅只够一家人勉强维持一年温饱,即使大丰收,多的粮食也没多少,怎么也得省下一些应急。
张秀兰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倒也没让家里人委屈着。
不过,随着子女们年纪大了,陆陆续续也成了家,张秀兰总觉得如今这种生活方式,实在是太费他们两口子。
张秀兰拿着钱对李有财道:
“九月份开学,就先送国霞去镇上小学入学。
她虽然年龄超了一些,我觉得还是得从三年级开始读,别让功课脱了节。”
李有财双手枕着头,闭着眼睛点头同意。
于是,张秀兰拿出一支英雄牌钢笔,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一笔账,女儿学费9块。
然后她又七七八八算了算接下来的开销。
八月初三,大姑70大寿,礼金5元。
买化肥,8元。
老三学费,20元。
国霞新衣服10元
……
不一会儿功夫,账目上又多出了好几十块的开销。
张秀兰心里有了底,又数了数钱,做好计划以后,才熄了灯沉沉睡去。
次日一早,张秀兰起床的时候,李有财早就出门上班去了。
玻璃厂有福利,七点半之前到单位,可以免费在食堂吃一顿早餐。
这么多年,李有财一顿也没有浪费,顿顿早饭都去单位解决。
张秀兰起了床,不紧不慢地烧了一壶水,用上海硫磺皂,中华牙膏洗漱了一下,瞬间就精神了许多。
老大老二两口子此时都没起床,只有小女儿在院子里喂鸡。
张秀兰到厨房,拿了两个鸡蛋,两个红薯煮到锅里。
然后把国霞招呼到了身边。
“闺女过来,妈给你梳头发。”
国霞一听妈妈要给自己梳头,蹦蹦跳跳的就跑到了张秀兰身旁。
国霞的头发很长,平日里都是自己胡乱的扎一个辫子。
上一世,张秀兰只要见国霞头发长了,就迫不及待的拉去镇上卖了,每次小丫头都哭得撕心裂肺。
这一世,张秀兰是坚决不会再去拿女儿心爱的头发换钱。
张秀兰拿来梳子,给国霞梳了两个漂亮的麻花辫。
十岁的小丫头已经开始爱美了。
国霞对着小镜子,左看看右看看,开心的不得了。
“妈,你看我的小辫子,好看吗?”国霞拉着小辫子问张秀兰。
“好看,我闺女可稀罕人。以后妈妈天天给你梳辫子。”
张秀兰宠溺地看着国霞,第一次在小闺女脸上看到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煮好了早饭,张秀兰和女儿一人一个鸡蛋加一个红薯,悠哉悠哉的吃起了早餐。
快吃完的时候,老大李国平起床了。
他顶着一个鸡窝头,睡眼惺忪的来到厨房,看到张秀兰和国霞正在小桌子上吃饭,便习惯性地揭开了灶上的锅盖。
但锅里却是空空如也。
“妈,我们的早饭呢?”
李国平随口问道。
“你们的早饭为什么要问我?”
张秀兰继续啃着红薯,漫不经心地反问道。
李国平像突然被噎住似的,有些愣神。
“妈,你对我们有气,也不能不给我们做早饭啊。
我一会儿吃了饭还要去地里干活呢。
金桂等下醒了也得吃饭,不是说好了每天早上给她蒸一碗蛋花吗?
还有宝兴最爱吃的玉米煎饼,今天也没有,孩子一会儿不得闹啊?”
提到这一茬,张秀兰又是一阵窝火。
上一世,张秀兰跟个保姆似的,早饭,中饭,晚饭,宵夜,顿顿变着花样伺候一堆儿孙。
直到所有儿女都买了房子搬出去才松了一口气。
结果才分开没几天,大儿子就说家里媳妇儿不会做饭,又把张秀兰给拉到了城里,继续给老大家做饭洗衣看孩子,这一去就是五年。
因为照顾了老大家,老二又不乐意了。
为了安抚老二家情绪,张秀兰在老二家第二个孩子出生后立即又去老二家上了岗。
老三家定居上海,家里有保姆,也看不上张秀兰的厨艺,这反而让张秀兰“逃过一劫”。
最后老三家就以自己没受父母照顾为由,理所应当的拒绝赡养他们。
反正这一出出的,都是张秀兰心里难忘的苦楚。
听到大儿子一副理所当然的姿态吩咐着她,张秀兰当即就发了火。
“我说你这白眼狼,你到底是把我当你妈呢?还是当你两口子的丫鬟呐?
你们好吃懒做,啃老就算了,还挑三拣四点上了菜。
你们这脸皮可真是比城墙还厚呢。
没有少爷的命,却得了少爷的病。
我今儿就把话放这里,从今天起,咱们家里没有谁必须给一家子做饭。
谁有时间谁做,谁想吃谁做。
如果不想动可以出去下馆子,费用自理。
如果总想等着别人做好了你吃闲饭,恕我没这个好脾气伺候。
更别来教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桌上的饭菜,有什么吃什么,不想吃就饿着。”
张秀兰说完,继续低头吃红薯。
李国平此时是越来越看不懂老妈了。
前两天都还好好的,这突然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
他吃了一肚子气,此时也没了胃口,气呼呼的就回了自己屋子。
厨房里的这番对话,自然已经被隔壁屋里的那些人都听到了。
为了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张秀兰故意说得非常大声。
直到她背着背篓和女儿国霞出门干活前,老大老二两口子都没有胆子再出来。
终于确认张秀兰已经下了地,他们才慢悠悠的打开了门,自己去厨房胡乱做了一点早饭应付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