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获取剑仙传承之艰难,显而易见。

若非如此,岛主早已独享,何必派遣赏罚二使远赴中原,诚邀那些天赋卓绝的宗师强者?

苏言言之有理,众人迅速接受了这一事实。

“我……我曾接获赏罚二使之邀,初时以为大祸临头,未曾想竟是邀我共寻剑仙遗宝!”一位大宗师情绪澎湃。

他曾因受邀而惶恐不安,生怕遭遇不测,即便侥幸存活,上岛后亦是凶多吉少。

但近日闻苏言提及长生之法,便心生求教解脱之意。

毕竟,苏言精通长生之道,或许能解此困。

然而,未及他开口,苏言的一番话已令他心情豁然开朗!

如今,他只需静候赏罚二使之召,随其上岛,便有望参透剑仙传承。

在场几位高手亦有此感,先前的忧虑烟消云散。

此刻,苏言台上平静地说道:“侠客岛上,剑仙李白所留,为《白首太玄经》。”

“此秘籍非同一般,乃剑仙李白无敌于天下的关键。

若我等修炼有成,定能如剑仙前辈般,纵横四海,举世无敌!”

“或许,还能正道飞升,甚至突破天地束缚,迈入更高境界,成就长生!”

闻言,众人皆倒抽一口冷气。

此秘籍之威,远超之前所闻长生之法!

剑仙李白曾斩仙人,其秘籍之强,可见一斑。

苏言续道:“《白首太玄经》,即便略通皮毛,亦足以让武者晋升大宗师之位。”

“这也是赏罚二使强悍无比,能在中原武林肆意横行的原因。”

“不仅是赏罚二使,就连侠客岛上的扫地仆从,亦拥有宗师修为。”

“由此可见,《白首太玄经》是何等惊人深奥,而他们仅是阅读后略有领悟,并未真正掌握这门神功!”

此言一出,众人再次震惊!

仅是参透皮毛便能成就大宗师?这《白首太玄经》实在太过骇人!

而且,连侠客岛上的扫地仆从都拥有宗师修为?

要知道,宗师修为需半生苦练方能达成,宗师更是一方势力的中流砥柱。

这样的人在侠客岛竟只是个扫地仆从?

那岛上其他人该有多强?

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此时,一位大宗师凝视苏言,回味着其先前的话语。

苏言将《太玄经》描绘得如此神秘,或许他知晓领悟之法。

而他即将随赏罚二使前往侠客岛探寻《太玄经》。

若能从苏言处得知领悟之法,岂不事半功倍?

这可是剑仙李白的《太玄经》!

三十年来,赏罚二使不断邀请中原武林高手前往,显然此法尚未被领悟。

否则,他们也不会继续在中原武林物色高手。

幻想自己成为首位参透《太玄经》之人,大宗师心中涌起阵阵激动,仿佛即将揭开其神秘面纱。

他稳定心神,转向苏言询问:“苏先生,您对侠客岛与《太玄经》的见解独到且深刻,能否指点迷津,这《太玄经》究竟如何参悟?”

话音刚落,众人眼前一亮,恍然大悟。

“对啊,直接向苏先生请教不就好了?”

“苏先生学识渊博,或许知晓参悟之法!”

“他掌握如此多秘密,说不定早已悟透《太玄经》及其他绝世武学。”

“否则,年仅二十怎能成就大宗师之名?这等天赋,定有非凡秘法支撑!”

众人议论纷纷,苏言此刻成为焦点,他的智慧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通晓古今。

他对侠客岛及《太玄经》的了解令人惊叹,或许正是解开谜团的关键。

面对众人好奇,苏言微笑不语,众人聚焦于他,渴望揭开《太玄经》的秘密。

他心中暗思,若公开此秘密,声望必将大增,距目标一万声望值仅剩两千,何不借此良机达成?

他缓缓道:“揭秘《太玄经》不难,但请先让我品尝一杯热茶,再与诸位细说。”

众人无异议,一位包厢内的富豪迅速吩咐:“小二,快给苏先生上最好的茶,记我账上!”

醉仙楼伙计迅速送上佳茗。

苏言品茶片刻,终放下茶杯,轻摇扇子:“《太玄经》乃青莲剑仙李白前辈所留,其奥秘自不待言。”

“众人难以参透,皆因总纲以蝌蚪文书写,难以识读,更谈何领悟。”

闻言,众人眉头紧蹙。

蝌蚪文古老难解,与现代文字大相径庭。

一位宗师发问:“苏先生,这文字玄妙难解,我等常人该如何识读?”

此问道出众人心声。

文字不识,何谈领悟与修炼?

是否正因如此,先前上岛之人未能将其带走?

苏言淡然回应:“蝌蚪文虽玄妙,我也不识。

但这是剑仙前辈所传,岂会无解?”

“其奥秘超乎想象,正因不识此文字,唯有心性纯正者方能领悟。”

众人凝神静听,全场寂静,唯有苏言之声回荡在醉仙楼内。

苏言停顿片刻,接着说:“侠客岛上高手众多,修为至少达宗师之境,更有大宗师及天人级强者。

他们对太玄经的理解多年停滞,仅触及表面。”

他摇头叹息:“难以领悟,皆因心灵被尘埃蒙蔽,欲望缠身,失却了初心之纯。”

“心不纯之人,欲解开此谜,难似登天,即便参悟万年亦无济于事。”

闻苏言之言,众侠客皆感慨。

“唯有心思纯净之人方能领悟,我等恐怕难上加难!”

“太玄经深奥无比,非普通人所能领悟,这世间能心思纯正、无欲无求者又有几人?”

众人摇头,领悟太玄经之难,超乎想象。

陆小凤闻言连连摇头,举杯一饮而尽,望向花满楼:“此乃剑仙传承,常人领悟,难似登天。”

“这或许正是太玄经之玄妙?江湖处处皆欲望,谁能摆脱心欲?”花满楼亦摇头。

“人皆有七情六欲,做到心中无欲、心思纯净,圣人亦难!”

“欲望乃人之本性,本能驱使,做到无欲无求,何其艰难?”

陆小凤慢语,世间无欲之人,根本不存在。

此乃人之本能,身心所求,欲望无分善恶。

然而,若能妥善驾驭,欲望可变作前行动力;反之,则成祸根。

苏言所言心灵纯净者,是指那些能适度控制自我欲望之人。

此刻,不仅陆小凤与花满楼交谈,醉仙楼内各路江湖英雄亦在讨论。

“人生在世,真能无欲无求?这样的人真有吗?”

“看来我等凡夫俗子是难以参透这太玄经了,又不是初生婴儿,怎能心思如白纸,无丝毫杂念?”

“此等绝技,恐怕唯有剑仙前辈一人能修成正果吧?听闻读书人成圣后方能如此。”

众人皆认为,在这欲望横流的世界,心无杂念、无强烈欲望之人如晨星般稀少。

皆因欲望繁多,名利、金钱、武学、地位……

天下武者,皆怀揣变强、长生之梦,悟透太玄经极为艰难。

“难怪数百人前往侠客岛,却无人能解其秘,原来如此。”

“习武之人,哪个没有欲望?哪个心思纯净?”

他们认为,习武者初时或为变强,或为长生,欲攀高峰;

另一部分人或许因热爱武学,心思尚纯,但在修炼途中,难免生出攀比之心,初心渐失。

实力增强后,受他人敬仰或其他因素影响,人心极易动摇。

因此,习武者中,难寻心思纯净之人。

见众人热议,苏言说道:“太玄经,非心思纯净者不能领悟,即便领悟,若心不纯,有欲望,亦难修炼。”

“但世间并非无心思纯净之人,我所言之心思纯净,非极端之意。”

此言一出,众人皆惑,难道另有隐情?

纷纷投以疑惑目光。

“苏先生,请为我们解惑。”众人齐声央求。

苏言目光转向陆小凤,缓缓陈述:“闻君言欲望乃人性本真,诚然。

人性之初,婴儿亦然,唯其心灵纯净。

故纯净之心与欲望并存不悖,关键在能否驾驭欲望。

人无欲无求,生活亦失色彩。”

欲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自制。

心灵纯净者自知约束欲望之道。

譬如,追求卓越,期盼超凡入圣,乃至长生不老,此等愿望无可厚非。

然而,贪婪过度,为一己之私而不择手段,有违天理。

众人听后,皆陷入沉思,细细咀嚼苏言之理。

欲望能激发行动,但须循正道。

手段卑劣,只会玷污心灵。

有人闭目沉思,苏言的话语或将照亮他们的武道征途。

不久,一位大宗师向苏言慨叹:“苏先生所言极是,我等如梦初醒!”

“我曾被欲望蒙蔽,为求强而行不义,或许我误入歧途。”

苏言摇头:“对错已逝,是非难辨。

无愧于心,方为正道。”

人心复杂,谁对谁错,难以定论。

评判之尺,无人能解,唯守本心。

“余言不多,诸位行走江湖,自有分辨。

至于太玄经,全凭个人机缘。”

苏言言毕,举杯轻啜。

众侠客再次陷入沉思。

一切,皆看机缘,正如苏言所言。

苏言述说剑仙李白传奇,群侠愕然。

消息迅即传遍江湖,各门派亦为之震动。

武当张三丰,江湖泰斗,地位显赫。